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1.3 噪声及其控制
一、单选题
1.快到春节了,放鞭炮是我国过春节的习俗,但是现在城市大都禁放鞭炮,其目的主要是控制噪声污染,其控制噪声的环节是( )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噪声的传播速度
2.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减小声音传播速度
3.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目的是为了减弱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的是( )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停车 D.限重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B.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城市高架桥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
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
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B.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谁,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B.在空气中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9.许多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古诗“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指的是音色并没有改变
B.诗句“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10.小聪同学跟家人寒假外出旅游,去了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两石相击”是使石头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响度相近
C.“格外响亮”是指音调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B.市区“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图书馆勿大声喧哗”是要求把音调放低
D.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
1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认识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如图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变小
C. 如图中,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如图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显示障碍物情况
13.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B.医生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14.下列事例,属于从接收处防治噪声的是( )
A.城市道路禁止鸣笛 B.沿街房子的窗户装双层玻璃
C.电脑使用无声风扇 D.工作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带耳罩
15.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某学校教室、走廊等墙壁上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 表示要控制声音的音调低一点
B.“禁止大声喧哗”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禁止大声喧哗” 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二、填空题
16.生活处处是物理,细心观察皆学问。小明周末在家做作业,忽然听到客厅里传来了美妙的歌声,这个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对正在做作业的小明而言,歌声是___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17.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声带__________产生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8.蜜蜂采蜜时,我们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是由其翅膀的 _____产生的;利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可以传递 _____;禁止鸣笛是在 _____处控制噪声。
19.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鼓由于______发声。
20.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及论坛在我国云南昆明市举行,大会围绕“同舟共济,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的主题,倡议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在我国长江口被称为“水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得到了有效保护。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8000Hz的声音时,人耳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如图所示,海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______m,为了不惊扰海豚,所有经过的轮船禁止鸣笛,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三、综合题
21.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强国梦、强军梦的庞然大物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中国人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
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大多在20Hz~20000Hz之间,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Hz到_____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后,经过8s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22.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噪声的控制进行了探究.他们从发现比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走访等途径来收集数据,发现控制噪声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城市在控制噪声方面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①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②积极搞好城市绿化;③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带上耳罩、耳塞;④在市区内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⑤对噪声较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⑥采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等.
由上述兴趣小组提供的材料分析论证,可以得出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其中________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________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________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如图所示,在闹市区的主要干道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这种装备反映声音的什么特征_________?显示数字的单位是什么___________?
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向学校提出两种减少学校噪声干扰的合理化建议: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3.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弦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砝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_____.
(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可以改变_____.
24.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请回答: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由材料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减弱,在 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以下是李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年月日星期三晴
“同学们,放学了,回家的路上请注意安全,祝您一路平安!”当播音员轻柔的声音响起,伴随着那首动人的萨克斯风《回家》,我结束了一天的功课.
来到校门外,大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车声、人声、小贩的叫卖声汇成了一首交响乐.
终于到家了,飞快地放下书包,打开录音机,“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操场上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吱吱喳喳写个不停…”正是罗大佑的《童年》.我在沙发上轻轻躺下,闭上眼睛,任由自己漂浮在音乐的海洋中.突然一声断喝:“小明,关上录音机!”我吓的跳了起来,原来爸爸在卧室里睡觉.哎!这是什么世道!?
以下是李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李明的爸爸为什么不让李明欣赏音乐?
问题:你能为李明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放飞梦想,让心和蓝天起翱翔;辛勤耕耘,让梦想成真!
问题:请根据日记提出三个关于声学的问题?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减少环境污染 生命拒绝噪声
城市噪声污染早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国外早就出现了“噪音病”一词,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全世界噪声污染调查认为,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
在我们这座城市中,噪声可谓无孔不入.近年来城市机动车辆的剧增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来自机动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噪声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而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虽然相对“静止”,但噪声的强度和持续性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因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一般在90分贝以上,最高达到130分贝.
