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论语》
夜归鹿门歌
合作探究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弟子是如何述志?老师是如何评志的?
孟浩然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各自完成表格填写。
A组
四弟子各自怎样述志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
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你从四个“青年学生”身上受到哪些启发?
(表格一)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表格一
人物 述志 性格 描写方法 启示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各自完成表格填写。
B组
孔子是怎样述志的?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样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教育艺术怎样?概括本文中的孔子形象。
(表格二)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表格一
人物对象 孔子态度 孔子评志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解析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
子路
有抱负,自信,却较鲁莽、轻率。
志
侧重强国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从子路的神态和语言中表现了子路虽有治理国家的才干,但直率张扬,不谦虚。
仲由
性格
解析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冉有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志
侧重富民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从冉有的语言中表现了冉有态度谦虚。
求
性格
解析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公西华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委婉曲致)
志
侧重以礼治邦富民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fǔ] ,愿为小相焉。”
从公西华的语言中表现了公西华不仅态度谦虚谨慎,说话也委婉。
赤
性格
解析
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 都是参加政治.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侧重强国
侧重富民
侧重以礼治邦
解析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左右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曾皙
洒脱高雅、从容淡定(高雅宁静)
志
侧重教化治国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从曾皙的神态和语言中表现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
点
性格
合作探究
孔子为什么独独赞赏曾皙,说“吾与点也” ?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见杨树达《论语疏证》
“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 --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第116页
“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先秦文学参考资料》第349页
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说法: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探究
【翻译】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了,就乘坐竹筏漂流到海外去,跟随我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好勇的精神超过我,只是我从哪里取材做竹筏呢?
探究
一说是“无所取哉”,是说子路没有可取之处,完全否定子路,是不符合孔子精神的,因此不可取;
另一说是“无所取裁”,是说子路不知道控制自己,是一种责备的口气,似乎也非仁者气象,也不可取。此采用钱穆先生的说法,是说无法得到造竹筏子的材料,是一种和平豁达的气象。
对“无所取材”的解释还有两种说法:
小结—表格一
人物 述志 性格 描写方法 启示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治理“千乘之国”——从政
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从政
愿为小相“宗庙之事,如会同” 。——从政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敦厚,谦虚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忍让、虚心
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豁达、洒脱、自得
神态、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人物对象 孔子态度 孔子评志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小结—表格二
其言不礼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
哂之
叹之
惜之
与之
求则非邦也
唯赤则非邦也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吾与点也
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跟孔子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
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人物形象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
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 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人物形象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循循善诱
最后一段“评志”
人物形象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教学民主
因材施教
拓展探究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孔子在当时得不到重用,想要入仕但始终不能如愿,最终选择潜心教育,编订古书。他心中怀有遗憾怀有矛盾。曾皙的想法符合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想法,描绘的是一幅隐退之后自得其乐的画面。
孔子的“志”是什么?
结合本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为孔子写一段颁奖词,歌颂其伟大。
作 业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 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作业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