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单元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单元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1 11: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一、单选题
1.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
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已影,俯看杯中自己,下面四幅图,与李白诗中描述的光学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若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D.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时在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
4.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 )
A.在原地不动 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5.单反相机镜头由多种光学器件组成,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透镜组,如图所示透境组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是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三棱镜的左侧有一个物体P,若你在三棱镜的右侧观察,则所看到的物体P的像大致在(  )
A.A点处 B.B点处 C.C点处 D.D点处
7.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
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
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8.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9.如图所示,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倒立的“烛焰” B.变幻的“手影”
C.“折断”的铅笔 D.金色的“日环”
10.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
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11.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
C.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D.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向下移动
13.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第一次也是今年唯一能看到“超级红月”和“月全食”这一天文景象。下列关于“月全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
B.地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
C.月球表面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D.太阳光经大气层折射后形成的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幻灯机投影时,影片和镜头的距离应该小于一倍焦距
B.用放大镜看地图时,透镜和地图间的距离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升旗仪式时,老师先给主席台拍了一个特写镜头,为了拍摄主席台全景,他前进了好几步,然后将照相机镜头前伸了一些
D.为了把幻灯机上屏幕上的画面调小,应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长一些
15.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填空题
16.夏天的雨后,小草的叶子上有雨滴。透过这些雨滴,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叶子的叶脉。这时,雨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选填“ 凹透镜” “凸透镜”或 “平面镜”),看到的是叶脉的_______(选填 “虚” 或“实”)像 。
17.《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满水时,在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红、______、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18.小刚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刚好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_______,小刚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_______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9.如图,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点.右图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__________透镜.
20.为了加强管理,某些公司对员工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所示,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与录入信息进行对比,从而记录考勤。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选填“小于10cm”、“大于10cm且小于20cm”、“大于20cm”)
三、综合题
2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小于10cm B.大于10 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选择理由:_________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电脑,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获得清晰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3)如果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之_______(选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应该佩戴_______镜来矫正;
(4)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
A.0~10cm  B.10cm~25cm  C.0~25cm  D.10cm~极远处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电鼠标
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表面粗糙的鼠标垫(如图所示),并被反射回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来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决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并且成像透镜和光学感应器距离是不变的。
(1)光照射在鼠标垫上时发生_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像并没有成在光学感应器上,而是成在了光学感应器的_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而且所成像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4.防盗门的猫眼
防盗门上要装一个猫眼.猫眼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
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缩得很小的正立虚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之内,目镜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此像恰成在人眼的明视距离附近,被人看到.
从门外向门里看(倒看)时,却什么也见不着.为什么呢?倒看时,凹透镜变成了目镜,凸透镜则成了物镜,室内的景物,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但在尚未成像之前就落到了凹透镜上,凹透镜的焦距极短,最后成正立虚像,距目镜很近,只有2~3cm,又由于门镜的孔径很小,室外的人必须贴近目镜察看,这样人眼与像之间的距离,也只不过2~3cm,这个距离远小于正常人眼的近视点(大约10㎝),则室外窥视者,对室内的一切就会“视而不见”.
(1)防盗门的猫眼由透镜组成,内侧是________透镜,外侧是________透镜.
(2)从门向门外看,物镜成_____________像,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像.