与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相比,来自室内的生活噪声往往容易被忽略.家庭中的电视机、风扇、电脑、洗衣机所产生的噪声可达到50分贝~70分贝,电冰箱为34分贝~45分贝.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当室内的持续噪声污染超过30分贝时,人的正常睡眠就会受到干扰,而持续生活在7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人的听力及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各方面的.容易受到关注的是对听力的损害,引起耳部不适,如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
除此以外,噪声还可损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长期在噪声中,特别是在夜间噪声中生活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增加.噪声还可导致女性生理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噪声的心理效应多反映在噪声影响人的休息、睡眠和工作,从而使人感到烦躁、萎靡不振,影响工作效率.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声的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1)从环保意义上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噪声.
(2)家庭中有噪声吗?请你举出来源于室内的生活噪声.(请写出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丽丽家有一台电冰箱,当压缩机进行工作时会发出非常大的声音.到了晚上,这个声音会更加明显.冰箱发出来的这种声音对丽丽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__---?如何能尽可能地减小这种危害____?说出你的方法和理由.
(4)丽丽发现每次下雪后,周围环境会变得非常安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她知道由于刚下的雪非常松软,声音“钻”进雪里后经过多次反射,就可以将能量消耗,“钻”出雪的声音就会变得非常小.请你根据丽丽的发现,提出一个有效治理城市噪声的方案____,并且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来验证这种方案的可行性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现在城市大都禁放鞭炮,是不让噪声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解析】
【详解】
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种类、温度有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解析】
【详解】
A.如图表示禁止鸣笛,从声源处减弱机动车的噪音,故A符合题意;
B.如图表示限制车辆行驶的速度,与减弱噪音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表示此路段禁止停车,与减弱噪音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图表示限制超重车辆通行,与减弱噪音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故B错误;
C.超声波也是声波,真空不能传声,不能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故C错误;
D.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选手能区分开鼓声和其他声音,依靠的是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故B错误;
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6.B
【解析】
【详解】
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故A错误,B正确;
C.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即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等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故C错误;
D.因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发声体是无规则振动产生,所以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响度大小无关,所以响度大的声音和响度小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等,故A错误;
B.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
C.不同的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谁,就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详解】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解析】
【详解】
A.“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指的是家乡的口音没有发生改变,与音色的概念是一样的,故A正确;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
C.音色是指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发声体的结构决定,不同人发出声音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音色判别的,故C错误;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的钟声肯定是由钟振动产生声音,带动空气振动,以空气为介质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以两石相击”,石头会振动,振动会产生声音,故A正确;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的是与青蛙的音色相近,故B错误;
C.“格外响亮”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
D.如果有人喜欢听“呱呱”的回声,此时的声音就不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1.A
【解析】
【详解】
A.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每个人发声的音色都不一样。“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A正确;
B.市区“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图书馆勿大声喧哗”是要求把响度降低,故C错误;
D.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12.C
【解析】
【详解】
A.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将发声的音叉和乒乓球接触,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采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意,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罩内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倒车雷达通过接收到的超声波判断汽车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所以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工作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解析】
【详解】
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故A错误;
B.医生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从而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传入人耳,故D错误。
故选D。
14.D
【解析】
【详解】
A.城市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沿街房子的窗户装双层玻璃,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脑使用无声风扇,这是在噪声的产生处防治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作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带耳罩,这是在人耳接收处防治噪,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C
【解析】
【详解】
A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静” 表示要控制声音的响度小一点;“禁止大声喧哗” 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C正确;
B.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大声喧哗”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D.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16. 振动 噪声
【解析】
【分析】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客厅里传来了美妙的歌声,这个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歌声影响正在写作业的小明,因此从环保的角度来说,对正在做作业的小明而言,歌声是噪声。
17. 振动 声源
【解析】
【分析】
【详解】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2]禁止鸣笛是让声源不发声了,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8. 振动 能量 声源
【解析】
【详解】
[1]蜜蜂采蜜时,我们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是由其翅膀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3]“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9. 声源处 振动
【解析】
【详解】
[1][2]“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响鼓还需重锤敲”,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20. 能 750 声源
【解析】
【详解】
[1]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人耳能听到,因为人的听声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之间。
[2]由速度公式得,海豚发出的超声波经沙丁鱼反射,这段时间超声波传播距离为
s=vt=1500m/s×1s=1500m
故海豚距离沙丁鱼的距离为
[3]为了不惊扰海豚,所有经过的轮船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1. 10k 20k 6000 m
【解析】
【详解】
(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000Hz~20000Hz,即10kHz~20kHz;(2)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t=×8s=4s,由可得,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vt=1500m/s×4s=6000m.
