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地域差异
(2021·济南一模)我国地域广大,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十分显著。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条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线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乙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
C.丙线以西地区人口稠密,以东地区人口稀疏
D.丁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河结冰期长,航运价值高
B.②③两河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
C.①④两河春汛的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D.③④两河支流众多,水流量大
3.(2021·贵阳模拟)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B.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
C.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2021·平原模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关于四大区域的名称与序号相对应的是( )
A.①——南方地区 B.②——青藏地区
C.③——北方地区 D.④——西北地区
5.(2021·平原模拟)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地区的气候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B.青藏地区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的日较差较大
C.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
D.西北地区的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2021·江苏模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6~7题。
6.A区域绿洲上的瓜果特别甜,那是因为( )
A.降水少,地下水含糖分较多
B.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耗费少,糖分积累多
C.土壤含糖分多,利于瓜果的生长
D.云量多,光照弱,利于生物的光合作用
7.D区域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是( )
A.便于散热更快
B.便于雨水流泻
C.便于空气流通
D.便于多接受阳光
(2021·江西模拟改编)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北两侧景观差异大。读图,完成8~10题。
8.下列分界线中,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的是( )
A.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C.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9.下列景观属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河网密布
C.民居的墙体较厚
D.冰川广布
10.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差异大,表现为( )
A.北侧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
B.南侧地域的居民喜食米饭
C.北侧地域的居民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水运
D.南侧的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
(2021·宜春模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11~13题。
11.下列界线中,与图所示甲区域和其他区域的分界线相吻合的是( )
A.人口地理分界线
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12.我国自古就有“南稻北麦”“南船北马”之说,它们指的是图中哪两个区域( )
A.甲和丁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乙
1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的景象在下列哪个地区最常见(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14.(2021·凉山)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区和乙地区分界线①大致是沿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河流)一线,确定该界线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2)②是____________(地形区),该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条即可)
(3)乙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4)丁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该地区中③是________省,该省南部的阴影部分是被誉为“中华水塔”的__________地区。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C 6.B 7.B 8.C
9.C 10.B 11.D 12.B 13.B
14.(1)秦岭 淮河 气候因素
(2)黄土高原 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3)水田 水稻 (4)高寒 青海 三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