(3)门外看门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看不见门内景物.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菲涅尔透镜
甲图中图1是平凸透镜的截面图,由光学知识可知,平行光由平凸透镜左侧垂直入射,在透镜中传播方向不变,只有经透镜另一侧曲面时才会发生偏折,并会聚于焦点。若在图2中将平凸透镜阴影部分去掉,保留图中曲面的白色部分并将其向左平移到透镜平面处,即为图3,这样的透镜叫做菲涅尔透镜(又称螺纹透镜)。菲涅尔透镜与平凸透镜一样,都能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与平凸透镜相比,菲涅尔透镜减少了光在透镜中直线传播的部分,只保留透镜发生折射的曲面,在节省透镜材料的同时也减少了光在透镜中传播的光能损失。菲涅尔透镜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乙为手机闪光灯上用到的菲涅尔透镜,从上方俯视,它由数个同心圆纹路的玻璃组成。大型菲涅尔透镜是聚光太阳能系统中重要的光学部件之一,它能提高太阳能板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光能,如图丙所示,从上方垂直菲涅尔透镜的光束,在一半焦距处面积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请回答:
(1)菲涅尔透镜与平凸透镜对光都有_____(此空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它们的工作原理是_____(此空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2)下面关于菲涅尔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使用菲涅尔透镜的手机,闪光灯部分可以做得更薄
B.与相同直径的平凸透镜相比,光能损失减少
C.菲涅尔透镜是由一圈圈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
D.与相同直径的平凸透镜相比,所用材料减少
(3)不考虑光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如题图丙所示,一太阳能板置于菲涅尔透镜下方的一半焦距处,则与不放置菲涅尔透镜相比,太阳能板受光部分单位面积上的光能提高约为原来的_____倍。为了更好地接受太阳能,太阳能板受光面应涂上_____(此空选填“黑色”或“白色”)。
(4)将菲涅尔透镜放置在阳光下从而将光集中在太阳能板上,为保证最佳的聚光效果,图中,正确的放置方法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26.仔细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当眼睛出现某些缺陷时,人们需要佩戴眼镜来矫正,常见眼镜的实质就是凸透镜或凹透镜。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 表示,即。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例如,-200度的镜片表示这是凹透镜,透镜焦度是2m-1,它的焦距是0.5m。
(1)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性质是______;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是______,需要用______镜来矫正;另一同学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400度,焦距为______m。
(3)小明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和厚度,把四种镜片的截面图画成了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则可以知道:近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______;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错误;
B.照相机在使用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
C.投影仪在使用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
D.丢弃的矿泉水瓶与瓶内剩余的水组成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的凸透镜,能会聚阳光,容易引起火灾,故正确。
故选D。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顾观地上已影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俯看杯中自己,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此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①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①符合题意;
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铅笔在水中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解析】
【详解】
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
40.0cm-30.0cm=10.0cm
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C.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根据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可知,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故C正确;
D.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会聚烛焰发出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变暗,故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
【详解】
当逐步注水的过程中,随着水位的上升,入射点逐渐向右移,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池底的光斑也向右移动,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仍然向右移动。
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图中②是凹透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解析】
【详解】
如图,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通过三棱镜后,光线向底边偏折了,人眼看到折射光线,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而来的,因此感觉从A点发出的,所以A点是物点的像。光路图如下: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解析】
【详解】
A.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最小最亮的光点为凸透镜的焦点,从凸透镜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即为焦距,从刻度尺上可以测得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物距为40.0cm,大于二倍焦距,则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图中光屏位于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蜡烛移至30cm处,物距为20cm,蜡烛位于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像距也在二倍焦距的位置上,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蜡烛移至45cm处,蜡烛位于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在光屏上不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解析】
【详解】
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黑白卡片是左右颠倒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9.C
【解析】
【详解】
A.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
C.“折断”的铅笔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项符合题意;
D.日环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解析】
【详解】
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影子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B正确;
C.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大小相同,而影子的大小取决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光源大小、被照物体大小等因素,故C错误;
D.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于没有装水的情况下,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在杆的后方会形成影子;但是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过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由于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由图示知,物距为20.0cm,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
f=u=×20.0cm=10.0cm
将蜡烛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则物距为40.0cm,凸透镜位置不变,则与图示位置比较,物距变大,像距应变小,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而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AC错误,B正确;
D.实验中,蜡烛变短,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故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太阳光照不到地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叫“月全食”。故ACD错误,只有B正确。
14.D
【解析】
【详解】
A.幻灯机投影时,所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即影片与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
B.用放大镜看地图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即地图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B错误;
C.先用照相机拍主席台,然后再拍主席台全景,即是所拍范围变大,则物体所成的像要变小,才能拍到更大范围,那么应让物距变远,所以应后退几步,而像距应变小,所以镜头应后缩,故C错误;
D.使用幻灯机时,要将屏幕上的画面调小,即让像变小,则物距应变大,像距变小,所以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幻灯片与镜头间的距离调长,故D正确。
故选D。
15.D
【解析】
【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
从中可得,透镜的焦距小于15cm。当将透镜放在20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30cm,则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凸透镜 虚
【解析】
【详解】
[1]雨滴中间厚边缘薄所以相当一个凸透镜。
[2]小草的叶子和雨滴的距离小于雨滴的焦距,雨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虚像。
17. E 绿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知道,当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射出光束时,光线会原路返回,即可把铜钱照亮;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各种艳丽色彩是红、绿、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18. 光沿直线传播 折射 虚
【解析】
【详解】
[1]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是由于杯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光线进入不到眼睛,所以眼睛看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3]当杯中缓缓注水后,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
19. N 近视 凹
【解析】
【详解】
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从O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N点.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根据物理知识可知:图中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晶因为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答案为N;近视,凹.
