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雷雨(选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雷雨(选场)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06 20:5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三)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二、难点、重点分析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可与第三册中《祝福》《母亲》《药》《夜》等小说的环境描写作比较,以加深理解。)
  (二)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分析: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三)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
  分析: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
  (四)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上有哪几次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分析:开始是漫不经。动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地语不成声。
  (五)我们在高一年级时,曾学过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其中最精彩的要数几段对话了。试与本课周、鲁两人的对话作比较。
  分析:《雷雨》中周朴园的对话是从漫不经心到感觉奇怪到惊恐紧张,最后语不成声。鲁侍萍的话是语调平缓,自然掩饰,最后是悲愤地揭露。而小说《荷花淀》中水生夫妻的对话却是那么简洁朴素又情意绵绵:夫妻话别一场水生妻的四句问话是平问、侧问、追问、逼问,水生则是表情憨厚有意躲闪;而表现水生妻情态的三句对话,则又申明大义,自豪纯朴;水生离别前的三句嘱咐和妻子的三句答嘱,更是表现出不甘落后,积极向上,英勇不屈的内心世界。再有,几个女人商量探夫与探夫不遇回来的两场对话,更是生动传神。主要目的偏用次要理由说出,几个女人虽未露面,然伶俐乖巧、质朴憨厚、仅促羞涩之态,早已跃然纸上。
  两篇课文的人物对话,都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情境、氛围、语调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六)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分析: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待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七)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分析: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八)鲁侍萍又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
  分析:这时的侍萍,经过30多年苦难的折磨,对过去充满了仇恨,面对着周朴园的威胁哄骗,继续控诉周朴园的罪行:“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并当即撕毁了支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示了她对周朴园和不公平社会的蔑视和抗议。
  (九)课文第二场中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分析: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十)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
  分析:鲁大海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在愤怒痛斥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工人败类平息罢工斗争的同时,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2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300块钱。之后,又顽强地跟周朴园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十一)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分析:鲁大海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鲁大海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十二)这一场剧的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分析一下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分析:第一句话是:“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第二句话是:“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清。
  (十三)课文以鲁家母子的离去作为结束。那么周朴园作为一个典型形象塑造其社会意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一下。
  分析:周朴园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长成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有着深刻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血肉联系。
  (十四)结合“思考和练习”二,分析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分析: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十五)归纳主题思想是什么?
  分析:《雷耐》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雷雨》教案 2
陶陶  
教学目的:
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
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方法:
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三课时
布置预习:
1、结合注释(1)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请将这一幕话剧分成两“场”,并概括其内容。如有课文剧,可让学生观看。
2、了解戏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3、试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以及戏剧的语言的个性
4、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词语补释:
  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
  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昧心:违背良心。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郁热:闷热。郁: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一、课题导言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
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板书设计(见《优化设计》第四册第三单元):
  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国后,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和改编巴金的《家》等著名剧本。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使你想到什么呢?(明确: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革命的大雷雨即将来临,此时中国的社会酝酿着一场大变动。)
二、《雷雨》的标题和情节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也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三、检查预习
1、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关系。
2、把这幕话剧分成两场。
  明确: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见,揭露封建阶级的伪善、冷酷、凶残和罪恶。
  第二场:写鲁大海与周朴园、鲁侍萍与周萍会面。通过周朴园与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了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
  第一场以鲁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写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鲁侍萍的表现。
板书戏剧内容,使学生了解戏剧的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
    过去的矛盾
    第一场: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见面
    现在的矛盾
    第二场:鲁大海与周朴园、鲁侍萍、周萍会面
    周朴园←→鲁侍萍
    冲突
    周朴园←→鲁大海
三、研习第一场的第一层
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一层
3、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4、鲁侍萍有什么表现使周朴园感到奇怪?
  明确:鲁侍萍的无锡口音和关窗的举止。
5、在这一层中,鲁侍萍起先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既然要隐瞒,为什么周朴园叫她先下去的时候,她“望着朴园,泪要涌出”?鲁侍萍关于绸衬衫的话,很明显是要表明自己的身份,这与前面的隐瞒想矛盾吗?
