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23: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工业革命前的“工场”与工业革命后的“工厂”的本质区别是( )
A.前者规模较小,后者规模大
B.前者用手工生产,后者用机器生产
C.仅仅是名称的不同
D.前者出现时间较早,后者出现时间较晚
2.下图反映的现象共同折射出
(1814-1830年)工人破坏机器 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
A.劳资矛盾的激化 B.东西方文明差距
C.殖民活动的开展 D.工业革命的影响
3.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经过改进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的机器是( )
A.飞梭 B.水力纺纱机 C.珍妮纺纱机 D.手摇纺纱车
4.下面是小赵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图片①②③分别代指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B.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反法同盟的形成—工业革命
5.近百年来,全球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虽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 逐渐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开始于
A.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B.内燃机的使用
C.电力的使用 D.人类对原子能的利用
6.有人曾生动描述1830年的一次旅程:“斯蒂芬森先生带着我和他一起坐在发动机的凳子上……你看不到任何前进的原因,除了这个神奇的发动机及其飞似的白烟和节奏匀称、不变的步速。”此次旅程她(他)乘坐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马车 B.蒸汽机车 C.汽船 D.汽车
7.“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材料中的“带动了世界”是指人类由此步入
A.蒸汽时代 B.棉花时代 C.铁路时代 D.电气时代
8.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火车、轮船的出现 D.内燃机的发明
9.下图所示现象反映了
A.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 B.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C.煤、铁产量的迅速增长 D.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
10.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由此可以推断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推动
B.海外市场的扩大
C.手工劳动不能满足需求
D.劳动技术的不断进步
11.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主观理解。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B.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12.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
A.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13.“大工业逐步地彻底地排弃了手工业生产,从前的大商人、手工工场主变成了工厂主……封建地主和一切中间阶级也受到了大机器生产的排挤。”材料反应工业革命( )
A.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B.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使亚非拉地区被纳入世界市场 D.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打下基础
14.“一个人如果没自己处置的自由时间,一生中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必须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么,他就还不如一头载重的畜生,他身体疲惫,精神麻木,他不过是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马克思这样说的直接背景是工业革命后( )
A.人口的不断增长 B.环境的日益恶化
C.阶级剥削的加剧 D.垄断组织的产生
15.如图是1750—187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工业革命后,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进行三角贸易,资本原始积累的剧增
D.进行殖民扩张,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二、综合题
1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网友对麦哲伦做了如下评价:麦哲伦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摘编自百度知道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评价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殖民者的屠杀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种族几乎灭绝。土著居民劳动力的锐减,又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时间长达三四百年。
——摘编自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洲当地劳动力锐减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图片及所学知识指出,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什么?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出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机器时代的“享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第一次工业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60~100字。)
17.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英国享有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即它早已在基础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英国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它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由于行会瓦解较早,又对传统的条块农田进行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工业革命在英国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英国建立起了自己的铁路千线网,铁路线在1838年延伸到伯明翰,1840-1841年延伸到南安普顿和布里斯托尔。从1843年起,英国投入运营的铁路线里程达到1900英里,但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难以建筑铁路的威尔士彭尼斯高地或者是苏格兰高地仍然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摘编自《剑桥欧洲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的特点。
材料三 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人们对曼彻斯特(英国著名的纺织业中心)生活的描述。
罗伯特·骚塞(浪漫主义诗人) 托马斯·麦卡莱(自由派议员) 崔斯坦(社会学家)
“很难想象,在如此拥挤的街道,所有用砖砌成的房子被周围弥漫的烟雾熏黑。它们之中的繁华建筑,没有它们应有的古朴、美丽和圣洁。有的只是永不停息的机器所发出的喧嚣声。” “人活得更长寿,因为他们有更好的食物,更好的居住条件和衣着,以及医疗。而这些方面要归功于国家的制造业所创造的财富。” “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
(3)概括材料三中三位人物的主要观点。(抄写原文不得分)分析造成上述观点差异的主要原因。
罗伯特·骚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托马斯·麦卡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斯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场”是工业革命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用手工生产,而“工厂”是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生产组织形式,使用机器生产,随着新机器的不断发明和普及,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特别是英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B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工厂的规模和人数,一般比工场大很多,但这不是最本质的区别,排除A项;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也不是本质区别,排除。故选B项。
【点睛】
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反抗日益激烈,经常破坏机器;1840年左右,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开辟海外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D项正确。只有图片1体现的是劳资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在当时,东西方文明分别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这一点,材料没有显示,排除B项;只有图片2体现的是殖民活动的开展,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右键有惊喜线,经过改进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业革命开始,C项正确;飞梭仅仅提高了织布速度,没有引起工业上的变革,排除A项;1785年,理发匠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使织布工效提高了四十倍,排除B项;手摇纺纱车效率低,实现不了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4.B
【详解】
分析题目中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因此①是文艺复兴运动,②处对应的是开始形成整体世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也被称为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因此②应是新航路的开辟,③处对应的是机器大生产,工业革命就是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到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因此③应是工业革命。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5.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作纺织的动力机,使机器获得了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也使人类跨入到“ 蒸汽时代”,其他工业部门随后也广泛使用蒸汽动力,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机器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大量工厂企业的出现造成了环境污染,使全球气候变暖,故A正确;BCD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
6.B
【详解】
依据“斯蒂芬森先生”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交通工具应该是蒸汽机车,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斯蒂芬森以蒸汽机为动力研制成功蒸汽机车,推动了铁路时代的到来,B项正确,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人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发明汽车,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
根据材料“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率先发起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作为动力,应用到生产中去,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了世界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A项正确;棉花时代不是新文明,排除B项;铁路时代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英国没有率先进入电气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8.B
【详解】
