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邻居们》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邻居们》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06 20:4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邻居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有关小说的知识。
2.技能目标
把握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情感目标
感悟小说主旨,认识国民劣根性。
二.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
感悟小说主旨,认识国民劣根性。
四.教学方法
点拨、探究式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高考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小说选段的阅读,那么如何阅读这类的文章、如何把握、如何分析呢?今天我们拿老舍的《邻居们》这篇为例,来解决以上问题。
2.理解文体
提问:小说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人物、情节、环境
3.回顾与设疑
①小说主要人物是谁?
②请一位同学复述小说情节。
③结尾的“平安”来至于杨先生最后的疯狂和明先生的一反常态,怎么会这样呢?我们不妨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深入的探究,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4.深入探究明、杨两位先生的典型形象
请同学们在偷葡萄、调节信、送错信、踩花草、砸玻璃等故事情节中找到对人物刻画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明先生:专制、自负、崇洋媚外、好面子
明太太:心眼多、多疑、蛮不讲理、搬弄是非、泼妇
杨先生:迂腐、天真
杨太太:有勇气但柔弱
5.点拨:
①明先生身上的“黑点”是什么?
②明太太为什么多疑?
③明家夫妇性格上是否有相似之处?
6.领悟主题
老舍通过两个家庭之间的冲突反映了新旧市民的摩擦,在民族文化自我反省的年代,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剖析着国民的劣根性,寻找改良。
7.作业
如果《邻居们》中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该怎么办?请你设想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
六.教学反思
我刚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在教学上还不太成熟,通过这次的语文教研组组内比赛,更好的锻炼了自己。同时欣赏到了其他优秀教师的语文课,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从而更加激励着我向她们学习。通过听其他教师的课和自己上课,我针对这节课有以下反思:
1.应在情节的发展中把握《邻居们》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逐步展现出来、丰富起来的。只有在情节发展中,用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人物形象,才能明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
2.一篇小说如果缺乏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就谈不上是一篇优秀的小说。要想读懂一篇小说,就应当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把握《邻居们》人物性格,要注意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典型人物。
3.分析《邻居们》人物形象时,必须明确作者是通过那些手法刻画人物。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种多样,可以引导学生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来分析人物。
4.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的生活的,每一篇小说都有它的思想意义,因此阅读小说只有准确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才能算真正读懂了小说。要想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必须了解老舍创作小说的社会背景、创作意图,然后去分析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5.小说的语言包括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要学习叙述性语言的凝练、含蓄、新鲜多样;要学习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年龄、所处的特定环境等。
6.在熟悉《邻居们》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情节中,使学生找出对人物的描写,然后加以人物分析。这样可以从多方面对人物性格分析、定位,同时锻炼了学生选取关键语句的能力,又能更好的把握人物性格。
7.对《邻居们》的主题的把握,可以多介绍其他同学们熟悉的老舍作品,从中找寻共性的主题。例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等。
8.在讲授过程中,《邻居们》小说的情节的进展和人物的分析可以同步进行。把《邻居们》小说的情节分为几个事件,在不同的事件中分析人物。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步步走向小说的高潮,在这情节的发展中就可以体会到作者给我们刻画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以上就是本人的反思,如有不正之处,请其他老师给予我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