  明确:她不想马上暴露自己的身份,她也没有马上要表明自己身份的渴望。前后也不矛盾。隐瞒自己的身份,是为了要通过自己的口吻沉痛诉说自己三十年来的悲惨遭遇,表达自己悲愤交加的情怀。
四、布置课外作业
1、复习旧课
2、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二层
二、研读分析
1、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
明确:因为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却打他个措手不及,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2、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有良心的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
  明确: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着她。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其实,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十分自私的。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至于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鲁家来。”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4、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万状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明确:他认出鲁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鲁侍萍,但鲁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练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鲁侍萍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重提呢”想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有忘记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的支票给鲁侍萍,希望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
板书设计:
    周朴园:惊恐万状→翻脸不认,厉声责问→试图稳住→哄骗(口口声声不忘旧情)→试图以支票平息旧恨新仇
    鲁侍萍:悲愤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听说周朴园怀念自己后心软了→撕毁支票以示蔑视抗议(骨气与尊严)
三、角色朗读戏剧的第二场
四、布置作业
1、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周朴园态度怎样?
2、鲁大海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3、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第三课时
一、分析第二场的内容
1、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怎样?
明确: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的面孔和傲慢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续教训鲁大海:“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讽刺、挖苦、嘲笑鲁大海说“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以显示他的老练和雍容。
板书设计:
冷酷的的面孔傲慢的态度
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周朴园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之间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的对立,使他们必然产生矛盾冲突。从整个戏剧来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板书设计:
     资本家←→下层劳动人民
      资本家←→工人阶级
二、人物形象分析:
1、周朴园
  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
  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板书设计: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
2、鲁侍萍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闹得最凶的人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他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板书设计:
   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刚强
   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倔强
   撕毁周朴园的支票→骨气和尊严
   “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尚不知道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斗争不坚决
3、鲁大海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计可施。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第四课时
小结:
一、构紧凑集中:
  作者灵活运用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穿插”的表现方法,让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以“回顾”的方式,诉说自己的遭遇,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的罪恶历史;又以鲁大海的控诉,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这样就把“现在的戏剧”与“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新旧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封建资产阶级与工人、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交汇在一起,都集中在一个下午在周朴园的客厅里展现出来,从而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深刻表现了主题。
  因为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工人罢工;鲁侍萍不愿女儿帮人,前来寻找在周家作使女的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作来找董事长谈判。这样,就使得三个人物在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客厅里相遇了。通过鲁家母子的控诉,把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活动揭露出来。其中侍萍被周家赶出,含恨投河及母亲被气死等情节,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
板书设计:
       时间→一个下午
    结构紧凑集中地点→周朴园的客厅
    人物→都集中到周朴园的客厅
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请你用剧中的例子说说戏剧的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词风格也不同。
