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1 20:0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10.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材内容分析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上学期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是以后学习解不等式(组)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同时提高新旧知识的迁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通过引入实际情景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难点: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教学方法 教法:本节课从具体情景出发,利用探究和类比法,讲练结合以及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电梯里有两个身高分别为a米和b米的两个人(a>b), 当电梯升高10米时,两人相对于原来的高度分别为(a+10)米和(b+10)米,试比较a+10和b+10 的大小。 (2)当电梯下降5米时,两人相对于原来高度分别为(a-5)米和(b-5)米,试比较a-5和b-5的大小。 学生积极思考,利用生活实际,比较大小,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由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复习铺垫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现在回顾一下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通过学生的回顾老师板书。 学生一起讨论回顾性质,并让学生回答。 通过让学生回顾等式的基本性质,为本节课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做铺垫。
探究新知 展示老魏和小魏的年龄问题, 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出老魏和小魏不同时间的年龄,求出结果,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变形过程中遵循的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计算比较出两人的年龄大小。 孩子们通过年龄问题和动态演示一起讨论探究发现的规律,并总结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利用大家熟悉的人举例子,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动态展示在不等式(a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和3 展示例题,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发现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以及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的变化情况,并引导孩子们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2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和3.在孩子总结完后展示并板书。 学生讨论探究,发现并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和3. 以填空的形式降低孩子们思考的难度,使学生们能很容易地类比出结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练习巩固 问题1:设a>b,用“<”或“>”填空,并说出依据 a-3___b-3 (2)a+2____b+2 -4a____-4b (4)a/2____b/2 (5)2a+3____2b+3 以讲解为主,学生交流为辅。 由基础入手,进行简单的运用,逐渐熟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问题2: 如果a1,所以a是___数。(用“正”、“负”填空) 如果(m2+1)a>(m2+1)b,m是常数,那么a____b. 共同探究怎么样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引入字母,在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要考虑字母的取值问题。
问题3:设m问题4: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变成x>a或x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例题回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2、3。 学生自己小结,老师补充 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系统掌握。明确重难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