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1 07:4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下列秦末农民起义的将领中,率军直抵秦都咸阳,迫使秦朝统治者出城投降的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2.历史叙述有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与历史解释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北京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B.半坡居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C.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主持变法 D.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恶劣影响
3.李白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开疆拓土 C.焚书坑儒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4.下图是一幅与秦朝相关的想象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楚汉之争 B.巨鹿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诸侯争霸
5.如今我国推崇依法治国,其含义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实行的是“族诛”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 )
A.徭役繁重 B.刑法严酷 C.赋税沉重 D.焚书坑儒
6.下列秦末农民起义的将领中,率军直抵秦都咸阳,迫使秦朝统治者出城投降的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7.秦朝的残暴统治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时间位于下面时间轴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杜牧《阿房宫赋》中记载:“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上文中“族(灭)秦者,秦也”指出了秦灭亡是由于
A.六国的联合反抗 B.秦末农民战争 C.秦统治者的暴政 D.外国的侵略
9.“……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是《过秦论》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大泽乡起义
10.对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沉重的赋税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B.残酷的刑罚导致大泽乡起义
C.思想的禁锢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D.繁重的徭役导致大泽乡起义
11.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孤立的、突发的,都有其原因。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楚汉之争 B.焚书坑儒 C.开凿灵渠 D.秦的暴政
12.公元前206年,□□和□□以荥阳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展开了长达4年的激战。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就源于此,荥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象棋之都”。文中“□□和□□”指的是
A.陈胜和吴广 B.刘邦和项羽 C.曹操与袁绍 D.刘备和曹操
13.在历史课堂剧《楚汉之争》一幕中,编导小张同学设计了下列四个剧情,其中不符合主题的是
A.垓下之围 B.乌江自刎 C.鸿门宴 D.纸上谈兵
1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绿林赤眉起义
1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秦的暴政 B.法律严苛 C.赋税和徭役繁重 D.焚书坑儒
二、综合题
16.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奏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下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是在哪一年完成?
(2)材料二中,秦朝确立的这个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地方上的这个制度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秦朝的速亡给我们什么启示?
17.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朝代,其兴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之立】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给争较少,……内部相对稳定。总之,秦终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概括秦实现统一的原因。
【秦之治】
材料二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捕编自袁行常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据材料二,归纳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秦之亡】
材料三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过秦论》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王“暴虐”的主要表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作战,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消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迁都咸阳,公元前207年,清朝的统治者在刘邦军队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D正确;ABC排除,故选D。
2.D
【详解】
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恶劣影响是对焚书坑儒进行评价,属于历史评价,D项正确;ABC项都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叙述,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办不了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籍要烧掉。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C项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排除A项;开疆拓土属于疆域问题,排除B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政治角度,题目考查的是思想角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4.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项正确;楚汉之争双方是刘邦和项羽, 巨鹿之战双方是项羽和章邯, 诸侯争霸是在东周,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B
【详解】
秦统一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是,秦王朝制定残酷的刑法,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就是所谓的“诛族”“连坐”,故B项正确;材料无关徭役、赋税和焚书坑儒,排除ACD。故选B项。
【点睛】
6.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作战,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消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迁都咸阳,公元前207年,清朝的统治者在刘邦军队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D正确;ABC排除,故选D。
7.A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项正确;②、③、 ④时间与“公元前209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8.C
【详解】
根据“族(灭)秦者,秦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由于自身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C项正确;六国被秦灭亡,排除A项;秦末农民战争加速了秦的灭亡,但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外国的侵略不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9.D
【详解】
根据“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秦末大泽乡起义的描述,故选D;阪泉之战、牧野之战和长平之战都不是发生在秦末,排除ABC。
10.B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秦代刑具表明秦代刑罚残酷,大泽乡起义的原因也与秦朝刑罚残酷有关,陈胜吴广等人因遇到大雨误了期限,按照秦朝律法要被处死,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秦朝的赋税沉重和徭役的繁重,排除AD项;秦朝的思想禁锢措施是焚书坑儒,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11.D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于秦朝繁重的徭役加上很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这些暴政,最终使得秦末农民起义爆发。所以陈胜吴广起义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D项正确;楚汉之争是在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以后,排除A项;焚书坑儒是秦朝加强统治的方式,不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开凿灵渠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巩固,不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
根据材料“以荥阳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是当时天下的局势,东属楚,西属汉是交战的双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争中,刘邦通过灵活的策略和谋士的帮助,最终击败项羽,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得到控制,统一了国家,B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不能体现材料所述的要求,排除A项;曹操与袁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C项;刘备与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纸上谈兵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D项符合题意;垓下之围发生在楚汉之间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也是最后一战,排除A项;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来到乌江江畔,拔剑自刎而死。排除B项;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项羽率军准备袭击刘邦。刘邦因势力悬殊,请予调解,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在宴会上,项羽谋士范增令项庄舞剑,欲刺杀刘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农民和地主是封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项正确;国人暴动发生西周,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国人指的是平民,排除A项;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后期,排除C项;绿林赤眉起义发生在王莽篡汉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是戍守误期要被处死。A项正确;BCD项都是暴政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故选A项。
16.(1)时间:公元前221年。
(2)中央集权制度。地方:郡县制。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事件: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原因:秦的暴政。
(4)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是天下。
(1)
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秦灭六国。秦灭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
(2)
根据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秦朝确立的是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
根据材料“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4)
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是天下。
17.(1)商鞅变法后,国力增强;法家思想为统一提供了理论准备;据有关中富饶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秦国内部纷争少,政权相对稳定。
(2)建立皇帝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3)赋役沉重、法律严苛、思想控制严酷。
(1)
根据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可知商鞅变法后,国力增强;根据材料一“‘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可知法家思想为统一提供了理论准备;根据材料一“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可知据有关中富饶之地,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材料一“秦国内部给争较少,……内部相对稳定”可知秦国内部纷争少,政权相对稳定。
(2)
根据材料二“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可从建立皇帝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来回答。
(3)
根据材料三“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可从赋役沉重、法律严苛、思想控制严酷等方面概括秦王“暴虐”的主要表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