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1 21:1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安分 【ān fèn】 排解 【pái jiě】
契约 【qì yuē】 循环 【xún huán】
揽 【lǎn】 悲天悯人 【mǐn】
监督 【jiān dū】 如释重负 【shì】
卸却 【xiè què】 迥乎不同 【jiǒng】
疏通字词
契约:由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或租赁等事项的文书。
达观:对事物(多指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
悲天悯人:指对时世的艰辛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任重而道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理解词义
最苦与最乐
苦与乐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单元提示语
简言之,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300——400个字/分)
略读绝不等同于粗略的读,更不是忽略的读。
略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以把握作者观点。
单元提示语
04
略读
05
理清文章思路
01
02
03
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关注标题
关注开头
关注每段中心
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略读提炼:把握作者观点 梳理文章思路
任务一:记录阅读速度:
我的阅读速度是 字/分钟。
任务二:
边读边用笔圈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有:
1.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3.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4.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5.人生须知道负责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6.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7.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指示代词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责任未尽
略读提炼:把握作者观点 梳理文章思路
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 句,否定了贫、老、病、死、失意是人生最苦的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责任无法逃躲,每个人对 、 、 、 、 都有责任,所以说,没有比责任未尽更加痛苦的了。
翻过来看,一个人“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无入而不自得”,都是因为 。
圣贤豪杰,仁人志士都是因为尽了责任,他们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 。
责任是无法卸却的,只有解除。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
略读提炼:把握作者观点 梳理文章思路
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 设问 句,否定了贫、老、病、死、失意是人生最苦的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
责任无法逃躲,每个人对 自己 、别人 、家庭 、社会、国家 都有责任,所以说,没有比责任未尽更加痛苦的了。
翻过来看,一个人“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无入而不自得”,都是因为责任完了/尽了责任 。
圣贤豪杰,仁人志士都是因为尽了责任,他们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 真乐 。
责任是无法卸却的,只有解除。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
最苦与最乐
负责任
尽责任
最乐与最苦 ?
精读品味:赏析作者语言 了解作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自问自答的形式,就像与读者促膝谈心,读起来很亲切。
精读品味:赏析作者语言 了解作者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反问句,强调责任是不能躲得了的。
精读品味:赏析作者语言 了解作者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排比句,进一步强调了贫、老、病、死、失意不是人生最苦的事。
贫而不苦是因为 ;
失意而不苦是因为 ;
老、病而不苦是因为 ;
真正的痛苦是源于 。
贫而不苦是因为人的知足;
失意而不苦是因为人能安分,不多做分外的希望;
老、病而不苦是因为达观的人觉得这是人生难免的事,很正常;
真正的痛苦是源于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完,像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良心受责备,煎熬。
精读品味:赏析作者语言 了解作者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避也没处逃躲呀。
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人生没苦育便罢……
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曾子不说哩:……
口语化的语言,把非常严肃的话题变得很亲切,让读者容易接受。
精读品味:赏析作者语言 了解作者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孟子又说“孟子有终身之忧”。
引用了古语、俗语、名人语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他被誉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在他五十七年的人生历程中,承担着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可以说经受着苦难,也享受着快乐!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负责任与尽责任
老王临去世前一天,不忘恩情,为杨绛送去了香油和鸡蛋;
邓稼先去世前几个月,还签署了一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闻一多先生写《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是为了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负责任与尽责任
木兰征战十年,胜利而归,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台阶》一课中,父亲选好了台阶,高兴地手都不知道放哪里好;
梨花姑娘们,帮助了路人,芬芳了自己。
【责任与担当】
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的细节中。
你们感受到身上的责任了吗?
社会责任感
【推荐阅读】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鲁迅《最先与最后》
梁思成《重复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