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作文指导《记叙要选好角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角度”与“视角”概念的不同。
2.学习、掌握几种记叙的,认识记叙有不同的角度,且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3.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选取最佳记叙角度,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完成课堂作文。
【教学重点】
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选取记叙的最佳角度写人记事。
【教学难点】
选取记叙的最佳角度写人记事,运用一些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记叙角度概念和相关知识。
2.运用例文,相互讨论合作,掌握不同记叙角度的利弊及恰当运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写人叙事弊病】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虚构事例,缺少真情实感。
写人记事如何选好角度,避免平铺直叙?
【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动人——宜用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对话、交流、抒情——宜用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全面而深入地写人——宜用第三人称
【写作角度】
角度要小——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小中见大,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滴水里看世界,一朵花上看春天,于细微处见精神。
角度要巧——曲折动人,耐人寻味,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结构美与艺术美。
角度要新——不拘一格,独出心裁。
【写作切入点】
1.从熟悉的一句话切入
2.从一个熟悉的动作切入
3.从母亲、父亲、老师的手写起
4.从母亲、父亲、老师眼睛写起
5.从一张照片切入
6.从村边的一棵树切入
7.从一个物品切入:镰刀、锄、篮子、手套、车子、课本、书……
8.从一个难忘的场景切入
根据以上记叙类文章的切入特点,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写父亲的勤劳,不写父亲怎样劳作,而从一张锄头或者瓦刀写起,让其贯穿全文;
写母亲的勤劳,不写母亲如何劳动,就从母亲的顶针或者缝纫机写起,让其同样贯穿全文;
写父母的爱情,从他们的一张合影照片写起;
写农民工的辛苦,就写他们的装行李编织袋或者手里的电钻;
写老师的风采,可以从他的粉笔字或者普通话写起;
写自己对家乡的爱,可以从村口的一排杨树一条小河或居住的老屋写起;
……
【写作技巧】
1.順叙、倒叙和插叙
2.借用电影技巧-----蒙太奇
3.虚题实作,以实写虚(把虚的思想、感情化为真实可感的事情、情景、场面)
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5.对比手法
6.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7.伏笔、铺垫和照应
8.景物点染与烘托
9.记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例文分析】
父亲的车子
父亲喜欢车子,车子是父亲的朋友。车子的变迁,确能反映父亲生活的历程,甚至国家的发展变化。
父亲1983年参加工作,……父亲的工资也只有46元,每月被扣除15元伙食费之后,就只剩下31元了。……那时买一辆自行车得150多元,……他分别从三个同事那里借钱,凑够了150多元。……父亲学校的一位老先生通过学生家长给弄得一张“车票”,一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从此成为父亲的朋友,……
十多年过去了,父亲的车子渐渐地老了,……这时父亲每月的收入也有两三千元了,……于是,父亲就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当时还很流行的重庆嘉陵摩托车,从此,老“飞鸽”就光荣退休了,那是2000年的春天。
重庆嘉陵载着父亲,风里来雨里去……每月的奖金也有1000多元,父亲经常写稿,润笔也常有寄来。父亲的日子在嘉陵的车轮上转动,忙碌、充实、愉快……
如今,学校的停车场上已经排满了大众朗逸、一汽速腾、通用别克……父亲就会埋怨它:“这性子,怎能追得上中国崛起的脚步!”最近,听父亲对着“罢工”的嘉陵笑着说:“要是你再不思进取的话,我就要移情‘速腾’,追求‘中国速度’喽!”
切入点:车子
优秀作文《父亲的车子》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记叙文,通过父亲三换车子(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来表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切入点非常的巧妙,可以说是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父亲的车子》中的车子,代表的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百姓的生活变化就是国家发展变化的缩影。
我想牵起你的手
我想牵起你的手,因为你的手能传递温暖、传递真情、传递爱心。
这是一双握过钢枪的手,你曾经为战友缝补过衣服,扶老大娘找到她当兵的儿子,为灾区邮寄自己的津贴,在滔滔洪水中救起过落水的群众,在地震的废墟中抠开钢筋水泥的断壁残垣,拯救生命垂危的伤者……你用手表达出你们是人民最可爱的人。
这是一双乞讨的手,黑瘦,干裂,指甲缝里是污泥。你用这双手曾向无数的人乞讨,遭过不少人白眼,或者是冷漠,但是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你从怀里里拿出几个月讨来的几张折的皱巴巴的百元钞票,毅然把它投进了抗震救灾的捐款箱,你捐款的行为让人认识到你是一个有着高尚灵魂的乞丐。
这是一双细腻温暖女性的手,手里还带着淡淡的乳香。一个婴儿从高楼坠下,你毫不犹豫地冲过去,在婴儿坠地的一刹那,用双手接住了坠落的孩子,这双手因此而负伤。你双手接住婴儿的姿势,永远定格在国人的心中。
这是一双经常批阅作业、沾着些许墨水、牵着孩子的手。你正护送一队孩子正在过马路,突然一辆失控的客车冲向孩子的队伍,在这紧要关头,你用这双手推开了孩子,自己却倒在车轮之下。这双手一推的动作,让多少人泪水顿作倾盆雨,洗涤了蒙尘的心灵。
这是一双握着方向盘关乎乘客安危的手。你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一块铁片猛地击碎了挡风玻璃,刺进了你的胸膛。你强忍剧痛,在艰难的76秒内用这双大手紧握方向盘,减速,制动,然后双手撑起身体,疏导乘客下车。你这双手,挽救了24位乘客的生命,而你自己因伤势过重而牺牲。钱塘江为你波涛激荡,美丽的西子湖为你的离去而阴雨绵绵。
我真想牵起这一双双平凡而又伟大的手,这一双双手,是善良与美德的象征,无论白皙,还是黑瘦;无论有力还是柔弱。平时救困助残,忠于职守;关键时候爆发出惊天的力量,救人于危难之中。有了这一双双手,跌倒的老人就会有人扶起;有了这一双双手,小悦悦的悲剧就不会重演。这一双双手挽起来,就是一片爱的海洋;这这一双双手举起来,就是最美的森林。牵起这一双双手,给人以温暖;牵起这一双双手,我们感到的是善良的血脉在跳动;牵起这一双双手,我们感到的是无穷无尽的幸福与感动!
