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 (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 (2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0 21:3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Section two: The 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layout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情景导入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从唐朝诗人徐凝的这句诗中,可想扬州当时的繁华。此后1000多年,“二分明月”的扬州在我国城市中的繁华地位不减,“下扬州成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以至平民百姓的梦想。然而,至近代,扬州的繁华地位逐渐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所取代。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二分明月“达1000多年?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而使其”二分明月“的繁华不再?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1.促进区域经济要素流动
(1)要素: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
(2)影响:
①对要素: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②对时效:交通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也就越大。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对点演练1】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完成(1)~(2)题。
(1)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大 B.工业密度大 C.景点密度大 D.建筑密度大
(2)京张高铁的修建有利于(  )
A.解决货运紧张问题  B.促进京津冀一体化
C.劳动力向西部转移 D.加快沿线矿产开发
A
B
【解析】(1)铁路沿线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大小,即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 ;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位于北京西北方向,图示信息无法确定工业、景点和建筑密度。故选A。 (2)京张高铁的修建使得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方便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京津冀一体化,B正确;高铁主要用于客运,对解决货运紧张问题影响不大,A错误;促进联系,不会使得劳动力西移,西部劳动力条件相对优越,C错误;沿线没有矿产资源,D错误。故选B。
2.缩短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
便捷的交通,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海运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等,迅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一些偏远的边境聚落,依托国际陆路交通的优势,发展成为重要的边境贸易口岸。
1.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支持条件是什么?
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2.哪些因素促使凭祥成为我国著名的木制家具产地?
便捷的交通、近木材原料产地、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国家政策等。
凭祥,县级市,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凭祥以进口东南亚木材及生产木制家具闻名。
思考
【对点演练2】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10月 19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四大重点产业的若干支持措施(简称“1+4"产业政策),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区域产业能级,打造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下图示意上海港港区位置迁移及上海临港新片区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上海港不断迁移的原因主要有( )
①缓解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紧张 ②满足大型船舶通航及装卸场地要求
③原有河港水深有限不断淤积 ④避开因为水质恶化导致的航行困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与上海其他区域相比,临港新片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最突出优势是( )
①享有政策支持优势 ②靠近高等学校的技术优势
③土地、劳力资源优势 ④便利的海空运输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D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原有河港水深有限,河流泥沙不断淤积,无法满足大型船舶通航,为满足大型船舶通航及装卸场地要求,导致上海港不断迁移,②③,B正确;港口用地有限,对缓解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作用有限①错误,水质恶化对航行的影响较小,④错误。故选B。(2)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享有政策支持优势,①正确;临近机场,且有深水航道,便利的海空运输优势,④正确;高等学校多位于市区,与上海其他区域相比,并非有靠近高等学校的技术优势,土地、劳力资源不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突出优势,②③错误。故选D。
3.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交通运输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全国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西气东输、村村通等重大交通运输工程,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而且有效地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村村通
西气东输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示意
4.带动中西部发展和脱贫致富
案例 陕西省武功县发展交通脱贫致富
昔日的陕西省武功县,对外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去,难以转化为商品。农民收入低,农村面貌落后。
在国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背景下,武功县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对通往乡、村的道路进行扩建改造,村里的道路也实现了路面硬化。
有了等级较高的乡村公路网,公共服务普及到村,就连远离县城的偏远村落也开通了公交车。解决了交通瓶颈问题,武功县的原生态蔬菜就能够在城镇市场卖出较高价钱。优质农产品还能吸引客商开车到田头收购。
脱贫的农民积极开发特色食品、纺织品等商品,发展“一村一品”经济。
武功县的优质生态和特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便捷的交通线路也成为客流涌动的乡村旅游线路。
武功县城乡社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小镇种植的大蒜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对点演练3】 海南岛中央高耸、四周低平,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状地貌。岛上民族众多,世居有黎、苗、汉等族。目前,环岛主要交通干线已基本成型。下图示意海南岛部分区域主要交通干线及城镇居民点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较早年代建设的普通铁路与国道未经过白沙黎族自治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白沙黎族自治县城市等级低、资金缺乏 B.自然灾害频度高、危害大
C.当地居民外出少、需求较小 D.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2)在建高速公路的开通对白沙黎族自治县的积极影响有( )
①加强白沙黎族自治县与昌江黎族自治县之间联系②促进白沙黎族自治县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带动当地风俗文化发展 ④加速山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与早期修建的普通铁路、国道的分布并不重合,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技术水平 C.经济发展 D.居民需求
