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示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示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21:3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第三个课时。第二单元前两课涉及夏商西周政权的更替、西周分封制以及灿烂的青铜文明的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内容在第二单元中是一个转折点。春秋时期,西周原有的制度被打破,又为战国更深层次的变革奠定基础。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动荡”主要表现在: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下共主”的局面不复存在,分封制瓦解;而强大的诸侯为了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展开了激烈的争战。从更深层次看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争霸过程中原“诸华”“诸夏”与周边少数民族长期交往与冲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只有将这一课时中的春秋之“变”讲清楚、讲透彻,才能更好地理解第7课中战国时期的“变”和第8课思想层面的“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
2.通过学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
春秋争霸带来的社会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王孙满说"九鼎过于巨大,加之年代久远,重量无法估计",楚庄王对这个回答显然不满意,答道"只要折下楚国士兵的勾,就足够铸造九鼎了" 。
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意外之意,周天子之所以做天子是因为他的德行而不是因为九鼎,楚庄王一时哑口无言,退出了周疆,但楚国北上争霸的行为并未中止。
教师: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是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设计意图)通过楚庄王问鼎的故事引入本课,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一方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内容,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何为春秋
展示图片:
教师: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战国”,分别以史书之名命名。“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前476年这段时期。
2.春秋时期的农业
(1)铁制农具
展示图片:
教师:从石器到骨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也在不断进步。
教师:铁制农具较之前的工具有何优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性能优越,更加锐利、耐用;成本低廉,便于广泛地使用。
牛耕
图片展示:《青铜牺尊》
展示材料:
材料一:冉耕(孔子弟子),别号伯牛;司马耕(孔子弟子),字子牛;姓牛名子耕(晋国大力士)。
材料二:“宗庙之牺,为畎亩(quǎn 田间,田地)之勤。”
——《国语 · 晋语》
教师: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一时期,出现了牛耕,且得到大力推广。
教师: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春秋时期的手工业
展示图片:
教师:在春秋时期,除了铁的冶炼技术的成熟,青铜制造也有了新的发展。春秋时期,青铜工艺虽然不复商朝晚期鼎盛,但依然是这个时代手工业生产水平的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出社会的变化。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4.春秋时期的商业
展示图片:
教师:这些货币的出土从侧面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春秋时期,商品交易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商品交换的市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教材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变化。运用图片和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以材料来探究春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提高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史料和相关图片来展示春秋时期商业的变化。
过渡: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铁制工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是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王室衰微
1.王室衰微的背景
展示材料:
“武氏子来(鲁)求赙(fù 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王未葬也。”
——《左氏春秋·隐公三年》
展示图片:
教师:根据材料和图片,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在封地内不再次分封,王室统治力下降。
2.王室衰微的表现
展示图表: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图表,总结王室衰微的表现。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东周时候,周王室统治范围减小,已经无力控制诸侯了。(2)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王室财政陷入困境。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和王室衰微的动图,分析周王室衰微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结构。
过渡:诸侯之间发生混战,强国兼并小国,齐、楚、秦、晋开始强大,政令都出自诸侯。以前,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 天子。而王室衰微,世道混乱,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
三、诸侯争霸
1.春秋五霸
展示材料: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教师:王室衰微之时,政治局面还出现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诸侯争霸。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是春秋首位霸主吗?
学生回答:齐桓公。
展示图片:
教师:那么为什么齐桓公会成为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呢?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地处山东,盛产鱼盐,经济富庶。(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3)训练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号令诸侯。
教师:除了齐桓公,还有哪些春秋霸主呢?
展示图片:
【知识拓展】楚庄王与一鸣惊人
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2.争霸影响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教师:春秋时期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有的诸侯国被灭掉,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展示材料:
“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
——《史记·齐太公世家》
重耳出亡到狄,狄人给他很好的礼遇,并将季隗嫁给重耳。
——《文物春秋战国史》
(齐桓公)把山戎的冬葱和胡豆引进中原。
——《文物春秋战国史》
教师:从上面材料中看出,在诸侯交往与争斗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展示材料: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苦,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教师: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
(设计意图)本目主要阐述春秋五霸的出现和争霸所带来的影响。通过相关历史地图和史料来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同时以知识拓展的形式来呈现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增强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课堂小结】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各诸侯国开始摆脱周王室的控制,分封制开始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开始进行争霸战争,从而使春秋时期出现社会动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