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课件 (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课件 (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0 22:1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一定温度、湿度、酸碱度并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分解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因最早在沼泽中发现而得名。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此外还有二氧化碳(约占30%~40%)。它无色、无嗅、无毒,密度约为空气的55%,难溶于水,易燃,1米沼气的发热量为35857千焦。我国可用于沼气发电的资源十分丰富。首先,受饮食结构的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达到数亿头,牛羊、家禽等养殖量也十分巨大,禽畜粪便总排放量巨大。
由此可见沼气的分布和许多客观条件是分不开的,我国广大农村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像养殖场动物的粪便、农作物的茎杆等,南方的农业,畜牧业相对发达,且南方的温度、湿度等也较符合沼气的产生,所以沼气的分布应该在南方集中一点。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
新人教版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
2
3
4
谋求人地协调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环境问题
人类
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
不能解决根本
可持续发展
思想上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人类环境宣言》
1987年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1世纪议程》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000年
《千年宣言》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012年
《我们希望的未来》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2015年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联合国发展峰会
环境与发展国际大事件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1、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2、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3、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系统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地区之间
公平
核心内容是共享资源和环境
侧重“权利”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持续性原则
经济活动
社会发展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处理好关系
合理开发和利用
保持适度规模
——自然资源
————人口
——经济与环境
核心内容是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
侧重“发展”
3、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核心内容是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解决环境问题
侧重“义务”
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评价下列行为或观点。
活动1
①人类有义务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②涸泽而渔。
③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终止《巴黎协定》的所有条款。而早在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退出另一份有关气候问题的协议《京都议定书》。
④“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违背共同性原则)
(符合公平性原则)
(违背持续性原则)
(违背公平性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活动2
思考问题:
1.从历史角度看,发达国家应要对碳排放总量负更大责任,但一些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呢?
2.从资源消耗的角度看,以人均资源消耗量还是以资源消耗总量作为评价责任的标准呢?
3.从开发和保护看,发达国家是否应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发达国家在环境立法上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言权也无法保障自身权益,这是否影响责任的划分?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案例
思考:1.举例说明这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怎样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的?
2.依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未来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030年发展目标
千年发展目标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
思考:在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关系中,政府、企业、公众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1
人类行为方式的改变
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监管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标准等。
企业的主要作用是参与实施。
公众的主要作用是参与实施监督企业行为(监督政府行为)等。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可持续发展途径
1.消除贫困
思考: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1.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生产本地特色明显、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并借助互联网等途径进行推广。如“一村一品”等发展模式,能有效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2.转移就业:通过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通过与区外劳务需求对接,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
我国农村脱贫途径举例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可持续发展途径
1.消除贫困
思考: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3.异地搬迁:对居住在深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搬迁。政府新建住房及配套基础设置、保障异地搬迁贫困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提供的就业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自然发展能力,实现就业和稳定脱贫。
我国农村脱贫途径举例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可持续发展途径
1.消除贫困
思考: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4.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提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文体、广电、电信公共服务,改善贫苦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教育扶贫:实施自主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全覆盖,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我国农村脱贫途径举例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探究
2
可持续发展途径
2.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相对于“褐色经济”(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而言的。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内容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探究
2
可持续发展途径
2.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环保健康的经济形式,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在内的高技术产业。
循环经济:是资源循环型经济,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低碳经济:强调的是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内容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探究
2
可持续发展途径
2.发展绿色经济
不同点:低碳经济着眼能源和能量;
循环经济着眼资源和物质。
相同点: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
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
思考:概括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异同之处。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内容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探究
2
可持续发展途径
2.发展绿色经济
一、从碳排放角度来说,我国的绿色经济是低碳经济,具体表现为:
①改善能源结构,使用太阳能、风能等代替煤炭、石油,大力发展新能源;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
③减少碳排放,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保护森林等绿色空间,提高碳汇能力。
二、从物质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
①减少资源消耗,以多次使用替代一次性使用,延长产品寿命,保护自然资源;
②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
③加强污染物减排、监测与治理,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
(1) 生态农业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2) 生态农业的特点。
① 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② 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 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局部气候,减少灾害。
2、发展绿色经济
1.该村怎样调整产业结构的?
2.该村怎样开展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的?
【探究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
农业中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生态农业
传统农业
生态农业
种植、养殖均有发展;
农作物的秸秆和粮食加工后的皮做饲料;
沼渣和沼液肥田
牲畜的粪便和部分秸秆做沼气的原料;
农业、加工业多种经营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资源利用率
废弃物处理
物质流动
结果
【小结】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资源利用粗放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一次性,利用率低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单向
反复循环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环境效益相结合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可持续发展途径
3.提倡可持续消费
做一个可持续的消费者
思考:依据“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拒绝使用”的原则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吗?
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采用节水措施,使用中水;节约用纸,双面打印,或使用电子阅读;接受二手书籍,闲置物品互换,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拒绝一次性商品,反复使用购物袋、水杯、筷子、手绢等。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消除贫困
发展绿色经济
提倡可持续消费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小结
Academic training
1.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有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以保护繁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也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据此完成1~2题。
Academic training
3.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4.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5.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3~5题。
Academic training
由于往年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今年景区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组织400余人对15 000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沙湖景区15 000亩芦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增加景区经济收入 B.防治景区沙漠化
C.美化景区环境 D.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
7.相对往年,沙湖景区今年对芦苇的处理方式,将
A.增加土壤肥力 B.杜绝废弃物排放
C.减轻大气污染 D.不利于来年芦苇生长
Academic training
8.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9.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如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8~9题。
典例剖析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下图是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环境承载力高 B.能源需求量减少
C.森林覆盖率较高 D.产业结构轻型化
典例剖析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下图是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为促进甲省向低碳经济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
B.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C.禁止煤炭外运,发展第三产业
D.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
《巴黎协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2019年11月4日,美国宣布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的程序。据此完成第1~2题。
1.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人类谋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人地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