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其五)
学习目标
古代诗歌
五首
1.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丰富文化积淀。
3.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游山西村》
第三课时
《己亥杂诗》
赏析
游山西村
陆游
预习交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
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陆游罢官闲居在家,心情相当复杂,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背景链接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诗意:不要取笑农人自酿的腊酒不好,丰收年他们待客也会宰鸡杀猪。
莫:不要。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诗歌解读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渲染出了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山峦重叠,溪水曲折,似乎让人怀疑前无路径,不料柳暗花明之处又一村。豁然开朗,村舍俨然。
疑:怀疑。
暗:暗淡。
2.试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该句的妙处,不仅仅在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且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这一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见的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否遇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 谈谈你的感受。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吹着箫打着鼓。
指古代立春后祭祀土神的活动。这里指举行春社的日子。
诗意:乐声伴随着人们,方知春社节日将至,村民衣饰简朴犹有古老民风。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若:如果。
闲乘月:趁着月夜闲游。
诗意:从今若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我会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门。
拄:拄着。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3.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诗人发表的感概。因为主人殷勤,所以客人留恋,表达了诗人对
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
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表现农家的淳朴好客。
蕴含生活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
表达了作者留恋之情和对此行的由衷感慨。
中心:表达了作者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陆游
本诗小结
写作特色
这首诗立意新巧,于白描中见意蕴。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只用白描手法,不用辞藻涂抹,却自然成趣。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受到热情款待,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古朴民风,末写游村之感。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串,把秀丽山村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乡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中,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游山西村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农家——丰年足食物
村外——景色优美
村内——民风古朴
希望——随时做客
喜庆欢悦
无限向往
结构梳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预习交流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史学家、诗人,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其诗、文、词诸体兼长,学识渊博,行文独具个性,于写实中寄托深思,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龚自珍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节,夹花生树,日暮风起,残红一片。点点飞花,忽然惹起了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挥动马鞭吟出了《己亥杂诗》这首诗。
背景链接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亥 杂 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无限。这里形容作者离别京城时的无限愁绪。
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旧读xiá,与二、四两句同韵。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指作者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
诗意:夕阳西下,不尽的离愁油然而生,我吟诗作赋,挥鞭东指,从此便是辞官浪迹天涯路了。
东方故里。
诗歌解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
诗意:那缤纷的落花并不是没有感情,它们化作沃土后,更加呵护滋养着花儿。
比喻
合作探究
1.再读诗歌,说说诗中写了哪几种心境。
离别的忧伤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己亥杂诗》(其五)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和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3.诗中写“浩荡离愁白日斜”,说说诗人为何而“愁”。
离愁:诗人离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而忧愁。
4.学完全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说一说,并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以“落红”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虽然已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心和热忱。
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主题意义
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落红”的形象,就成了
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写法借鉴
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
诗的前两句既抒情又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本诗构思新颖奇特,诗人以花自喻,一改历代文人对花落泪、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献身护花、育花的精神,从而表明自己虽离开朝廷,但愿为国家、社会、人民献身的精神。这样的构思,使该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格调,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构思新颖奇特。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
虽辞官归乡,
仍心系报国。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本诗小结
己亥杂诗
辞官南归
不甘沉沦
为国效力
表明心志
失落离愁
甘愿奉献
离情浩荡
肠断天涯
落红有情
化泥护花
结构梳理
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词。
(1)自缘身在最高层( )
(2)莫笑农家腊酒浑( )
(3)从今若许闲乘月( )
(4)落红不是无情物( )
因为
不要
如果
落花
2.古代诗歌阅读。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青枥:一种落叶乔木;②茗:茶。
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 【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C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
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五首诗歌。
2.你是否也有过登山经历?体会《望岳》和《登飞来峰》的感觉,并将自己的登山感受写下来。
3.收集古诗中的哲理性名句。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2.品味经典的诗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诗歌中汲取古人的精神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经典的诗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赏析
《游山西村》赏析
一、新课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首古诗,体会了陈子昂、杜甫和王安石想要通过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徜徉在诗歌里,通过学习《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体会陆游和龚自珍的情感。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诗词文集传世。
2.背景资料。
《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3.检查预习。
订正字音
鸡豚(tún) 叩门(kòu)
三、朗读指导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浑:浑浊。
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2.全诗翻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趁着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五、赏析诗歌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答案示例:热情好客的村民;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答案示例:渲染出了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
3.《游山西村》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案示例: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变化的哲理。
4.请说说《游山西村》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案示例: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写主人殷勤、客人留恋。这不仅说明了诗人与当地村民相处得非常愉快融洽,也充分表露出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村村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游山西村》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否遇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 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的意思是: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六、深入探究
1.《游山西村》的中心主旨是什么?表达了什么?
