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时间位移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时间位移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0 18: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时间 位移
教科书 书名:必修1 出版社:人教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含义及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会在具体的问题中辨析、识别。 (2)理解位置、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及联系与区别,正确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了解矢量、标量的含义,理解位移的矢量性。 (3)掌握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置、位移等物理量在一维直线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4)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能根据图像分析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移。 (5)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验掌握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方法。 教学重点:时刻与时间间隔的辨析、位移的理解 教学难点:位移的理解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5分钟 1.引入 2.时刻与时间间隔 3.位置、位移与路程 4.对一条直线上的位移进行分析与讨论。 5.实验及数据分析 6.课堂小结 环节一: 设置问题情境,在具体问题中去分析辨识时刻与时间间隔。问题情境以天问一号为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科学的热爱。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8月2日7时整,探测器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探测器预计2021年5月降落到火星表面。 上述介绍中涉及到了很多时间的描述,有何区别? 环节二: 时间轴、时刻、时间间隔的讨论以及时间的测量 时间轴: 在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在时间轴上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时刻对应的是一个位置,一个状态。时间间隔对应的是一个过程。 时间的测量:秒表和打点计时器 环节三: 设置问题情境,以北京到重庆的各种交通方式为情境,建立模型,简化对问题的处理,讨论位置、位移和路程 一维坐标系和二位坐标系的位置描述。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用来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矢量:有大小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环节四: 对一条直线上位移的分析与计算。   某物体从A点运动B点,A点坐标为x1,B点坐标为 x2,如何表示物体的位移呢? 位移Δx= x2 -x1 环节五: 通过实验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情况获取数据,并通过图像进行表达,从而获取物体的运动情况。 环节六: 课堂小结。 一种时空观:时刻与时间间隔、位置、位移与路程 两种方法论: (1)用数学来表达物理(时间轴、坐标系、位移-时间图像) (2)用实验来研究物理(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