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城南旧事(节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城南旧事(节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07 14:57: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城南旧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电影剧本中的造型——视象语言的概念。
能力:1、能够在文中找到造型——视象语言,并揣摩其表现的人物心理。
2、尝试用造型——视象语言表现人物心理。
重点:理解用造型——视象语言表现人物的特点。
难点:理解电影通过造型——视象语言的概念。
教学方法:层层深入法,分组讨论法,表演实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播放由J.P.奥德韦曲、李叔同词的《送别》(《城南旧事》插曲)渲染课堂气氛。
2、介绍电影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全剧通过一个女孩子英子的感受和眼光,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的风土人情,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反动政府对革命青年的血腥镇压,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等动乱的社会面貌。
3、请学生介绍影片内容梗概,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剧本。
二、了解电影剧本中的造型——视象语言的概念。
1、请学生在下面两段文字之间考虑比较最后选择,哪一段可以当电影剧本,由此引出造型——视象语言的概念。
文字一:我进了屋子就到小床前的柜里找出手表来。小小圆圆的金表,镶着几粒亮亮的钻石,上面的针已经不能走动了。
文字二:英子在小床前一个柜里找东西,找出了一个小手表,摇了摇,放到耳朵边听了听,没有响声,她走到窗前把手表戴在手上。
学生讨论交流认识。
教师明确:电影是视觉艺术,它不能很好地通过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而只能将其内心外化,通过神态和动作表现性格。电影要求剧本提供可以把人物心理转化为画面的相应的人物动作,或体现人物心理的直接视象——如表现人物幻想或梦幻的画面等,电影剧本中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之为视象语言。上面两段文字中文字一为小说《城南旧事》的一段心理描写,文字二为据此改变的电影剧本。
板书:造型——视象语言——人物心理
2、播放相应电影片断,学生明确两者区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造型——视象语言的概念。
3、举例让学生找出造型——视象语言,检验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请学生在下面这段文字中找出造型——视象语言。
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林英子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泪珠。
韩老师走到英子身旁。
韩老师:为什么哭?
英子:我没有哭,我每次唱这支歌,眼睛都会发酸,眼泪就掉下来了,管也管不住。
韩老师点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膀,走开了。
明确:这段文字中“韩老师点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膀”,通过韩老师的“点点头”,“拍了拍”的动作表明对英子的赞许,通过可视的动作表现了韩老师内心中对英子领悟能力的肯定。
三、分析造型——视象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出造型——视象语言,并揣摩其表现的人物心理。
1、第14段。妞儿回答英子关于那个“走在她背后男人”是不是她爸爸的问题时的心理。这段对话并不长,但却反映了妞儿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开始时“摇摇头”,“又点点头”,想告诉英子那人不是他的亲爸爸,但又对英子不那么信任,但是同龄人的亲切感、英子表现出的而别人没有的那种关爱,使妞儿在英子答应她“我谁也不说”后,“犹豫了一忽儿,把脸凑到英子耳旁”说出“我不是我妈生的,我爸爸也不是亲的”。妞儿的痛苦、委屈和辛酸以及对养父母的畏惧通过一系列造型——视象动作表现出来了。
2、第15段。英子看到妞儿被她爸爸毒打后的心理。
“蚊帐上映出了妞儿被她爸爸抽打的画面。(小英子的哭声)……
英子(哭嘤嘤地):妞儿她爸爸啊……”
英子得知妞儿受到“爸爸”毒打,幼小的心灵深受刺激,无法入睡,眼前出现了妞儿被“爸爸”毒打的幻想。在宋妈和爸爸的安慰下“听话地点点头,自己就躺下了。眼睛又看蚊帐。蚊帐上又映出了幻想”。表现了对妞儿深深的同情和感同身受的痛苦。
3、第6段。秀贞沉浸在对小桂子的思念时的心理。
秀贞拿没有做完的衣服在英子身上比量衣服的尺寸,要开领子时,把自己的孩子和画上的胖娃娃混在一起,要寻找孩子和对爱人的强烈思念犹混在一起,因此出现了她眼前的“几个月大的孩子”“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饭也不吃,衣服也不穿,急着往外跑”等由于孩子丢了,强烈刺激引起的神志混乱、思维不清而产生的幻想。

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美国电影评论家波布克的话“如果作家能清楚地“看见”剧本,它就能变成创造一部影片的起点、成为营建的基础。”
四、尝试用造型——视象语言表现人物心理。
1、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造型——视象语言把《骆驼祥子》中有心理描写的小说文字(课后拓展应用)改编成电影剧本,并读出来,师生共同点评。
2、学生推选人员进行表演。

板书:
造型——视象语言——人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