答案示例:《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挚爱之情。他陶醉于山野风光和农村人情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的情感。
2.阅读《游山西村》,试着分析这首诗写作的特点。
答案示例:这首诗立意新巧,于白描中见意蕴。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只用白描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受到热情款待,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古朴民风,末写游村之感。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乡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中,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七、本诗小结
《游山西村》是诗人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这首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融于其中。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赏析
一、新课导入
二、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璱人。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到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其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自珍全集》传世。
三、背景资料
《己亥杂诗(其五)》写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此年龚自珍出京都礼部,辞官南归。时值暮春时节,夹花生树,日暮风气,残红纷飞。看此景色,诗人油然而生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挥动马鞭,吟出了这首诗。
四、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己亥(hài) 吟(yín)
(2)词类活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形容词作名词,花)
五、朗读指导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六、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落红:落花。
2.全诗翻译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了,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化作春泥愿培育更多新花。
七、赏析诗歌
1.“浩荡离愁白日斜”,说说诗人为何而“愁”。
答案示例:诗人离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而忧愁。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作者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案示例:以落花为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壮怀,是传世名句。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八、深入探究
1.《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己亥杂诗(其五)》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2.试着分析这首诗写作的特点。
答案示例:
①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②构思新颖奇特。本诗构思新颖奇特,诗人以花自喻,一改历代文人对花落泪、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献身护花育花的精神,从而表明自己虽离开朝廷,但愿为国家、社会、人民献身。这样的构思,使该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格调,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九、本诗小结
《己亥杂诗(其五)》写出了诗人辞官南归的痛苦心情,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时时处处以国事民事为重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十、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词。
(1)自缘身在最高层( ) (2)莫笑农家腊酒浑( )
(3)从今若许闲乘月( ) (4)落红不是无情物( )
2.古代诗歌阅读。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青枥:一种落叶乔木;②茗:茶。
(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 【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十一、作业布置
1.背诵这五首诗歌。
2.你是否也有过登山经历?体会《望岳》和《登飞来峰》的感觉,并将自己的登山感受写下来。
3.收集古诗中的哲理性名句。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检测卷
(满分:80分 时间:45分钟)
一、基础积累(19分)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独怆(chuàng)然而涕(dì)下 决眦(zì)入归鸟
B.齐鲁青未了(le) 拄杖无时夜叩(kòu)门
C.会当凌(líng)绝顶 自缘(yán)身在最高层
D.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吟(yín)鞭东指即天涯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分)
A.独怆然而涕下 B.一览众山小 C.莫笑农家腊酒浑 D.拄杖无时夜叩门
4.按要求填空。(13分)
(1)《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登上 ,看到 ,先想到 ,再想到 ,不禁 。
(2)《己亥杂诗》开头两句,以“ ”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 。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4)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5)《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 , 。
二、课内精读(61分)
(一)登幽州台歌(10分)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解释下列词语。(4分)
(1)念: (2)悠悠:
(3)怆然: (4)涕: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什么人?(2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分)
(二)望 岳(13分)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齐鲁青未了( ) (2)荡胸生曾云( )
(3)决眦入归鸟( ) (4)会当凌绝顶( )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用?(4分)
(1)造化钟神秀
