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选择题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答案。
1.“谁知中国刑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的意思是( )。
A.谁也不知道中国刑警为什么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B.谁也想不到的是中国刑警不去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2.“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们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3.给带点的字选取恰当的解释。( )
光耀门楣
A.景物。 B.荣誉。 C.使显赫。
4.下列名句不是关于立志的一项是( )。
A.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C.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D.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5.“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们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给带点的字选取恰当的解释。
6.光耀门楣( )
A.景物。 B.荣誉。 C.使显赫。
7.左顾右盼( )
A.拜访。 B.回头看,泛指看。 C.照管,注意。
8.斩钉截铁( )
A.到一定期限停止。 B.割断,弄断。 C.充满。
二、填空题
9.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huái zàn tàn qīng xī
( ) ( ) ( )
xùn chì qū rǔ zuǒ gù yòu pàn
( ) ( ) ( )
10.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的地方 ________的街道 ________的地方 ________的巡警
________的妇女 ________的妇女 ________的回答 ________的话语
三、语言表达
11.按要求写句子。
1.一到沈阳,伯父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改写成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沈阳关东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3.魏校长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魏校长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将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仿照这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另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她是一位谦虚、美丽、漂亮的姑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这个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巨人终于明白清楚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喊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干脆( ) 胸怀( )
1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抱负: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
15.“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联系下文中提到的“中华不振”,请你说说此时年少的周恩来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17.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写清楚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山间小记
我越来越喜欢植物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和谐与生机,充满了宁静与安详。
植物们就是这样,生在哪里便站在哪里,(实实在在 老老实实)地站上一辈子,谁也不会跑,谁也不会走,自己找养分,自己找阳光,自己成长自己,自己健壮自己。它们之间,谁也不惹谁,谁也不害谁,谁也不打谁的歪主意。因此,它们这个世界里,便没有追赶,没有欺侮,更没有相互间的殴斗与残杀。
坏的是,因为它们没有脚,灾害来了无法躲闪,旱涝来了无法逃避。渴了,不能移动身子去找水喝;饿了,也没有办法迈开脚步去找东西吃。好在它们能挨、能忍。有多少吃多少,有多少喝多少。不争、不吵、不抢夺。
植物们(慢慢 默默)地繁衍它们的子孙后代,也默默地构建它们的家园。就拿我家后面的这片山来说,没有人播种,没有人栽培,也没有人去理会,而各类植物们却在这座山上构建起了它们的完美世界。自低矮的小草到高挺的大树,自爬蔓的藤葛到丛生的灌木,都是那么的青嫩,那么的旺。山的年龄一定是很高了,而植物们的“宗族”,也有很古老的历史了,它们便一代接一代的,守着这片山,守着它们自己的世界。
为了生长,为了生存,为了千秋万代的子子孙孙,植物们也用尽了脑筋,想尽了办法保护自己。像某些高个子的果树,为了避免外来骚扰,不得不用树干把花果擎得高高的。像某些荆棘,为了避免外来的欺凌,不得不武装上一些针刺。它的针刺,不是用来攻击,而是用来自卫的。
18.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 )中合适的词下面打“√”。
20.你最欣赏文中的哪句话?请把它画出来,再谈谈你的理由。
21.植物们是怎样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举例说明植物是怎样繁衍它们的子孙后代的?(举出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1.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这句话是指谁也想不到的是中国刑警不去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故答案为B。
2.中华不振是指: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故答案为A。
3.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字词意思。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光耀门楣:指子孙做了官出了名,使祖先和家族都荣耀。光:使显赫。
4.C
【详解】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5.A
【详解】
中华不振的意思是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赌,只是敢怒不敢言。中华不振是因为中国当时只是关起国门发展,发展得进度很慢,而且对于日本没有一点进攻意识,只是防守。所以选项为A。
6.C
7.B
8.B
6.
本题考查理解字词意思。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光耀门楣:指子孙做了官出了名,使祖先和家族都荣耀。
光:使显赫。
7.
本题考查理解字词意思。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盼:看。
8.
本题考查理解字词意思。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斩钉截铁:释义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这里“截”意思是割断,弄断。
9. 胸怀 赞叹 清晰 训斥 屈辱 左顾右盼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胸、赞、晰、辱、顾、盼”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繁华 灯红酒绿 热闹 耀武扬威 衣衫褴褛 不幸 坚定 铿锵有力
【详解】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第一行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 ,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比如:繁华的地方、灯红酒绿的街道、热闹的地方、耀武扬威的巡警、 衣衫褴褛的妇女、不幸的妇女、坚定的回答、铿锵有力的话语。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11. 一到沈阳,伯父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魏校长提出了问题。 魏校长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 是谁引领我们向前走呢?是共产党。
【详解】
1.这道题考查学生转述句转换为直述句的能力。直述句就是直接陈述的句子。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
①标点符号的改变,逗号要改为冒号,双引号要加上;②把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二人称。
即:到沈阳,伯父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2.本题考查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可以理解为总结句子意思的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魏校长”,谓语是“提出了”,宾语是“问题”。
3.本题考查句子的拆分和合并。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拆分或合并即可。
这两个句的两个主语都是“魏校长”,合并在一起去掉一个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例句是自问自答,设问句,仿写时注意。
12. 她是一位谦虚、漂亮的姑娘。 听了这个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火还在亮着。 巨人终于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难道不感到无比的幸福吗?
略
13. 索性 胸襟
14. 文中指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文中指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好像在思考什么
15.他想起了那位中国妇女在租界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他在思考如何才能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
16. 设问 引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
17.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读书。
1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中的近义词的填写,首先明确自身词语的含义,然后写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的含义即可。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词语语义的分析,写出对应的词语,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全文的主要内容分析,写出符合词义的词语。
15.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出符合题目中心思想和主旨的内容即可,要符合原文的逻辑以及社会正能量。
16.本题考查的是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分析,仔细分析文章,找出文章中实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结合修辞的使用,写出修辞手法的使用好处即可。
17.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出符合题目中心思想和主旨的内容即可,要符合原文的逻辑以及社会正能量。
18.植物世界是一个充满和谐与生机,宁静与安详的世界。
19.老老实实 默默
20.它们之间,谁也不惹谁,谁也不害谁,谁也不打谁的歪主。它们的世界和谐快乐。没有争吵,没有冲突。
21.果树用树干把花果擎得高高的;荆棘用身上的刺来自卫。
22.蒲公英飘到哪儿就在哪儿安家。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