  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适应。这在周朴园的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的对话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侍萍悲愤地说,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也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那几句话欲言又止、随口又改的话,把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因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实、鲜明。
板书设计:
     周朴园→盛气凌人
  人物语言个性化鲁侍萍→抑郁平缓
    鲁大海→直截了当
四、舞台说明的作用:
1、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
  既看出是个阔绰豪华的资本家家庭,又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一个立柜和上面触目的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剧情发展提供了条件。这旧家俱、这照片,在剧情发展的几个关键处都发挥了作用。
2、人物的服装:
  鲁侍萍上场,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动作:
(鲁侍萍)有关窗的习惯,“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4、表情:
(周朴园)“汗涔涔”显出一副狼狈相;(周朴园)“惊愕”表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场|:
  作者总是在剧情发展的最需要的时候让人物登场,让人物下场,又是为剧情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上下场都是为戏剧的冲突和发展服务的。
五、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周记《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周朴园》
补充资料:
  曹禺,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爱好文学和戏剧,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显示了表演才能,并广泛涉猎新文学作品,开始写作小说和新诗。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学作品,深为古希腊悲剧作家及莎士比亚、契诃夫等人的剧作所吸引,同时也陶醉于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禹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禹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936年曹禹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编剧等职。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蜕变》、《镀金》等剧本,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发表剧本《桥》,写了电影剧本《艳阳天》,由他导演摄成影片上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禹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多种社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曾赴各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选集》、《曹禹论创作》、《曹禹戏剧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重点与难点
1.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雷雨》的人物形象塑造,历来为人称道,原因就在于人物性格是复杂,立体的。主要人物周朴园是冷酷无情的资本家,是心狠手辣的吸血鬼。他在众人面前道貌岸然,庄重严肃,是一个伪君子。但其内心深处,也有一点怀旧之情。他厅堂里的旧家具,他要找的旧雨衣旧衬衣,也不全是故作姿态。他对旧日情人侍萍,多少保留了一点思念。尤其是他遇有不如意之事,更想借这一点思念之情来寻求慰藉。但周朴园的本质毕竟还是资本家,所以当侍萍身份明朗之后,他的温情便烟消云散,立即以严厉冷漠、安抚收买等对付下等人的手段来赶走这个刚才还在追思怀念的旧时情人。周朴园的心理变化符合其性格特征,所以人物形象才显得真实可信,有立体感。
  鲁侍萍是刚毅正直、备受屈辱的下层劳动妇女。她对周朴园有深仇大恨,所以发誓不过周家的门。30年后,在鬼使神差般地见到了那个“周大少爷”时,她竟不能自己,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且还向周朴园承诺不把这段隐情告知鲁贵。周朴园怀念旧情,她也有所触动:“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这似乎又有点软弱。但侍萍毕竟是侍萍,她控诉周朴园的罪恶,拒绝周朴园的施舍,使其主导性格得到凸现。刚强中偶露软弱,怨恨中稍有温情,这才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
  三十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的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3.周朴园与侍萍相认后,围绕着一张支票,周、鲁二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及作用。
  当周朴园确认眼前的老太婆就是他当初无情遗弃的侍萍时,非常担心她是由人指使而来找他的麻烦,当证实没有这回事后,这个封建买办“双料”资本家就记起了他一直认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金钱。“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在他看来,世上的一切都是以金钱为转移的,金钱可以买到一切,金钱可以成为遮丑布,金钱可以换来良心的安宁,金钱可以弥补罪过。这就是周朴园在签署支票时的内心活动。一张支票撕开了他层层伪善的面纱,使其冷酷、自私、虚伪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资产阶级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地位与尊严,至于别人的痛苦,别人的情感乃至死活,他何尝真正放在心上过呢?!对于侍萍来说,她的一番含而不露、旁敲侧击的话语,并非要得到什么补偿,只是想使周朴园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已;没想到周朴园竟然如此薄情寡义、卑鄙无耻。面对周朴园准备用钱来赎罪的言语,她只是报之一笑;这笑中,饱含着强烈的悲哀、愤怒、蔑视与嘲讽。接过支票后,当即将其撕得粉碎。她同自己的行动,维护了被压迫者的尊严,显示了劳动者的骨气与人格:“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面对支票的两种态度,显现出矛盾双方尖锐的性格矛盾与戏剧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延伸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有关题目。
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戏剧不懂得平静过日子,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把两家30年来错综复杂的①和恨爱纠葛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②。同是炎黄子孙,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情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却一直不能将③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手中,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④,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⑤。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细微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A和B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宇,便将他人性的C和灵魂的D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a)的老婆子就是他玩弄过的漂亮的使女时,他(b),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的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一撕,撕碎了周朴园⑥,撕碎了⑦,撕出了侍萍⑧,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来的⑨。
