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1 07: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选择题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此诗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炎帝 B.黄帝 C.孝文帝 D.秦始皇
2.嬴政决策方式具有一定的政治特色,如行间计、统一战争……郡县制和焚书等重大决策要令……均通过智囊团来决定。下列人物中属于他智囊团成员的是( )
A.李斯、、蒙恬 B.陈胜、吴广 C.商鞅、韩非 D.主父偃、董仲舒
3.下面是两幅长城示意图,长城的变迁反映了当时
A.国家由分裂走向了统一 B.中原政权的统治中心东移
C.中原与匈奴结束了战争 D.匈奴从南方迁徙到了北方
4.如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C.休养生息,稳定民心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5.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对100件秦封泥进行了定级,其中“右丞相印”“廷尉之印”“四川太守”、“少府”、“西盐”等5件为国家一级文物。从这些文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A.秦朝在全国统一文字 B.秦朝法律制度的严明
C.秦朝在全国统一货币 D.秦朝各级官职的设立
6.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之一。由此可知,首次作为全国性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
A.隶书 B.行书 C.小篆 D.楷书
7.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大篆
8.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全都由他决定。他在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
A.实行分封制
B.设丞相
C.设置行省
D.推行郡县制
9.下列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B.标志着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C.说明郡县制的推行使秦国国力大增
D.加强了秦朝对北部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
10.长城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修筑时间最长、跨越地域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冷兵器时代的( )
A.大型水利工程 B.宏大地下宫殿
C.军事防御工程 D.交通大动脉
11.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会议选举杨晓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在中国历史上,下列官员中最早履行监察职责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刺史
12.据《史记》记载:商鞅在秦国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们都很怨恨他,最终导致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买卖
C.奖励耕织
D.规定按军功授爵
二、综合题
1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材料一 战国初期形势图战国后期形势图秦朝疆域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材料二秦朝和汉朝管理边疆的主要史实
(2)依据材料二,比较秦朝和汉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相同点。概括秦朝和汉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
(3)有学者认为,即使在政权分立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用事实说明这一观点。
14.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甄,烧庐舍,持三日粮,……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
——《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三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仇怨,遂用溃畔……
——《汉书·食货志》
(1)①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②“扫六合”指的是什么?③请将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补充完整(写在图中)。④请列举3个秦朝为巩固大一统的统一措施。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西周形势图 图二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视各地遇到的麻烦:麻烦一,秦始皇的车队进入了以前的韩国地界,路边设有很多路障,秦始皇的车子太宽,难以通过,只得临时清除这些障碍。
麻烦二,秦始皇的一位亲近卫兵在原秦国做了一条长裙。到达齐地后又叫原齐国的裁缝做了一条同样尺寸的裙子,但是当取货时他发现,竟然是“超短裙”。
麻烦三,到了原是楚国的地方,秦始皇一行进城后发现,不仅当地话难听懂,就是当地人写的字也不认识。
(1)观察材料一两幅图片,说明西周和秦朝在地方上分别实行什么制度?秦朝的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2)针对材料二中的三个“麻烦”,秦始皇分别采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3)综上所述各项措施,分析统治者推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公元前 230—公元前 221 年,秦亡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和齐。材料中说明的是秦灭六国的史实,公元前 221 年,秦始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D项正确;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排除A和B项;孝文帝是北魏时期的改革家,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A项正确;陈胜、吴广领导秦末农民起义,排除B项;商鞅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主父偃、董仲舒是汉武帝的智囊团成员,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
根据材料“战国长城示意图”“秦朝疆域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长城是各国分别修建,秦朝长城将战国长城连接起来,体现了国家由分裂走向走向了统一,A项正确;秦朝都城为咸阳,政治中心没有东移,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立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地方上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设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图片中右侧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负责,中央政府对皇帝负责,说明国家最高统治者,即皇帝掌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体现了中央集权,皇权至上,B项正确;层层分封,权位世袭是指西周的分封制,排除A项;休养生息,稳定民心与西汉初期有关,排除C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西汉汉武帝为加强思想统治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封泥属于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右丞相印”“廷尉之印”“四川太守”等5枚封泥是秦朝中央和地方官员的官印,印证了秦朝各级官职的设立,秦朝官僚体制的推行的情况,D项正确,ABC与材料内容“右丞相印”“廷尉之印”等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6.C
【详解】
根据题干“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首次作为全国性统一使用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了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C项正确;隶书是小篆以后通用的文字,排除 A项;行书出现于曹魏时期,排除B项;曹魏时期钟繇独创楷书书法,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繁简不一,写法、形体各有差异。秦统一以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C项正确;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排除A项;金文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排除B项;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故D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故A不合题意;设丞相是秦始皇在中央的措施,故B不合题意;元代设置行省,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9.A
【详解】
依据“秦灭六国形势图”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秦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A项正确;秦灭六国之后,为巩固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如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但在题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的推行,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秦朝加强对北部匈奴等少数民族统治,而且秦统一中国之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南下还修建了万里长城,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
长城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修筑时间最长、跨越地域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为抵御匈奴,秦始皇派蒙恬修筑长城。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 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中的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故C项符合题意;刺史是在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在辅助秦孝公的十年间,贵族都怨恨他,这主要是因为他主持的变法规定按军功大小授爵位,军功越大,爵位越高;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损害了这些宗室贵戚的利益,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徐苏掌握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掌握贵族怨恨商鞅的原因是商鞅变法触及到贵族的根本利益,由此可知,四个选项里只有第四个选项符合题意。
13.(1)走向统一。
(2)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辖;在边疆地区组织屯田;武力巩固边疆等。(写出两项即可)扩大了疆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写出一项即可)
(3)示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态被三国鼎立局面取代,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实现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春秋纷争,战国局部统一,秦朝走向统一。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设桂林等三郡、北击匈奴、派士卒屯田”可知,这体现的方式有,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辖,在边疆地区组织屯田,武力巩固边疆等;秦汉两朝的措施,扩大了疆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3)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即使在政权分立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例如,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态被三国鼎立局面取代,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实现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14.(1)①秦始皇②消灭东方六国(或统一中国)③丞相 县令 地方政府④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七条措施任选三条均可)。
(2)巨鹿之战
(3)秦朝的残暴统治(或“暴政”)。
【详解】
(1)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及所学知识可得,结束春秋战国以来战乱实现统一局面的是秦始皇;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扫六合”指的是消灭东方六国(或统一中国);秦朝确立了三公九卿制,指的是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郡(守)下设县令,它属于地方政府,听从于中央管辖。秦朝为巩固大一统的统一措施有: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七条措施任选三条均可)。
(2)根据材料“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甄,烧庐舍,持三日粮,……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及所学知识可得,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3)根据材料“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仇怨,遂用溃畔”及所学知识可得,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或“暴政”)。
15.(1)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麻烦一: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麻烦二:统一度量衡;麻烦三:统一文字。
(3)巩固统治。
(1)
第一问,①根据材料一“图一西周形势图‘齐、鲁、宋、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②根据材料一“图二秦朝形势图‘南海郡、象郡、九原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影响深远。
(2)
①根据材料二麻烦一“韩国地界,路边设有很多路障,秦始皇的车子太宽,难以通过”可知,第一个麻烦是由于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不统一,他的车无法通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②根据材料二麻烦二“在原秦国做了一条长裙”“到达齐地后又叫原齐国的裁缝做了一条同样尺寸的裙子……竟然是‘超短裙’”可知,第二个麻烦是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标准不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③根据材料二麻烦三“不仅当地话难听懂,就是当地人写的字也不认识”可知,第三个麻烦是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
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统治者推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和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