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0 21:45: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5张PPT)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趣味导入
5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1、认识作者,识记生字词
2、了解物候知识
3、判断说明顺序
4、理清文章结构
学习目标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走近作者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长期坚持物候观测,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物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写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背景链接
翩然( ) 簌簌( ) 物候( )
载途( ) 农谚( ) 刺槐( )
连翘( ) 短促( ) 孕育( )
悬殊( ) 销声匿迹( ) 草长莺飞( )
piān
hòu
zài

huái
yùn
yàn
qiáo

shū
yīnɡ

字词学习
词语解释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年年如是:每年都像这样。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草木繁盛、莺歌燕舞的景象。
认真读课文,完成任务:
1.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逻辑顺序
整体感知
(1—3)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文章结构
默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课文解读
第1——3自然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先描写一年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由直观的自然现象到抽象的概念——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逻辑顺序)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孕育(yùn) 连翘(qiào) 衰草连天(suāi) 
B.翩然(piān) 海棠(táng) 销声匿迹(nì)
C.悬殊(shū) 次第(chì) 草长莺飞(yīng)
D.萌发(méng) 农谚(yàn) 簌簌落下(shù)
【解析】A项中,“翘”应读“qiáo”;C项中,“次”应读“cì”;D项中,“簌”应读“sù”。
当堂检测
2.指出下列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1、掌握解读文段内容
2、判断文段说明顺序
3、寻找文段说明方法
4、理解文章主旨中心
学习目标
文章第1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寒冬”等。
课文解读
秋天
春天
冬天
夏天
孕育果实
大自然的语言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衰草连天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第2段“杏花开了,就好像……‘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预报农时的作用,大大增强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拟人和举例子
课文解读
默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主要
空间因素
时间时间
次要
逻辑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
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易于读者接受。
阅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找一找:
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举例子
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作比较
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列数字
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作引用
引用农谚,增强趣味性,使说明的事理通俗易懂。
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首先,作者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复杂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
深入探究
然后,作者在行文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是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理解掌握。
最后,作者大量运用优美的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原本枯燥的说理变得生动形象。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不好。
《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文章按逻辑顺序,从自然现象入手,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和物候学、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主旨概括
当堂检测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1.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
物候现象受纬度影响,越往北玉兰花开得越迟。
2.搜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龟背潮,下雨兆……
3. 你知道二十四节气吗?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