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1 18: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
学 习 目 标 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梳理作者推理的思路,掌握科学推理的方法。 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 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学 习 重 难 点 重点:了解说明的内容,弄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难点:梳理作者推理的思路,掌握科学推理的方法。
智 趣 引 入 沙子和恐龙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被压扁的沙子》,寻找答案吧!
师生互动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恐龙灭绝的原因 二、合作探究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 (1)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2)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 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3.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4.结合视频进一步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5.请从文章中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6.品味语言 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即非常纯的沙子。 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作者随笔幽默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4)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假说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及非洲与南美洲海岸线惊人地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课 堂 小 结 1.文章主题 文章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原因、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表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2. 比较探究 本文与第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内容) 相同点: 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语言平实,准确严谨,浅易通俗。 不同点 说明的内容角度: 《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无处不在的角度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 《被压扁的沙子》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证明恐龙的死因是外星撞击。 小结:这两篇科普短文,让我们见识了动物界的沧海桑田,欣赏了大自然的神奇奥妙,领略了科学家的敏锐聪慧,我们也要从中受到启发,平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 二 次 备 课
当 堂 检 测 完成《全效学习》第6课1——5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检 测 反 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