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戈尔巴乔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见下图)——封面主题词是:“StartingOver”(重新开始)。此图透露的信息是
A.试图说明战后美苏争霸结束 B.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质疑
C.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 D.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
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
A.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3.下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4.1991年底,苏联解体,其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B.苏联模式的束缚
C.东欧剧变 D.赫鲁晓夫改革失败
5.“科技领先→涂炭世界→惨遭肢解→重新统一描绘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它是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6.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B 经济大危机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C 《波茨坦公告》发表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 苏联解体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A.A B.B C.C D.D
7.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这几个历史片断组合在一起描述的国家是
A.美国 B.民主德国 C.苏联 D.法国
8.1964年上台执政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
9.东欧剧变在政治上的表现
A.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C.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D.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10.“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背叛者。但无论如何,他对斯大林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据材料所知,赫鲁晓夫改革
A.捍卫了斯大林的威望
B.并不彻底,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加速科技进步,推行“新政策”
D.实行加速经济改革方案
11.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长时间的访问,一个新生的农业大国,给一个天寒地冻的工业大国,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这次访问
A.削弱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表明了中国加入了“经互会” D.使中国开始受到了苏联的控制
12.从1958年起,苏联陆续出台了农业新措施,由国家通过计划以公顷计算收购量,按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其余农产品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这一措施有利于(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促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
C.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为实现工业化积累所需资金
13.…… 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材料分析的是( )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原因 C.东欧剧变原因 D.苏联解体原因
14.以下是俄罗斯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5.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正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是( )
A.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B.秦朝的规范文字是小篆
C.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相继回归
D.苏联解体是社会性质的改变
二、综合题
16.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读下列图表:
表一: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
表二: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5 3 2 2 1
(1)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一中1921年—1925年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表二中苏联的排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举措?表二时期农业上实行什么政策?材料二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锤子和镰刀的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滑落,它似乎带着无奈与遗憾、不甘与挣扎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寒风中,只有几个匆匆过客看到了这个历史性的场面。一个苦难辉煌交织的大国就这样在历史的烟尘中无声地消失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材料
(2)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何借鉴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或认识。
17.革命 改革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传到欧洲各地。革命的领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编撰了《法典》,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
——摘编自《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
材料二 明治政府除进行地税改革而获取必要的巨额土地税收之外……对外则通过向亚洲近邻国家实行侵略掠夺,获取资金。……采取大办官营企业,由国家资本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在政府的大力保护和扶植下,1886-1890年间,在日本出现早期产业革命热潮。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工业化过程的特点。
材料三
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工兵农苏维埃;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政权机关;废除旧的常备军,建立红军;将大工业、铁路、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3)写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材料四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深刻革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制度在其各个决定性方面,即经济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方面和道德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更多的社会主义、更多的民主。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终目标和结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使得苏联的改革走上歧途,但有助于西方思想的渗透,推行和平演变,因此在媒体舆论宣传上肯定赞赏它,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故C项正确;20世纪八十年代苏联还未解体,战后美苏争霸还没有结束,故排除A项;“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是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肯定赞赏,排除B项;美苏社会制度的差异、意识形态的矛盾无法消除,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A项正确;斯大林时期,进行了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了新经济政策,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俄国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3.A
【详解】
由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到,从1966年到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不断下降,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及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也均呈现下滑的状态;由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经济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纠正,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中苏关系破裂是在1958年,与题干材料描述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描述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与欧共体的扩大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社会性质改变指的是苏联解体,而苏联解体发生于1991年,与题干描述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4.A
【详解】
戈尔巴乔夫先改革经济,效果不佳之后改革政治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故A符合题意;苏联模式束缚是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排除B;东欧剧变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直接原因,排除C;赫鲁晓夫改革失败没有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排除D。故选A。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于其他国家。由于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涂炭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1949年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东欧剧变后,德国实现了统一。故B符合题意;法国、英国、美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CD。故选B。
6.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D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排除A项;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制是1922年,经济大危机是1929年—1933年,排除B项;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三十年代,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战中,苏联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成为苏联领导人,D正确;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 A排除;斯大林是1925年上台的,B排除;赫鲁晓夫是1953年上台的,C排除;故选D。
9.A
【详解】
20世纪80 年代末,东欧政局开始动荡,东欧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故A项正确;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排除B项;C属于经济举措,不符合政治上表现,排除C项;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
根据材料“……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他对斯大林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可知,材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并不彻底,B项正确;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滥用权力和违反法制的严重错误,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全面的分析,结果在苏共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思想混乱,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推行“新政策”,加速科技进步,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实行加速经济改革方案,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访问。2月14日 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中国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B项正确;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排除A项;中国没有加入“经互会”,排除C项;中苏签订的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且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按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其余农产品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注重利用物质利益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有所放松,排除A项;苏联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为工业化发展提供资金,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迫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东欧各国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自主选择的,是外来植入的,是由苏联领导人强行灌入了,不切实际的改革。再加上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对东欧剧变也起了推动作用。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是苏联领导人,与材料中“照搬苏联”不符,因此也不能是苏联解体原因,排除AD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排除B项。故选C项。
【点睛】
14.B
【详解】
观察题干图片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①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时期俄国的版图;图②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而形成的版图;图③体现了1922年苏联成立后而形成的版图。故 ①③② 体现了俄国(苏联)的演变历程,B项正确;A、C和D项顺序错误,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据所学可知,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内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苏联解体是苏联分裂,并随之社会性质发生巨变,D正确;而A、B、C的表述只是现象,而未涉及本质,故A、B、C排除。
16.(1)不断上升;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运动。
(2)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西方和平演变、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任意2点)
(3)要依据国情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意2点,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1)
由表一可知:从1921年23.13到34.55再到44.24,粮食产量是在不断上升的;原因: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举措: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在政治上实行高度的指令性计划,在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促使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故表二中苏联的排名变化主要得益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政策:表二反映的时间,苏联在农业上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2)
由材料“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锤子和镰刀的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滑落”可推断该事件是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没有得到修正等方面进行总结。
(3)
综合上述材料,可从依据国情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角度总结回答。
17.(1)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2)通过地税改革、对外侵略掠夺获取资金;政府保护和扶植。
(3)十月革命(或彼得格勒起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4)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建立民主、人道的社会主义。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自由、平等、博爱”、“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故答案为: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中的“进行地税改革”、“对外则通过向亚洲近邻国家实行侵略掠夺”、“在政府的大力保护和扶植下”等信息,概括可得:通过地税改革、对外侵略掠夺获取资金;政府保护和扶植。故答案为:通过地税改革、对外侵略掠夺获取资金;政府保护和扶植。
(3)根据材料三中的“工兵农苏维埃”、“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及地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十月革命;其历史意义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答案为:十月革命(或彼得格勒起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4)根据材料四中的“更多的社会主义、更多的民主。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终目标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建立民主、人道的社会主义。根据材料四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故答案为: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建立民主、人道的社会主义。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