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示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示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1 07:2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教学目标
1.了解东晋的兴亡过程;概述南朝的政治。知道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
2.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我们认识到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东晋的兴亡、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地图:
教师:“八王之乱” 与之后的内迁的胡族暴乱,使得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那同学们知道当时北方人主要逃往哪里吗?没错,是江南地区。那北方人的迁徙为南方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设计意图)通过两张地图来阐述八王之乱引发的人口迁徙,使学生思考人口迁徙的地区和影响,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建立
展示图片:
教师:经过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西晋政权摇摇欲坠,最终还是灭亡了。317年,西晋的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这就是历史上的东晋。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
——《晋书·王导传》
教师:从材料中,我们看出门阀政治是东晋政治的一大特点。司马睿建立东晋以后,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面依靠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2.东晋发展
教师: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人多次北伐,虽然也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但是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知识拓展】祖逖北伐
祖逖是东晋率先北伐的将领,他曾经率军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但由于东晋内部出现纠纷,朝廷又担心他北伐成功后威望太高,结果没有给予支持,以致功败垂成,忧愤而死,曾收复的土地又被胡人重新占领。
教师:虽然东晋北伐没有取得成功,但是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设计意图)本目主要阐述东晋的兴亡。通过图片和史料,使学生明白东晋政治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
过渡:东晋的灭亡,使得南朝的几个政权先后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朝代。
南朝的政治
1.南朝的政权
教师:从420年刘裕建立宋,到589年陈灭亡,江南地区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这些王朝都定都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展示图片:
2.宋梁的统治
教师:南朝中领土最大是宋。
展示图片和材料:
教师:宋武帝刘裕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
宋文帝刘义隆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两次下令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役宽务简,氓庶繁息”。
教师:宋的时候,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但总体来说,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以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
展示图片:
教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设计意图)本目主要讲解了南朝政权的发展。通过材料展示和简单介绍,使学生对南朝的政治有简单的了解。
过渡:秦汉时期,南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但到了东晋后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为什么南方经济能如此之快的发展?又有哪些表现呢?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展示材料:
材料一:(南方)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
——《宋书》
材料二: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教师,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自然环境: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2)社会化环境: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3)劳动力与技术:东汉末年躲避战乱,西晋后期人口迁徙。
展示图片:
2.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教师:农业方面,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推广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施用粪肥,实行育秧移栽、麦稻兼作、种植双季稻等;南方还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如发展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2)手工业
展示图片:
教师: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有显著发展。
(3)商业方面
展示图片和材料:
教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南方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当时,建康城除了城内官立的北市、盐市、苑市等以外,沿着秦淮河东北岸一线,又出现许多小市,小市也就是草市,是一种因商业发展自然兴起的交易市场。非官方的草市的出现也是南方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本目主要讲解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史料和图片,从不同角度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关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则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注意阐述,配以相关图片,加强学生对本目的理解。
【本课小结】
三国两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政权分立、相对动荡的时期。然而,就在这样的分立和动荡之中,南方经济得到了初步开发,开启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