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 第一课时《望岳》 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代诗歌五首 第一课时《望岳》 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0 21:35:28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代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其五)
学习目标
古代诗歌
五首
1.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丰富文化积淀。
3.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望岳》赏析
第一课时
题目解说
“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预习交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等。
作者介绍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闻名世界,各有千秋。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
北岳恒山,山西浑源;
中岳嵩山,河南登封;
南岳衡山,湖南衡阳。
“五岳”
泰山: 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古称东岳,又称岱岳,被尊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其中杜甫的这首《望岳》就很著名。
了解泰山
背景资料
《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南岳、西岳。这是第一首。此诗写于诗人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的朝气。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读译诗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 岳
杜甫
dài
liǎo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
发语词
齐:指泰山以北地区,春秋时属齐;鲁:指泰山以南地区,春秋时属鲁。
未完,未尽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看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集中,聚集
划分,部分
大自然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的景色集中在泰山上,使得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眼角(几乎)要裂开
心胸摇荡
通“层”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众多的山,到那时,全部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终当,终要
全部
登凌,登上
抓诗眼____字赏析这首诗歌
“望”
   岱宗夫如何?
   ——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讶仰慕的情形。
   齐鲁青未了。
   ——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远望
近望
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赏读诗歌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凝望
愿望
这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写出了泰山的阔大景象使自己心胸摇荡。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侧面烘托。诗人在这一句中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景象。借助齐鲁两地来侧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
思考:颔联里“钟”和“割”二字用得好在哪里?说说看。
这二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钟”字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将它的神奇秀丽景色全分给了泰山。“割”字写出了泰山“无情”地切断了山的阳光,使山的南北两面阴阳截然不同,也凸显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硕大形象。
如何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话?
泰山上叠起的层云使自己心胸摇荡,睁大眼睛看着归鸟入林,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句诗传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托物言志。这句诗字面意思是说诗人要登凌绝顶,俯视众山,实则传达了“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的人生哲理。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谈谈你的理解。
全诗围绕“望”字,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像勇攀顶峰的情景。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合作探究
我们从这首诗中赏析出了什么?
从写作题材来说:
《望岳》以五岳之首泰山为写作对象(意象),是一首山水诗。泰山巍峨、高大、秀丽、神奇,使人振奋与昂扬;
从表现手法来说:
《望岳》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手法:
视角不同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从写作背景来说:
《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从风格来说:雄浑壮阔。
探究
从思想感情来说:
《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的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气概,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实现抱负的雄心壮志。
从意境来说:
通过描写雄伟高大、神奇秀丽、巍峨险峻的泰山,创造了积极昂扬,明朗雄阔的意境。
探究
随堂练习
1.默写。
(1)望岳中写泰山之大,连绵不断的诗句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极言泰山之高峻诗句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时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阴阳割昏晓”中“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A
3.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俊,用笔不凡。
C.第三句话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是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C
望岳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远望 绵延不绝、树木苍翠
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细望 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不畏艰难 极望天地——抒情
气象雄伟
胸怀博大
结构梳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2.品味经典的诗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诗歌中汲取古人的精神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经典的诗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望岳》赏析
一、题目解说
明确:“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二、预习交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的创作历程: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读书、壮游(35岁以前):盛唐,国家繁荣,人民安定,怀揣登科入世的理想,喜吟山水,寄托情怀。
诗风雄浑壮阔;
长安求职(35-44岁):困顿十年,44岁受任为官。
陷贼与为官(44-48岁):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长安陷落,杜甫流亡,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押至长安。因官小职低,未被囚。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759年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又往成都。
漂泊西南(48-59岁逝世):先在成都草堂,后漂泊,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
诗风沉郁顿挫。
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长安,到兖州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ǎn)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过着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三、朗读诗歌
四、译读诗歌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明确: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
远望:雄伟高大 连绵不断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明确: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近望:拟人,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明确: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细望:心情激荡 雄浑壮阔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明确:终要登山泰山顶峰,放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愿望:不畏艰险 勇于攀高
五、赏析诗句
1.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明确:侧面烘托。诗人在这一句中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景象。借助齐鲁两地来侧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明确:“割”是“分割”的意思,山前为阳,山后为阴,“割”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
3.如何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话?
明确:泰山上叠起的层云使自己心胸摇荡,睁大眼睛看着归鸟入林,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句诗传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托物言志。这句诗字面意思是说诗人要登凌绝顶,俯视众山,实则传达了“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的人生哲理。
六、合作探究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全诗围绕“望”字,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像勇攀顶峰的情景。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2.从诗歌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明确:这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杜甫。
3.小结我们赏析出了什么?