切入点: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手
要论述助人为乐、知恩图报、心存善念也不难,难就难在难出新意。我当时也写了一篇议论文《做一个好人》,但总觉得论述的不够深入,因为论述使用的材料肯定与许多人撞车,难出新意。于是我决定写记叙文,我想到那些最美的的人物,他们用手接住了孩子,用手解救掩埋在废墟下的百姓,用手扶危济困。因此他们的手就成立我写记叙文的切入点,他们的手代表了个人不同身份,同时又是全社会团结的象征。这样就把助人为乐、知恩图报、心存善念等“虚”的内容化为“实”的内容,因而立意不同一般,受到同行和学生的好评。
【习作示例】
无声的家长会
拧开台灯,透着些许理性的白光在作文纸上铺开……(“理性”,预示着思考。)
也许是习惯了严肃,也许是一板一眼的“议论文”麻木了心灵,面对这柔软的题目,我踌躇了,只是轻轻地一直握着笔,闭目深思。
外面的小雨淅淅沥沥还没有停,滴答滴答地敲击着我的思绪。眼前的画面开始一点点地清晰……
家长会的前一天,班里还在吵吵嚷嚷,尽情地享受着“无拘无束”的日子,每个人脸上都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窃喜。班主任据说是舌头动了手术,明天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但是老师说,总爱把新来的代课老师与他比,暗暗觉得还是他更胜一筹,总归还是有些想他的。
虽然再也不用担心我班后门那个神出鬼没的身影,早晨差个一分两分的也不用猛跑到教室,自习课上讨论的问题也可以明目张胆了。最棒的是还可以自己来个提前五分钟下楼买晚饭,就不用在散发着浓浓汗臭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头两天还感觉生活特别滋润,但是过了新鲜劲儿就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少了约束的惬意,溢于言表。“总归还是有些想他的”,“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并不正面写老师,却是为写老师而设的笔墨。)
我歪在沙发上正沉浸在电视节目中时,妈妈回来了。我看她阴着个脸,就自动把电视关掉了。妈妈平平地道了一声:你们班主任病了。
“啊,好像是吧。”
“知道是什么病吗?”
“听说好像是在舌头上动了个手术。”
“那为什么没有去看看老师?”
“……”
是啊,为什么没去看看老师。我真的语塞了,只觉自心底涌上一丝难过。
见我沉默了,妈妈从包里拿出了一沓新闻纸。我有些诧异,但还是接了过来,有些好奇地展开看了看,顿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与感动。那上面爬满了老师密密麻麻的小字,他把他想在家长会上说到的,总结的,全都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纸上,整整三张八开纸。(一篇之中,此处最能动情,这得益于抓住了典型的事件,使人物形神俱备。)
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它看完,心里暖暖的,忽然特别想听一听他说“怎么还有同学说话呢”,忽然特别想看一看他在讲台上看自习的严肃表情。老师,我忽然想握住你的手!
都说“90后”很疯狂,把感情看得淡,但我却依然不能原谅自己。为什么没有对生病中的你道一声问候,为什么没有对那么爱我们的你说一声谢谢,为什么没有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你献上一句“辛苦了”?
我真的好想握住你的手,重温你在我们身上倾注的无限的爱……
【简评】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突出了老师敬业爱生,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品格。作者善于围绕中心事件,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人物。一群活泼顽皮的学生,离开班主任的管束,立刻雀跃无比,但同时又产生了不能与老师朝夕相处的失落;家长对老师的赞赏在教育孩子时自然地传达出来。通篇文字,并没有老师的正面出场,也没有做外貌的描绘,但一个令人敬重,值得赞美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
【布置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其实,只要打开眼界,随时随地都能够欣赏到美好的风景;只要敞开心胸,平淡的日子也可以品出百味人生。
请以“淡淡的日子也飘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命题作文,让人浮想联翩。考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再现“日子”的画面,论述“飘香”的缘由,展现“生命”的价值。也可以“日子”作为引子、线索来演绎故事,刻画人物,抒发情感……例如,考生可以“日子”为线索,叙说自己的成长经历,回忆淡淡的日子里发生的不平凡的往事,表达对亲朋故旧的思念之情;也可以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借助历史名人的经历阐述“淡淡的日子也飘香”的内涵,但是不论叙述、抒情、议论、说明,要紧扣“日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