【点睛】
(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2)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两者的距离.
22. ①④⑤ ②⑥ ③ 响度 分贝 关紧门窗 植树造林
【解析】
【详解】
(1)①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④在市区内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⑤对噪声较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积极搞好城市绿化;⑥采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带上耳罩、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这种装备反映声音的强弱;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当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噪声增强,所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变大;(3)校外如果有噪声源,找到它,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可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等;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点睛】
(1)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2)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噪声越大,分贝数越大.(3)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想出三种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
23. 低 控制变量法 音调
【解析】
【详解】
(1)小李在实验过程中,粗细和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2)在探究音调跟弦的长短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控制粗细和松紧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在粗细和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弦的长短,改变弦的音调.
24. 无规则 声源处 传播 人耳 把门窗关上,停止制造噪声,在人耳处塞棉花
【解析】
【详解】
(1)噪声是一种引起人烦躁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由于噪声是一种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听起来比较刺耳.
(2)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还有最简单的就是带上耳塞,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3)校外如果有噪声源,找到它,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可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等;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25.李明的爸爸正在睡觉,音乐声影响了他的休息,对他来说音乐声是噪声;
所以李明的爸爸不让李明欣赏音乐原因是:音乐声影响他睡觉;
噪声是可以防止和减弱的;
所以李明可以这样做:戴上耳机听音乐.
提出三个关于声学的问题:①什么是噪声;
②如何防止噪声;
③如何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解析】
【分析】
(1)根据噪声的定义,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都属于噪声;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详解】
(1)李明的爸爸正在睡觉,音乐声影响了他的休息,对他来说音乐声是噪声;所以李明的爸爸不让李明欣赏音乐原因是:音乐声影响他睡觉;
(2)噪声是可以防止和减弱的;所以李明可以这样做:戴上耳机听音乐.
(3)提出三个关于声学的问题:①什么是噪声;②如何防止噪声;③如何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噪声的定义和减弱途径,以及声音的特征,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题.
26. 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工作中的电视机 工作中的洗衣机 影响丽丽的休息和睡眠 将房门关上,可减弱噪声的危害 将临街墙面做得粗糙一些 验证方案:用木板和泡沫塑料做成相同的盒子,将一工作着的小收音机分别放入其中,在距盒子相同远处听声音的大小
【解析】
【详解】
(1)从环保意义上讲,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叫作噪声.
(2)室内的生活噪声有:
打开的电视机会产生噪声;工作的电风扇产生噪声;冰箱工作时产生噪声;洗衣机工作时产生噪声等.
(3)冰箱压缩机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丽丽的学习、睡眠,要减小影响,可以将放置冰箱和学习、休息的房间隔开,即关上房门可以减小此噪声的危害.
(4)丽丽发现每次下雪后,周围环境会变得非常安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她知道由于刚下的雪非常松软,声音“钻”进雪里后经过多次反射,就可以将能量消耗,“钻”出雪的声音就会变得非常小.
类似此方法可以将临街墙面做得粗糙一些,起到减小噪声的作用,也可以增大城市中中的草地面积,有效的减小噪声.
验证方案:用木板和泡沫塑料做成相同的盒子;
将发声的小收音机分别放入其中;
在距盒子相同距离的地方,比较听到的声音大小.
可以验证:粗糙多孔的材料有利于减小和吸收噪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