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1 观潮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与“声音”无关的词语是( )
A.悄无声息 B.窃窃私语 C.若隐若现 D.低声细语
2.注意带点字的读音,用“√”表示。
闷雷(mēn mèn) 涨潮(zhǎng zhàng) 飞奔而来(bēn bèn)
恢复(hù fù) 踮着脚(diǎn diàn) 风号浪吼(háo hào)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bó)雾 奇观(guān) 悠如 B.昂(yáng)首 浩(hào)荡 滚动
C.鼎沸(fú) 震(zhèn)动 据说 D.横贯(guàn) 霎(shà)时 余波
4.你经常进行练习,操作起来就会更加( )
A.不伦不类 B.不动声色 C.得心应手 D.手舞足蹈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手舞足蹈 蹈:跳动
B.无缘无故 缘:沿,顺着
C.山崩地裂 裂:破开,开了缝
二、填空题
6.给形近字组词
堤________ 塔________ 屹________ 潮________ 踮________
提________ 搭________ 忆________ 嘲________ 惦________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顿时——( ) 屹立——( ) 依旧——( )
反义词:
人声鼎沸——( )沸腾——( ) 宽阔——( )
三、语言表达
8.句子创作沙龙(仿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雪花漫天飞舞,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面微波荡漾,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叶纷纷飘落,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观潮》中,你最喜欢哪个壮观的景象 写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最喜欢的壮观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èi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祖,(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0.用“/”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11.在文段括号内用“√”出合适的词语。
12.从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 )好像——( )
13.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________,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_________。
15.从第一段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16.用横线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______。(只填序号)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
③所看到的样子 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17.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__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都有:_____。
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8.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19.我能写近义词。
犹如( ) 逐渐( )
20.照样子写2个词语。
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崩地裂(声音大):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第一段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22.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___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23.从文中选出一个字,把下面这首古诗补充完整。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 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所填字写出了大潮的( ),“头高数丈”写出了大潮的( )。
(2)把你品读前两句诗后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下面横线上。
(3)请你找出课文中与前两句诗内容相关的诗句用“﹏﹏﹏”划出来,与后两句诗内容相关句子用“ ”划出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A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B 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
C 若隐若现:意思是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很难分清。不形容声音。
D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所以选C。
2.mèn√ zhǎng√ bēn√ fù√ diǎn√ háo√
【详解】
略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A项,悠如——犹如。
B项,昂(áng)首。
C项,鼎沸(fèi)。
4.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搭配和解释,本题中符合题干要求的是C项。
A项:不伦不类:伦:类。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像样、不规范或不成体统。
B项: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异常镇静沉着。也作不露声色。
C项: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技术纯熟,能运用自如。也指做事顺利。符合题干的语境要求即可。
D项:手舞足蹈:蹈:踩踏。双手挥舞,双脚跳动。形容高兴到极点的样子。
5.B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词语基础上理解生字意思。
A项,正确。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脚跳跃。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蹈:跳动。
B项,错误。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缘:原因、缘由。
C项, 正确。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裂:破开,开了缝。
6. 堤岸 水塔 屹立 涨潮 踮脚 提高 搭建 回忆 嘲笑 惦记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堤岸、水塔、屹立、涨潮、踮脚、提高、搭建、回忆、嘲笑、惦记。
7. 霎时 矗立 依然 鸦雀无声 冷却 狭小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反(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反(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近)义词。
顿时,指立刻。多用于叙述已过去的事情。近义词有:立刻、霎时、立时、即刻、立即、马上。
屹立,高耸挺立,比喻坚定不动摇。近义词有:挺拔、耸立、高耸。
依旧,意思是跟过去一致一样的。近义词有:仍然、仍旧、依然。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反义词有:人烟稀少、夜阑人静、万籁俱寂、鸦雀无声。
沸腾,水波翻涌;比喻议论激烈;形容声势猛烈;比喻社会动乱;比喻声音喧闹;比喻情绪高涨或事物的蓬勃发。反义词有:冷却、平静。
宽阔,面积大;范围广;广阔。反义词有:狭小、狭隘、狭窄、窄小。
8. 亿万朵洁白梨花风中飘洒 轻轻盈盈洒落下来 无数温暖笑容微微绽放 悠悠缓缓拂动过来 火花一样 纷纷地飘落下来
【详解】
略
9. 我最喜欢潮来时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的样子。 因为我感受到了大潮的奇特与壮观。
【详解】
略
10.mēnfùzúbìnbèntàn
11.沸腾 横贯
12. 顿时
犹如
13. 响彻云霄 人声鼎沸
14.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5. 人声鼎沸 沸腾
16.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④
17. 由远及近 移来 再近些 越来越近。
10.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闷雷:mèn léi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逐渐:zhú jiàn
齐头并进:qí tóu bìng jìn
飞奔:fēi bēn
颤动:chàn dòng
11.
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比喻情绪高涨;比喻喧嚣嘈杂。
欢腾:欢喜得手舞足蹈。
横卧:横躺着。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12.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极短的时间;忽然之间。
好像:好似、有些像、仿佛。
13.
考查对词语的积累。
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振聋发聩、声如洪钟、雷霆万钧、如雷贯耳、响遏行云、穿云裂石等。
14.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可以看出其声音像什么。
从“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中可以看出来潮时的形状。
15.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比喻情绪高涨;比喻喧嚣嘈杂。
所以结合上述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中的“人声鼎沸、沸腾”两个词语可以看出。
16.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可以看出其来潮的样子。
从“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中可以看出其来潮的声音和气势。
17.
考查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分析。
从“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中的“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中可以看出是由远及近的顺序。
18.mēn bèn
19. 宛若 渐渐
20. 热热闹闹 安安静静 人声鼎沸 震耳欲聋
21. 人声鼎沸 沸腾
22. 由远及近 再近些 越来越近
23.吼 (1)声音巨大 潮头之高
(2)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3)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解答本题时根据汉字所在的词语及语境来完成。闷在闷雷滚动一词中读作mèn,划去不正确的mēn。奔在飞奔一词中读作bēn,划去不正确的bèn。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犹如意思是好像、如同。它的近义词是宛若。
逐渐指渐渐;逐步。它的近义词是渐渐。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像浩浩荡荡这样的AABB式词语有:热热闹闹、安安静静、快快乐乐等等。
像山崩地裂这一类形容声音大的词语有:人声鼎沸、震耳欲聋等。
21.
从“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和“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两句中的人声鼎沸、沸腾两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自然段内容的掌握。从“再近些”、“越来越近”可以看出第二自然段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2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赏析。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一诗中写到“八月涛声吼起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写出大潮来临之时声音巨大。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头高数丈”写出了大潮潮头之高。
(2)“八月涛声吼起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3)“八月涛声吼起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与文中“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相关。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的意思是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与文中“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一句相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