D
B
C
【解析】(1)由图中可看出,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海南岛中央高耸、四周低平”,白沙黎族自治县地形崎岖,交通建设成本较高,因此早期的铁路公路均未经过,D正确。即使该地城市等级较低,居民也同样会有较多的外出需求,不是道路选线不经过该地的主要原因,A、C错误。白沙县的自然灾害和海南岛的其它地区相比没有较大差异,B错误。故选D。(2)在建高速公路并没有连接白沙黎族自治县和昌江黎族自治县,①错误。白沙拥有松涛天湖、陨石坑奇观、黎族风情、热作基地、原始森林、历史人文等丰富资源,目前尚未能有效开发,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高速公路的开通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资源、民俗文化的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②③正确。该地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④错误。故选B。(3)白沙县的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修建的主要目的是带动原本不通公路铁路的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并未与早期的铁路、国道重合,C正确。若从地形角度来看,原有铁路、公路经过的地形更平坦,适宜修建,新修铁路应与其重合才是,实际上却不重合,A错误。技术、居民需求不是该铁路、公路选线的主要影响因素,B、D错误。故选C。
5.推动“一带一路”,加强区域间联系。
内涵:“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作用:沿线各国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优先建设领域:交通运输线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意义:①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②加强与沿线各国互利合作。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对点演练4】 “一带一路”成为2015年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读图,完成(1)~(2)题。
(1)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看,“一带”和“一路”所经之处,共同且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
A.风能 B.太阳能 C.煤炭 D.石油、天然气
(2)“一带一路”能给诸多行业带来发展机遇,下列受益不明显的行业是( )
A.文化旅游 B.国际金融 C.电力贸易 D.基础建设
D
C
【解析】(1)除煤炭外,风能、太阳能、油气资源都是二者共同资源,但目前海上丝绸之路风能、太阳能利用较少,远不及油气开发多。因此,二者共同且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是石油、天然气。故选D。(2)“一带一路”能给诸多行业如文化旅游、国际金融等带来发展机遇,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但电力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会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但不会特别加大电力贸易。故选C。
二、影响聚落发展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聚落,尤其是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也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节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1.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交通枢纽→客、货集散、周转→服务业集聚、制造业集聚→形成规模较大城市。如“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株洲等。
【对点演练5】 “读南方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四地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交通便利的地方,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②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
④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团块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A
【解析】(1)a地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交通最便利,最容易发展为城市。故选A。(2)交通运输和聚落分布是相互促进的,交通便利的地方人流、物流量大,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故促进了交通建设,①②对。北方也有沿河设城的地区,③错。南方聚落多沿河呈带状分布,④错。故选A。
在国际上,新加坡是依托港口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
【对点演练6】 新加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经济迅速发展。读图,完成(1)~(2)题。
(1)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A.领土狭小,人口稠密 B.位置优越,港口优良
C.资源贫乏,位置重要 D.粮食和淡水靠进口
(2)新加坡不宜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
A.航运业 B.出口加工工业 C.旅游业 D.农业
B
D
【解析】(1)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优越,港口优良;领土狭小、资源贫乏、粮食和淡水靠进口是其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故选B。(2)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不宜发展的经济部门是农业。故选D。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扬州的变迁
古代:因京杭大运河成为商业繁荣城市。
近代:海运兴起、铁路发展、运河淤塞,城市衰落。
黄金运输线——京杭大运河
【对点演练7】 下图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人口素质 C.环境质量 D.交通方式
(2_)“现代拓展区”的选址主要考虑的是( )
A.减轻自然灾害 B.提高环境容量 C.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
C
【解析】(1)明清两代该小镇主要沿河拓展、方便水运,现代该小镇主要沿高速公路拓展,因此影响该小镇空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方式。故选D。 (2)从图文信息不能判断该小镇的自然环境特征,因此不能判断“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是否能减轻自然灾害;一个区域的环境容量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因为“现代拓展区"的建立而提高;“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是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相对减少了对明清传统文化的破坏,使当地的地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故选C。
传统的乡村聚落一般比较分散,有点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为促进农村的发展,我国正在有计划地对分散的乡村聚落进行合并,建设相对集中的乡村聚落。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而一些交通不便的分散乡村聚落会逐渐消失。
新农村建设风貌
传统乡村聚落
3.交通对乡村聚落的影响
内容回顾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对点演练8】“广佛都市区”是由广州、佛山的中心城区及周围的城镇构成的核心区。下图为“广佛都市区”不同时期路网发展方向图。读图,完成(1)~(2)题。
(1)1957-2008年间,该区路网发展最快的方向是( )
A.正东 B.正北 C.西北 D.西南
(2)该区路网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了( )
A.农业发展 B.城市扩展 C.气候变化 D.河流改道
D
B
【解析】(1)从图可知,1957-2008年间,位于西南方向的路网密度变化最大、在2008年路网密度最大,可知该区路网发展最快的是西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2)由于佛山位于广州的西南方,广佛同城的发展主要沿西南方向发展,城市的发展带动路网的发展,B正确。农业发展对路网影响不大,A错误。气候变化、河道对城市路网没有影响,CD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