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教案+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0 19: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
第一句总起全文,介绍了本文的主人公--杨家九岁的儿子,说他十分聪慧。接着讲了一件有趣的小事,来证明其聪慧,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可他不在家,于是叫出了杨家孩子。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看到杨梅,想到这家人姓杨,于是借此调侃杨梅是杨家的果子。而孩子的作答也干脆利落,同样在姓氏上做文章,以孔雀不是孔君平家养的禽鸟来反驳对方。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留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意思是说:“你姓杨,它叫杨梅,看来这杨梅是你杨家的果子啊!”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十分幽默风趣。孩子迅速听出了客人话里的玄机,于是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孩子没有生硬地对答“孔雀非夫子家禽”,而是委婉地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孔君平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之前他说的“此是君家果”才站得住脚。由此可见杨氏之子思维敏捷,应答得体。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了解故事大意,体会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
三、教学准备:ppt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导入今天的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强调“子”不单是儿子,指子女(孩子),联系之前学过的“却看妻子愁何在”中对妻子的理解。仿照题目,说说自己是 XX之子或 XX之女。
(二)检查预习
1.听写生字:梁 诣 禽
2.互相检查书写是否正确。
3.范写禽字,供学生观摩。
4.练写生字禽。
5.通过组词引出带禽的词语,理解家禽的古今异义,再读带禽的句子,会正确的断句,出示带停顿号的最后一个句子。
6.检查朗读
7.两生读,评价
8.强调多音字的读音为设果儿应声答曰记下多音字的意思和读音,并读多音字所在的句子
9.学习读准停顿。
(1) 老师读,读出停顿。
(2) 学生边听边悟,尝试标出停顿。
(3) 课件出示标注的停顿,学生订正。
(4) 学生自由读。
(5) 一生展示读,齐读。
(三)理解意思
1.回顾学习理解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
2.出示注释,自学理解古文的意思,自己说一说然后同桌交流
3.找 2生全班展示交流古文的意思
4.师生对读(老师说现代文,学生说古文)
5.再读古文
(四)感悟语言的风趣,体会人物的聪慧
1.学了课文,你认为杨氏之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文中哪个句子有体现。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子聪惠,可以批注下。
3.交流
4.学生分角色演对话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引导学生感悟
(1)杨氏子杨梅君家果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小结:两人的对话是在姓上做了文章。
(2)对比两个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非夫子家禽。
小结: 未闻一词用得礼貌、得体。
6.小运用假如来的不是孔君平,来的是黄君平,该怎样回答?若来的是麻君平,该怎么回答呢?
7.再读一遍,感悟杨氏子语言的巧妙、得体。
8.出示没有标点的古文,齐读
9.尝试背诵
(五)拓展与作业
1.介绍文章的出处
2.出示《徐孺子赏月》进行阅读理解
3.作业
(1)抄写一遍古文,会背诵
(2)找《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读一读。
(六)板书
21杨氏之子
甚聪惠
杨氏之 杨梅 君家果
孔君平 孔雀 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此篇古文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设计上,我紧紧抓住字词会写会认,课文读正确通顺、会背诵,并会断句,理解故事的内容,明白杨氏子的聪慧之处这些目标设计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设计紧凑。但是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氛围略显沉闷,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人,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另外,我的教学语言没有进行锤炼,个人语言较为随便。比如,中心句这种词最好不要直接抛给学生,同学相互说一说,不会的地方交流一下。
不会的地方应该是提出来。感悟人物的智慧环节稍微仓促,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