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古巴比伦人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活跃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D.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2.《汉谟拉比法典》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由此可见,该法典
A.文字优美 B.影响深远 C.内容丰富 D.结构严谨
3.它自称编制的目的在于“确立公道”,并声称敢违抗和破坏法典者将受到神的诅咒,它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古巴比伦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评价的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4.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可以采用的一手史料是( )
A.狮身人面像传说 B.《十二铜表法》青铜板 C.帕特农神庙遗址 D.《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5.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有关的是( )
A.狮身人面像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佛教 D.司母戊鼎
6.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人们发明了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形式;他们还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律条文,发明了车轮。材料中的文明成就诞生于( )
A.爱琴海区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7.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古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8.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如图所示。它的发明者是( )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雅利安人 D.古罗马人
9.这部法典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施行同态复仇法,即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如果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这部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万民法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
10.周杰伦的歌曲《爱在西元前》中有一句歌词是,古巴比伦王颁布了 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歌词中的 是( )
A.胡夫法老 B.汉谟拉比 C.图特摩斯 D.伯里克利
11.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国家与其文明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
A.金字塔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C.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首陀罗享有崇高地位
D.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前处于封建社会
12.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地的文明发源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3.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古代亚非文明》之后,搜集了四幅相关的想象画。据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想象画取材于古代埃及文明 B.条文内容不利商品经济发展
C.相关条款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D.图片反映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14.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 )
A.太阳历和金字塔 B.甲骨文和青铜器
C.佛教和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15.2019年10月9日,土耳其发起代号为“和平之泉”的军事行动,目标直指幼发拉底河以东地区。下列文明成果诞生于该地区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甲骨文
二、综合题
16.读图解史
(1)将图一中的内容③④⑤补充完整?
(2)图二是特别行政区区旗,请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哪两国手中收回港澳主权?
(3)请写出图三中AB两地文明古国的名称?并写出B地诞生了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7.阅读材料:
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等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的是世界古代史上哪部法典?
(2)从法典内容可以看出,这部法典是维护谁的利益的?
(3)你知道这部法典是刻在什么地方的吗?
(4)这部法典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5)法典有什么价值?它是由谁制定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古巴比伦人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可知,这体现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是说《汉谟拉比法典》和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不是说维护了谁的利益、商品经济、最早法典,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C
【详解】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材料中“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说明该法典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丰富,不是文字优美,排除A项;材料也不是说明该法典影响深远和结构严谨,排除B和D项。故选C项。
【点睛】
3.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维护古巴比伦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法律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C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法律,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的成文法,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的统称,排除D项。故选C。
4.D
【详解】
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是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制定的,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狮身人面像传说属于古埃及,在尼罗河流域,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青铜板属于古罗马,排除B项;帕特农神庙遗址属于古希腊,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时期的成文法,B项正确;A图狮身人面像与古埃及文明有关,排除A项;佛教的产生与古印度文明有关,排除C项;司母戊鼎是中国的青铜鼎,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6.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古两河流域,人们使用人类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制定了迄今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律——《汉摩拉比法典》,这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C项正确; 爱琴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代表是金字塔,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佛教,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A
【详解】
根据题干“古巴比伦王国”“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该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因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之上,所以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排除B项;《古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都是东罗马帝国国王查士丁尼统治期间制定的法律,其中《古罗马民法大全》包含了 《查士丁尼法典》,排除CD项。故选A项。
8.B
【详解】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是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创造的,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大约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形状像楔子,它主要书写在黏土板上。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9.A
【详解】
根据材料“施行同态复仇法”“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律,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对各种法律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实行同态复仇,体现了阶级歧视的原则。A项正确;万民法是罗马法中调整非罗马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是罗马法的总结和最高成就,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B项正确;胡夫法老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国王,排除A项;图特摩斯是开创埃及帝国时代的国王,排除C项;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利克里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排除D项。故选B。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法律,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B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排除A项;首陀罗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第四等级,排除C项;大化改新前的日本处于奴隶社会,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伊拉克位于中东的两河流域,故B符合题意;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与题意不符,排除ACD。
13.C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出自《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体现了社会等级森严、奴隶制度发达、商品经济活跃,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自由民损毁奴隶之眼、租用苛待致死牛、欠债都要赔偿,说明相关条款保障债权人的权益,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排除A项;条款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体现的正式商品经济活跃,排除B项;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利于社会发展,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使用了一种独特的楔形文字。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太阳历和金字塔是起源于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发源于黄河的古中国文明,排除B项;佛教和种姓制度是发源于恒河、印度河的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5.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幼发拉底河以东地区”,可知与古代两河流域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B项符合题意;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与尼罗河相关,排除A项;佛教诞生于古代印度,与印度河相关,排除C项;甲骨文与中国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6.(1)深圳、厦门、海南岛
(2)英国;葡萄牙
(3)A:古埃及B: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③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④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⑤海南岛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东台不是经济特区也不是沿海开放城市,处于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中。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英国的手里收回香港的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葡萄牙手里收回澳门的主权。
(3)根据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发源于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B是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题干图片是《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
17.(1)《汉谟拉比法典》
(2)奴隶主
(3)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
(4)巩固统治,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5)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古巴比伦的国王汉谟拉比。
【详解】
(1)根据材料可得出是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其代表的是奴隶主的利益。
(3)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4)根据所学可得出巩固统治,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5)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古巴比伦的国王汉谟拉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