(2)阴阳割昏晓
3.下列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三)登飞来峰(14分)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解释下列词语。(3分)
(1)飞来山上千寻塔 千寻:
(2)自缘身在最高层 缘: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眼:
2.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3.“浮云”“最高层”分别有怎样的含义?(2分)
4.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5.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四)游山西村(14分)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解释下列词语。(5分)
(1)莫笑农家腊酒浑 浑:
(2)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
(3)衣冠简朴古风存 古风:
(4)从今若许闲乘月 若许:
(5)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
2.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 诗,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2分)
3.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肉和鱼肉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4.本诗立意新巧,寓含哲理,尤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请对这两句略做赏析。(4分)
(五)己亥杂诗(其五)(10分)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解释下列的词。(2分)
(1)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 (2)落红不是无情物 落红:
2.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3分)
3.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
4.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分)
参考答案:
一、
1.D
2.A
3.B【解析】A.句意为:独自一个伤感的流下眼泪。独:独自;无词类活用。
B.句意为:一眼望去 就会发现其他的山峰是多么的渺小。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
C.句意为: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浑:浑浊;无词类活用。
D.句意为: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时:时间;无词类活用。
4.(1)幽州台;无穷无尽的天地;古人;来者;怆然涕下
(2)浩荡;白日斜或天涯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一)
1.(1)念:想到。 (2)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3)怆然:悲伤的样子。 (4)涕:眼泪。
2.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分)
3.“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4.把个人置于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二)
1.(1)齐鲁青未了(不尽) (2)荡胸生曾云(同“层”)
(3)决眦入归鸟(眼眶) (4)会当凌绝顶(终当,终要)
2.(1)“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说明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2)像一把利剑把山南山北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
3.C
4.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三)
1.
(1)千寻:极言塔高。
(2)缘:因为
(3)眼:视线。
2.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3.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最高层:最高处,有两层含义。一指千寻塔的最高层,二指政治的最高层。
4.飞来峰高耸入云,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叫,可以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更自然。
5.D
(四)
1.(1)浑:浑浊
(2)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3)古风:有古人之风度也。
(4)若许:如果这样。
(5)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2.七言律 游
3.D(解析:A项“豚”指猪肉而不是鱼肉;B项“春社”是古代立春后,祈求丰收的节日,“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C项“郁闷”“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的心理活动表述有误。)
4.赏析:这两句诗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山重水复”写地形复杂,变化无穷,“疑”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现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难时,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现出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五)
1.(1)吟:吟诗 (2)落红:落花。
2.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意思对即可)
3.B
4.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丰富文化积淀。
3.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这五首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直至会背诵默写。
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课中导读】
《游山西村》导读
一、朗读指导(文中标注)
二、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浑:
豚:
闲乘月:
无时:
2.全诗翻译。
译文:
三、赏析诗歌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3.《游山西村》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4.请说说《游山西村》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游山西村》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否遇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 谈谈你的感受。
四、深入探究
1.《游山西村》的中心主旨是什么?表达了什么?