明确:
(1)从写作题材来说:
《望岳》以五岳之首泰山为写作对象(意象),是一首山水诗。泰山巍峨、高大、秀丽、神奇,使人振奋与昂扬;
(2)从表现手法来说:
《望岳》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3)从写作背景来说:
《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4)从风格来说:雄浑壮阔。
(5)从思想感情来说:
《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的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气概,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实现抱负的雄心壮志。
(6)从意境来说:
通过描写雄伟高大,神奇秀丽,巍峨险峻的泰山,创造了积极昂扬,明朗雄阔的意境。
七、本课小结
《望岳》中描绘泰山高大雄伟磅礴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以及诗人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极富哲理性,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八、随堂练习
1.默写。
(1)望岳中写泰山之大,连绵不断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极言泰山之高峻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对《望岳》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是( A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时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阴阳割昏晓”中“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俊,用笔不凡。
C.第三句话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是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丰富文化积淀。
3.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这五首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直至会背诵默写。
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古诗。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的诗歌均为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一般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和格律诗,是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包括绝句和律诗。
2.杂诗。
指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诗。有两类:(1)指杂体诗。即兴而作,随心而述。代表性的有回文诗、字谜诗、打油诗等。这些诗各有特点,有些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如初唐诗人沈佺期的《杂诗三首》。(2)随感而作的无题诗,指写随机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可以作为单首诗名,也可以作为组诗名。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是作者将自己在己亥年南归北上往返途中的见闻感受写成了三百余首杂诗,统名于此。
二、预习任务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2.诵读五首诗,同桌互说诗意。将翻译写在旁批上。
三、预习检测
(一)走进作品 了解作者
1.《登幽州台歌》选自 ,作者 , 代(朝代) 家。字 ,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2.《望岳》选自《 》作者 ,字 ,尝自称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 ”,与李白并称“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3.《登飞来峰》选自《 》 ,作者 ,字 ,号 ,人称 。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世人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 家、 家、 家、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 ,字 ,号 。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5
5.《己亥杂诗》选自《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二)感知内容 把握诗意
1.《望岳》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___________气势和 的景色。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3.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4.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 的特点,全诗表现 的气氛。
5.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中导读】
《望岳》导读
一、题目解说
明确:
二、译读诗歌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明确:
远望: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明确:
近望: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明确:
细望: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明确:
愿望:
三、赏析诗句
1.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明确: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明确:
3.如何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话?
明确: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句诗传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
四、合作探究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2.从诗歌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明确:
3.小结我们赏析出了什么?
明确:
(1)从写作题材来说:
《望岳》以五岳之首泰山为写作对象(意象),是一首山水诗。泰山巍峨、高大、秀丽、神奇,使人振奋与昂扬;
(2)从表现手法来说:
《望岳》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3)从写作背景来说:
《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4)从风格来说:雄浑壮阔。
(5)从思想感情来说:
《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的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气概,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实现抱负的雄心壮志。
(6)从意境来说:
通过描写雄伟高大,神奇秀丽,巍峨险峻的泰山,创造了积极昂扬,明朗雄阔的意境。
五、随堂练习
1.默写。
(1)望岳中写泰山之大,连绵不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极言泰山之高峻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望岳》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时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阴阳割昏晓”中“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俊,用笔不凡。
C.第三句话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是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丰富文化积淀。
3.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这五首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直至会背诵默写。
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古诗。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的诗歌均为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一般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和格律诗,是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包括绝句和律诗。
2.杂诗。
指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诗。有两类:(1)指杂体诗。即兴而作,随心而述。代表性的有回文诗、字谜诗、打油诗等。这些诗各有特点,有些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如初唐诗人沈佺期的《杂诗三首》。(2)随感而作的无题诗,指写随机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可以作为单首诗名,也可以作为组诗名。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是作者将自己在己亥年南归北上往返途中的见闻感受写成了三百余首杂诗,统名于此。
二、预习任务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2.诵读五首诗,同桌互说诗意。将翻译写在旁批上。
三、预习检测
(一)走进作品 了解作者
1.《登幽州台歌》选自 ,作者 , 代(朝代) 家。字 ,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2.《望岳》选自《 》作者 ,字 ,尝自称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 ”,与李白并称“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3.《登飞来峰》选自《 》 ,作者 ,字 ,号 ,人称 。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世人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 家、 家、 家、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 ,字 ,号 。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5
5.《己亥杂诗》选自《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答案:
1.《陈子昂集》 陈子昂 唐 文学 伯玉
2.《杜诗详注》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圣 李杜 诗史
3.《王荆文公诗笺注》 王安石 介甫 半山 王文公 思想 政治 文学
4.《剑南诗稿校注》 陆游 务观 放翁
5.《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 璱人 定盦 清
(二)感知内容 把握诗意
1.《望岳》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___________气势和 的景色。
望 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4.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 的特点,全诗表现 的气氛。
热情好客 热烈或和谐
5.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课中导读】
《望岳》导读
一、题目解说
明确:“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二、译读诗歌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明确: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
远望:雄伟高大 连绵不断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明确: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近望:拟人,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明确: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细望:心情激荡 雄浑壮阔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明确:终要登山泰山顶峰,放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愿望:不畏艰险 勇于攀高
三、赏析诗句
1.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明确:侧面烘托。诗人在这一句中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景象。借助齐鲁两地来侧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明确:“割”是“分割”的意思,山前为阳,山后为阴,“割”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
3.如何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话?
明确:泰山上叠起的层云使自己心胸摇荡,睁大眼睛看着归鸟入林,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句诗传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托物言志。这句诗字面意思是说诗人要登凌绝顶,俯视众山,实则传达了“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的人生哲理。
四、合作探究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全诗围绕“望”字,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像勇攀顶峰的情景。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2.从诗歌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明确:这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杜甫。
3.小结我们赏析出了什么?
明确:
(1)从写作题材来说:
《望岳》以五岳之首泰山为写作对象(意象),是一首山水诗。泰山巍峨、高大、秀丽、神奇,使人振奋与昂扬;
(2)从表现手法来说:
《望岳》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3)从写作背景来说:
《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4)从风格来说:雄浑壮阔。
(5)从思想感情来说:
《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的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气概,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实现抱负的雄心壮志。
(6)从意境来说:
通过描写雄伟高大,神奇秀丽,巍峨险峻的泰山,创造了积极昂扬,明朗雄阔的意境。
五、随堂练习
1.默写。
(1)望岳中写泰山之大,连绵不断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极言泰山之高峻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对《望岳》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是( A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时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阴阳割昏晓”中“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俊,用笔不凡。
C.第三句话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是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