7.这段文字开头划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格与下列四个句子中的哪一句相同?(  )
A.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地挤进门缝来。
C.黑夜,静寂得像死一样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D.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
8.从下列词语或短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文中空白处的横线上(①一⑨)和括号方格内。
  a.欺骗b、蒙骗c愤恨d愤慨e痛苦f痛楚g.奸诈h伪善j.自尊刚强的性格k.冷酷自私的假面具1.金钱万能的信条m.色厉内荏n、两鬓染霜O.反抗精神p.鸡皮鹤发q.善良正直的性格r.“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信条s.蹂躏t、显现w、表现x、血缘关系y、阶级冲突z、驾驭
例2下面的各项是对周朴园绘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的情节的理解,试选出正确的项(不限一项)。
A.这体现了周朴园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的内疚和忏悔,从而表现这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的人性尚末完全混灭,以避免反面人物脸谱化。
B.表现了周朴园在听了侍萍的诉说后,开始认识到是自己毁灭了她的青春和前途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体现了他的大方、仁慈,说明其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C.表现了周朴园想用金钱赎买罪恶从而求得心灵的安宁的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
D.体现了周朴园急于用金钱来解除对他的名望、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E.体现了周朴园的虚伪自私,表现其金钱至上的腐朽丑恶灵魂和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
F.“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这个动作与周朴园想用金钱来“赎罪”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鲁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骨气和内心的极度悲愤。
(分析〕见〔释疑解难〕3。
〔解答〕C、D、E、F
语段阅读
(一)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持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待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
1.以上文段中对周朴园所说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话说明周朴园原来非常喜欢梅小姐的品格
  B.这段话从侧面赞颂了梅小姐的品格,突出了这个人物的悲剧性
  C.这是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惠规矩
  D.这是复杂的心理反应,既有留恋的感情,也有害怕她出现在眼前的忧虑
2.鲁侍萍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巧妙地把真相告诉周朴园
  B.鞭挞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C.暗示自己是梅小姐
  D.希望使周朴园受到良心的谴责而悔改
3.以上节选的对话中插进了写周朴园的舞台说明,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以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抬起头来)你姓什么?……(喘出一口气,沉思地)……
  A.惊惧——警觉——舒心
  B.惊异——畏惧一一放心
  C.惊恐一一生疑——释然
  D.惊慌——欣然——轻松
4.鲁待萍说:“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对这句话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侍萍刚强、不逢迎的性格,揭示周朴园的隐私,揭露周朴园的虚伪
  B.表现传萍诚实、不虚伪的性格,以进一步试探周朴园的真实态度和真实感情
  C.表现侍萍善良、不欺诈的性格,借以澄清自己,表明自己的清白
  D.表现侍萍逆反、不屈服的性格,以此报复周朴园以解心头之恨
5.对这段人物对话的主要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揭露周朴园的冷酷与虚伪   B.控诉周朴园的欺诈与残忍
  C.突出鲁侍萍的刚强与抗争   D.表现鲁侍萍的善良与诚实
(二)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
  ……
  鲁侍萍:(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1.问:第一句反映了侍萍怎样的思想变化?
2.第二句的语言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怎样的感情?
答案
(一)1.C  2.B  3.C  4.A  5.A
(二)
1.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周朴园对鲁大海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父子亲情,甚至视鲁大海为仇敌,特别是周萍为了维护周朴园的立场和所谓的尊严,动手打了鲁大海两记耳光后,侍萍才真正认清了周公馆中父子两人的凶恶的真面目,于是她愤怒地斥骂“这真是一群强盗”,表明了她对剥削阶级彻底地、清醒地认识和本质的揭露。
2.第二句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谐音的手法,表现了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和对大儿子周萍极度失望的复杂心情。



《雷雨》教案 3
张连生   
雷雨【一】
一、目的
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认识旧中国封建性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
二、重点
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难点
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方法
解读、鉴赏、分析
五、过程
【一】、点拨
  《雷雨》是曹禺先生1933年创作的优秀话剧剧本,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以本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黑暗的社会。