20. 人脸 缩小 大于20cm
【解析】
【详解】
[1]想看清物体必须有足够的光线,物体的光线足够明亮成的像才更清晰,所以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人脸。
[2][3]摄像头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人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根据题意知道,镜头焦距为10cm,所以,人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大于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1. A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焦点,并且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为
f=10cm
而当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故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选择的理由: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2. 凸透镜 倒立 缩小 前 凹透 D
【解析】
【详解】
(1)[1]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2][3]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3)[4][5]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前,原因是晶状体过厚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需要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4)[6]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极远处,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故选D。
23. 漫 实 下 变小
【解析】
【详解】
(1)[1]鼠标垫表面粗糙,光照射在鼠标垫上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
(2)[2]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说明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实像。
(3)[3][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鼠标悬空相当于增大了物距,这时候像距会变小,像变小,因为成像透镜和光学感应器距离是不变的,导致像成在光学感应器下方。
24. 凸透镜 凹透镜 正立缩小的虚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观察到像的位置远小于人眼的近视点
【解析】
【详解】
读材料第二段 “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缩得很小的正立虚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之内,目镜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此像恰成在人眼的明视距离附近,被人看到.猫眼内侧目镜是凸透镜,外侧物镜是凹透镜.” 可知, (1)内侧目镜是凸透镜,外侧物镜是凹透镜(2)从门内向外看,物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从门外看门内时,阅读材料可知,像距很小2~3cm,不在正常人的近视点内,所以看不见内景物.
25. 会聚 相同 C 4 黑色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因为菲涅尔透镜与平凸透镜一样,仍能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它们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工作原理相同。
(2)[3]由短文知,光在菲涅尔透镜中传播时减少了在透镜中直线传播的部分,只保留透镜发生折射的曲面,在节省透镜材料的同时也减少了光在透镜中传播的光能损失。
A.光在菲涅尔透镜只保留透镜发生折射的曲面,所以使用菲涅尔透镜的手机,闪光灯部分可以做得更薄,故A正确;
B.与相同直径的平凸透镜相比,减少了在透镜中直线传播的部分,所以光能损失更少,故B正确;
C.由图2和图3可知,菲涅尔透镜,从上方俯视,它由数个同心圆的玻璃组成,它们是一圈圈凸透镜,故C错误;
D.因为菲涅尔透镜中减少了在透镜中直线传播的部分,只保留透镜发生折射的曲面,所以节省透镜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3)[4][5]如下图所示,太阳能板置于菲涅尔透镜正后方的一半焦距处,太阳能板受光照部分直径CD是螺纹透镜直径AB的,所以由S=πr2可知,太阳能板上受光照部分面积是螺纹透镜面积的,不考虑光传播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即两者上的光能是相等的,所以太阳能板上受光照部分的光能提高为原来的4倍;因为黑色吸收所有色光,所以为了更好地接受太阳能,太阳能板受光面应涂上黑色。
(4)[6]为保证较好的聚光效果,会聚的光线应该在焦点上,只有平行光由平凸透镜左侧垂直入射,在透镜中传播方向不变,只有经透镜另一侧曲面时才会发生偏折,并会聚于焦点,所以选择A。
26. D 近视眼 凹透 0.25 丙 乙
【解析】
【详解】
(1)[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物体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故选D。
(2)[2][3]由图可知,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4]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400度,则透镜焦度是4m-1,焦距为
焦距为0.25m。
(3)[5][6]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且近视眼越严重,所佩戴的凹透镜的中间就越薄,所以近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丙图;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且远视眼越严重,所佩戴的凸透镜中间越厚,所以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乙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