1785年英国已经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随着蒸汽机的改良和推广,为工厂提供了新的动力,使工厂可以不必开设在能够提供动力的河流附近,所以搬迁工厂主要是因为新的动力机器—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B项正确;搬迁工厂是因为可以摆脱自然限制,珍妮纺纱机、火车、轮船等都不是动力机器,不是工厂搬迁的原因,排除AC项;内燃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才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770--1851年煤、铁产量的迅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1770 年到 1851 年正值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煤铁产量 的迅速增长显然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C项正确;资本原始积累,与图片内容不符,排除A项;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图片内容没有体现,排除B项;环境污染,图片内容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C
【详解】
由“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是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C项正确;ABD项都有利于工业革命的产生,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1.D
【详解】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主观理解。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故D正确;ABC均为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排除ABC。故选D项。
【点睛】
12.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是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厂的过渡,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特征,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开始于棉纺织业。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3.D
【详解】
根据题干“大工业逐步地彻底地排弃了手工业生产,从前的大商人、手工工场主变成了工厂主……封建地主和一切中间阶级也受到了大机器生产的排挤。”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工业革命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要的对立阶级。因此,材料反映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打下基础,D项正确;工业革命没有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B项;使亚非拉地区被纳入世界市场,与材料意思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4.C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广泛使用,资本家加重剥削工人,工人几乎没自己处置的自由时间,成为纯粹为资本家生产财富的机器,社会诞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大,未涉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环境的好坏,排除B项;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体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A
【详解】
分析“1750—187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1750—1870年间,英国的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是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进行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故A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0——1688年,排除B;进行三角贸易,资本原始积累的剧增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进行殖民扩张,海外殖民地的扩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是1750—187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的主要原因。
16.(1)【答案一】判断:同意。理由: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的局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理由:伴随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欧洲国家扩大了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该船队环球航行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答案三】判断:不同意。理由: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应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原因:殖民者的屠杀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被称为: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
(3)要求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详解】
(1)本题为开放题,围绕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利或弊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一】根据材料一中的“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结合所学可知是说明了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利: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打击了天主教会,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以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传播;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的局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据此可以同意材料一中的观点;【二】结合所学知识也可知道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弊:欧洲国家扩大了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冲击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为此可说不同意材料一中的观点;【三】我们也要学会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利和弊,中肯地分析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打击了天主教会,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以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传播;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的局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但欧洲国家扩大了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冲击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为此也可说不同意材料一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中“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殖民者的屠杀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种族几乎灭绝”,分析可知美洲当地劳动力锐减的主要原因是殖民者的屠杀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根据材料二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疯狂地对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美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美洲劳动力大量的缺乏。16世纪开始的,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史称三角贸易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
(3)本题为开放题,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第一次工业革命”选择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后果的角度,谈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经济、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谈给世界、欧洲、亚非拉地区各带来了什么(民主政治、阶级、思想、社会、对外);从工业革命的演进的过程的角度,谈工业革命是此前一系列事件逐步积累的结果,谈工业革命是此后一系列事件逐步产生的因。要求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17.(1)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处于领先地位;充足的资金支持;银行业发达;劳动力充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2)修建速度快;修建里程多;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域;铁路覆盖地区不平衡。(部分地区仍然没有修建铁路)
(3)罗伯特·骚塞:工业革命的发展,造成了城市拥挤,破坏了城市的环境。
托马斯·麦卡莱:因为国家制造业(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良好。
崔斯坦:工人的生活条件差,健康水平低,工作强度大(时间长)。
观点差异原因:史料撰写者的身份,立场,视角不同,会对他们的观点产生较大影响。
【详解】
(1)根据材料“它早已在基础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可知英国工业基础好,早已经在采煤和炼铁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技术基础;根据材料“英国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可知英国资金充足,银行业发展较早,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经济基础;根据材料“由于行会瓦解较早”,可知英国较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使英国传统的封建行会制度解体较早,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政治基础;根据材料“又对传统的条块农田进行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知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根据材料“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从1843年起,英国投入运营的铁路线里程达到1900英里”,可知英国修建铁路的时间快,通行里程也比较多;根据材料“但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可知英国铁路修建区域主要集中于人口比较密集地区;根据材料“难以建筑铁路的威尔士彭尼斯高地或者是苏格兰高地仍然处于与世隔绝状态”,英国任然有部分地区未修建铁路,说明英国铁路修建区域分布不平衡。
(3)根据材料“在如此拥挤的街道”“被周围弥漫的烟雾熏黑”“有的只是永不停息的机器所发出的喧嚣声”,可知罗伯特·骚塞认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城市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进而导致了城市拥挤和环境污染;根据材料“人活得更长寿”“更好的居住条件和衣着,以及医疗”“归功于国家的制造业”,可知托马斯·麦卡莱认为工业革命带来的制造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都有明显的进步;根据材料“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可知崔斯坦认为工业革命导致工人阶级遭遇了沉重的剥削,导致工人们的生活条件恶化,工作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工人们的健康状况。导致三者对工业革命的评价呈现出迥然相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角度和立场的差异,其中罗伯特·骚塞主要从城市化的角度评价工业革命,托马斯·麦卡莱主要从正面的角度评价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发展,而崔斯坦主要从阶级对立的角度评价工业革命对无产阶级的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