【二】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三】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现代著名戏剧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1924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广泛阅读“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作品和外国戏剧名著,参加了戏剧团体“南开新剧团”。1928年入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写成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次年在《文学季刊》发表,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引起剧坛震动,成为暴露封建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优秀现实主义悲剧。曾先后到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上海复旦中学教书,同时从事剧本创作。1935年写出四幕剧《日出》,揭露半封建、半殖民地上层社会的种种腐败和罪恶。1936年至1942年,他任教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此间他创作了反映农民与土豪恶霸斗争的三幕剧《原野》。1938年至1940年,还创作抗战剧《黑字二十八》以及与宋之的合作的《蜕变》。1941年创作《北京人》,通过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崩溃过程,揭露封建主义衰败与新一代追求新生活的必然性。1942年将巴金小说《家》改编成四幕话剧。1946年应邀赴美讲学,一年后回到上海。编写和导演了反映国统区人民渴望光明的电影《艳阳天》。解放后担任全国剧协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1954年创作揭露美帝国主义罪行的话剧《明朗的天》。1962年与于是之、梅阡合作,编写出优秀历史剧《胆剑篇》。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他的创作,融合了中外戏剧的表现手法,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他的戏剧文学创作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不仅使中国有了长演不衰的传统保留剧目,也得到国外戏剧界的高度赞扬。
【四】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雷雨【二】
一、目的
  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认识旧中国封建性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
二、重点
  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难点
  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方法
  解读、鉴赏、分析
五、过程
【一】结构分析
  明确
  节选的这一部分以鲁大海出场为界,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主要写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
  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侍萍后态度的变化,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二】主题思想
  这本剧本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二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
【三】写作特点
对话个性化是这个剧本的突出特点。
  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处理上,也都相应地有所变化。比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周朴园由未认出侍萍打听30年前梅小姐的情况,到认出侍萍始而惊愕,继而威吓,进而以钱封口,用词和语气前后有很大的变化,充分显示出当侍萍已死去不再威胁他的地位、声誉时,他可以不忘掉她,一旦侍萍站在面前,他的资本家的本来面目就暴露出来了,他对当年侍萍的怀念都服从于作为资本家的他的利益了。又如鲁侍萍对周朴园,开始尽量克制,显得平静,等到周朴园露出真相,她就悲愤加交地斥责,充分显示了她刚强、自尊、质朴的性格。另外,面对周萍打鲁大海,侍萍欲言又止,随即改口的一段话,把她当时的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是又一特色。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和过去交织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许多人物之间都有双重关系——周朴园与鲁侍萍既同居又是主仆关系,周朴园与鲁大海既是父子又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周萍与鲁大海既是兄弟又是资本家少爷与工人的关系,周萍与四凤既是兄妹又是恋人、又是少爷与女仆的关系等等。这种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使剧情紧凑,起伏跌宕,吸引读者,同时具有深刻广泛的社会意义。
【四】作业;主要人物周朴园和鲁侍萍性格分析
雷雨【三】
一、目的
  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认识旧中国封建性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
二、重点
  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难点
  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方法
  解读、鉴赏、分析
五、过程
【一】主要人物周朴园和鲁侍萍性格分析
  在这一幕出场的四个主要人物中,周朴园和鲁侍萍性格比较复杂,不易把握,这是学习中的难点。认识周朴园是一个既有地主阶级某些特点,又有资产阶级某些特点的封建性很强的资产阶级人物,同时又不能只是着眼于其阶级属性,而忽略其作为一定阶级的人的性格的丰富性;特别是他对侍萍的感情是复杂的,他确曾“爱”过侍萍,侍萍被赶走后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不能因为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为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与冷酷。要认识到,周朴园思想行为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鲁侍萍的行为多次出现悖谬。如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时她欲去还留,对自己的身份始隐终露,在周萍面前两度“失言”,几乎暴露母子关系。这些现象学生理解起来都会感到困难。学习中要努力探入侍萍心灵深处,把握其性格中的悖谬机理,从而更准确地领悟这一性格的丰富内涵。
【二】破折号的用法是:(1)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2)标明话题的突然转变,(3)表示语音的中断延长,(4)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请选出对下面八句话中破折号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②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③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鲁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④周朴园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⑤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⑥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⑦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⑧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A②③⑦⑧ ㄧ④⑥ ㄧ① ㄧ⑤
  B③⑦⑧ ㄧ②④⑥ ㄧ① ㄧ⑤
  C②④⑦⑧ ㄧ③⑥ ㄧ① ㄧ⑤
  D③④⑦⑧ ㄧ②⑥ ㄧ① ㄧ⑤
【答】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