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天姥风光欣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
1.齐读①段并思考: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有何用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小结:第一段写入梦之由。
第一段 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海客
瀛洲
天姥
越人
微茫
明灭
五岳
赤城
拔、掩
实在
雄伟
衬
托
对
比
突 出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诵读并分析②段
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月下清丽之景——1至3句
日升壮丽之景——4、5句
山中奇幻之景——6至10句
天空盛大之景——11至13句 烟霞如仙人
梦醒——14至15句
入梦
醒觉
梦境
飞度
长嗟
月夜
清晨
白昼
黄昏
所见所闻所行
所见所闻
所见
所闻
所见所闻
清幽
雄伟
秀美
神异
(承上启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
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结构提纲
(一)写天姥山的雄奇壮丽
(二)梦游过程
(三)慨叹述志,归结”留别”题面,揭明主旨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
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全诗的思路
一、梦游之由(起)—— 叙述
二、梦游之景(观)—— 描写
三、梦游之吟(叹)—— 议论、抒情
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黑暗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的精神。
消极因素:
诗人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和逃避现实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这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何的解脱。
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像。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1.分析“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
(1)这是梦游第一景,画面内容:
剡溪渌水荡漾,清猿啼鸣(清幽)的风景。
(2)提问:“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
明确:急切兴奋之情。
(3)提问:“照”、“送”写出什么?
明确: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4)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5)提问:这几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
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幻境见性情,幻境有真意。联系课文与背景谈谈,你在诗人的梦境中透过多幅梦景,发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情”与“真意”?
合作探究 缘景明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拓展
作业:
① 背诵全诗 ② 结合本诗,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有关“缘景明情”的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