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1 00: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情诗意。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表情述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了解诗歌常见题型。
教学难点:
景、理、情如何有机地融合。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
多媒体设计思路:
1、运用多媒体展示再现诗情画意之境,调动丰富学生的想象,体味优美意境。
2、运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运用多媒体呈现课文抒情层次,让学生直观清晰的把握抒情线索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教师配乐激情朗诵本诗。 2.出示几首关于月亮的古诗。 学生闭目用心聆听,同时将自己所听到的文字转化成画面。 配乐朗诵为进入本课学习渲染一种气氛,同时能让学生在开课伊始对本诗有一个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展开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 3、在诵读中感受诗歌,背诵诗歌。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茫然无措。
小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 巡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和学生一起交流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3)小组内互相读,让对方指出其中不足和优点。 (4)听教师配乐范读整体感受这首诗。 2、研读句子,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1)疏通诗的现代意思,然后说出全诗中说理的诗句是哪几句?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在面向辽阔的宇宙时引发了对宇宙人生怎样的思考?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反映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怎样思考? (4)从整体上看,本诗写的是什么景?明的是什么理?传的是什么情 教师组织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巡视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课堂调控做好铺垫;教师的配乐范读、学生的闭目静思,能更好的体会本诗所描绘的意境。
激情展示 激情展示 1、教师抛出问题:哪一个朗诵家能为全班学生激情朗诵。 2、在学生点评基础上再做补充性点评。 3、提出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两句诗如何理解? 4、提出问题:诗人抓住月亮移动时月光变化的过程,进行了多角度细腻的描述。请找出这种变化过程的诗句。 1、自荐朗诵。 2、认真听讲台上同学激情朗诵,为朗诵的同学做点评。 3、学生自主回答,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答案。 4、学生自主总结:本诗写的什么景,明的什么理,传的生命情? 让学生通过朗诵展示对本诗的理解,学会如何诵读经典;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述,展示学习成果,展示问题的理解,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点、误点、和盲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战、补充、完善,让学生“跳”起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感、成就感。
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夜清幽精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这“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期盼。
当堂检测 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巡视,掌握学生检测情况 认真完成检测 通过这一形式来检测当堂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 当我们遥望星空,看见郎朗明月,心中总会产生无限遐想。请以“遥望月亮”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或者进行具体描绘,或者谈谈自己的感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春江月夜美景---------月升--------美好兴奋
哲理思考---------月悬---------哀而不伤
游子思妇离情---------月斜、月落----离愁别绪
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一生只写了两首诗,此诗恰恰成就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千秋美名。后人曾评此诗为“孤篇盖全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的教学设计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出发,通过听、读、品、写,把朗读、美品、探究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1、读
第一步,在听教师范读的同时展开想象跟随音乐将自己所听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相应画面,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受,同时也为学习本课渲染了一种浓郁的气氛。
第二步,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扫清字词障碍后初读,进一步近距离感知课文。
第三步,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初读的感悟有感情朗诵,以达到用自己的朗诵来体现文中意境美、情感美、景色美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需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诵读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有默读,自由体验读、个人表演读、集体体悟读”。诵读这首诗要读出轻重,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激情。各种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体验之中,选择、感悟、深思,产 生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参与欲,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经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诗中表现出的月照花林之美,人生沧桑之叹,天涯相隔之苦,有了一定的体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了。更重要的是:美读,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有了沟通,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进入了“其言若出己之口,其意若出舌之心”的最佳状态,在吟诵过程中,语感语气有了,内容有了,思想有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2、品哲理
然后重点分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蕴涵的哲理。诗人浮想联翩,思接千载,感慨宇宙的神秘,人生的无奈。“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又顿悟,人生是短暂的,而人类则是绵延永久的。一曲《春江花月夜》, 让人读出了人生短暂的悲剧之美、宇宙无穷的永恒之美。
诗歌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要给学生一个艺术再创造的空间。虽然学生谈出的理由不一定充分,但他们己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享受到了浓浓的审美乐趣。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价值的认可,它能唤起学生积极探讨的活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设计,更是从课堂教学的完全预设转向动态生成,能赋予课堂活力,使课堂异彩纷呈,活力四射。 但由于时间安排不好,这一环节没能在课堂上实施,很是遗憾。
我想如果长期坚持使用这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将有利于学生诗歌鉴赏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的能力。
总之,我的教学设计是以课文为载体,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 赏诗歌。然而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改进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