答案示例:《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挚爱之情。他陶醉于山野风光和农村人情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的情感。
2.阅读《游山西村》,试着分析这首诗写作的特点。
答案示例:这首诗立意新巧,于白描中见意蕴。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只用白描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受到热情款待,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古朴民风,末写游村之感。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乡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中,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己亥杂诗》导读
一、朗读指导(文中标注)
二、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吟鞭:
落红:
2.全诗翻译。
译文:
三、赏析诗歌
1.“浩荡离愁白日斜”,说说诗人为何而“愁”。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四、深入探究
1.《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着分析这首诗写作的特点。
答案示例:
①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②构思新颖奇特。本诗构思新颖奇特,诗人以花自喻,一改历代文人对花落泪、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献身护花育花的精神,从而表明自己虽离开朝廷,但愿为国家、社会、人民献身。这样的构思,使该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格调,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五、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词。
(1)自缘身在最高层( ) (2)莫笑农家腊酒浑( )
(3)从今若许闲乘月( ) (4)落红不是无情物( )
2.古代诗歌阅读。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青枥:一种落叶乔木;②茗:茶。
(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这五首诗歌。
2.你是否也有过登山经历?体会《望岳》和《登飞来峰》的感觉,并将自己的登山感受写下来。
3.收集古诗中的哲理性名句。
【课后导练】
一、汉字标拼音,拼音填汉字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yōuyōu( ),独chuàng( )然而tì( )下。
2.岱( )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入zì ( )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míng( )见日升。不畏浮云遮( )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莫笑农家là( )酒hún( ),丰年留客足鸡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Xiāo( )鼓追suí( )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 )无时夜叩( ) 门。
5.浩dang( )离愁白日斜( ),吟鞭( )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默写
1.《登幽州台歌》中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表达了不畏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登飞来峰》中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山西村》表明农村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亥杂诗》中写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相近意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深刻的哲理?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认为这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丰富文化积淀。
3.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这五首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直至会背诵默写。
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课中导读】
《游山西村》导读
一、朗读指导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浑:浑浊。
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2.全诗翻译。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趁着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三、赏析诗歌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答案示例:热情好客的村民;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答案示例:渲染出了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
3.《游山西村》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案示例: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变化的哲理。
4.请说说《游山西村》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案示例: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写主人殷勤、客人留恋。这不仅说明了诗人与当地村民相处得非常愉快融洽,也充分表露出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村村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游山西村》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否遇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 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的意思是: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深入探究
1.《游山西村》的中心主旨是什么?表达了什么?
答案示例:《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挚爱之情。他陶醉于山野风光和农村人情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的情感。
2.阅读《游山西村》,试着分析这首诗写作的特点。
答案示例:这首诗立意新巧,于白描中见意蕴。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只用白描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受到热情款待,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古朴民风,末写游村之感。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乡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中,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己亥杂诗》导读
一、朗读指导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落红:落花。
2.全诗翻译。
译文: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了,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化作春泥愿培育更多新花。
三、赏析诗歌
1.“浩荡离愁白日斜”,说说诗人为何而“愁”。
答案示例:诗人离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而忧愁。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作者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案示例:以落花为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壮怀,是传世名句。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四、深入探究
1.《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己亥杂诗(其五)》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2.试着分析这首诗写作的特点。
答案示例:
①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②构思新颖奇特。本诗构思新颖奇特,诗人以花自喻,一改历代文人对花落泪、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献身护花育花的精神,从而表明自己虽离开朝廷,但愿为国家、社会、人民献身。这样的构思,使该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格调,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五、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词。
(1)自缘身在最高层( ) (2)莫笑农家腊酒浑( )
(3)从今若许闲乘月( ) (4)落红不是无情物( )
2.古代诗歌阅读。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青枥:一种落叶乔木;②茗:茶。
(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 【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这五首诗歌。
2.你是否也有过登山经历?体会《望岳》和《登飞来峰》的感觉,并将自己的登山感受写下来。
3.收集古诗中的哲理性名句。
【课后导练】
一、汉字标拼音,拼音填汉字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yōuyōu( ),独chuàng( )然而tì( )下。
2.岱( )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入zì ( )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míng( )见日升。不畏浮云遮( )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莫笑农家là( )酒hún( ),丰年留客足鸡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Xiāo( )鼓追suí( )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 )无时夜叩( ) 门。
5.浩dang( )离愁白日斜( ),吟鞭( )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默写
1.《登幽州台歌》中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表达了不畏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登飞来峰》中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山西村》表明农村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亥杂诗》中写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相近意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简答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深刻的哲理?
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认为这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