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猫咪走路总是悄无声息的,怪不得能捉住老鼠呢。
B.九十岁的李奶奶从窗子探出头来,喊小孙子吃晚饭,那声音响彻云霄。
C.钱塘江大潮来时,那声音震耳欲聋,连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 )
A.安徒生 B.法布尔 C.王尔德 D.燕志俊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不断改观我们的生活。
B.科学技术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必将得到改进。
C.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D.我们要改正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4.把词语依次填入下面的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的阳光酒进窗子,光线是那样______,母亲坐在窗前,眼里是______那样恬静。
A.暖和 柔和 温和
B.暖和 温和 柔和
C.柔和 暖和 温和
5.选择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豆荚jiā 豌wān豆 揭jiē晓
B.青苔tái 囚qiú犯 门框kuāng
C.洋溢yì 舒适shì 手枪qiāng
二、填空题
6.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身体 ( )的炮火 ( )地飞
( )的乌云 ( )的彩粉 ( )地说
7.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或名句。
1.傍晚时分在空山深林里散步,夕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文学家韩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3.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才会有长进。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至两个描述一种情景。
逐渐 忽然 顿时 一会儿工夫
_________。
2.我和阿妈在溪岸走着。(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
3.仿写句子。
(1)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_________。
(2)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仿写句子)
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1)科学家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
__________________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注意问号的用法,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天过去了,豆荚变黄了,那几粒豌豆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了。(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读美文,做题
中国高铁:智能触手可及
什么是智能高铁?智能高铁是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综合高效利用资源,实现高铁移动装备、固定基础设计等,实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的新一代智能化高速铁路系统。其智能建造安全可控,智能装备先进实用,智能运营舒适便捷。
如今,中国铁路把发展智能铁路作为未来一个时期铁路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方向。未来,中国高铁将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上继续开拓进取,全面推进高铁技术的创新。
10.将材料中运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句子画上“___”。
11.新一代智能化高速铁路系统的特点有( )(多选)
A.智能建造安全可控
B.推进高铁技术的创新
C.智能装备先进实用
D.智能运营舒适便捷
12.请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
13.针对短文内容,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
眼镜的“进化史”
眼镜是玻璃国的“公民”。早在公元1世纪,世界上就有了单片镜,是用宝石制作而成的。那时,制作眼镜的原料加工不易且价格昂贵,拥有眼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到了13世纪,才有真正的眼镜出现,它是用玻璃水晶制作而成的。有了眼镜,人们却不知道怎样佩戴它,有人把它缝在布帽子上,有人把它装在铁圈里,还有人把它镶在皮带上。
又过了两三百年的时光,这个问题总算解决了。到了16世纪,出现了安上手柄的长柄眼镜和夹在鼻子上的夹鼻眼镜。那时,人们购买眼镜是到眼镜铺子里去自由挑选,并没有经过眼科大夫的检查,眼镜度数不太精准。
现在有一种隐形眼镜,没有镜框子,也不用架在鼻梁上,它是在眼皮下面紧贴着眼球的一种镜片,方便美观,但这种眼镜佩戴时间过长容易引发干眼现象。儿童的眼睛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并不适合佩戴隐形眼镜。
出现近视情况以后,是否需要马上佩戴眼镜呢?医生建议,在早期度数比较小的时候,如在100度以内,可以不用佩戴,平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即可。但是,如果近视的度数在200度以上,就需要及早佩戴,这样也能减缓近视发展的速度。
科技日新月异,未来的眼镜将逐渐变为多功能的高科技产品,如现在已推出的“谷歌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进行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等。未来还可能出现“食品识别眼镜”“坐姿监督眼镜”……智能眼镜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14.根据解释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
(1)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
(2)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
15.下面是一个小组列出的问题清单,选一选这些问题的提问角度。
A.联系生活经验 B.针对文章内容 C.针对文章写法
(1)文中画线部分“这个问题总算解决了”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 ( )
(2)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
(3)“食品识别眼镜”“坐姿监督眼镜”可能会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 )
1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疑问?提出一个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明眸皓齿”工程的视力普查中,测出程程近视50度。他要求妈妈带他去眼镜店配一副眼镜,最好是隐形眼镜。程程的想法正确吗?结合短文内容,你会怎么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8.妙笔生花。
世界上有一列开得最快的火车,而且重量很大,但是如果火车刚要开动的时候铁轨上放一个小木栓,火车将开不起来。如果在它跑起来时,即便整个铁轨都铺满木栓,也阻止不了它的前进。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成功始于行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A.恰当。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B.不恰当。响彻云霄: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句子讲的是九十岁的李奶奶从窗子探出头来,喊小孙子吃晚饭,声音没有那么大。
C.恰当。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2.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作者的识记。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创作于1853年的一篇童话。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描写了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豆子的事情,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3.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A错误。搭配不当。“改观”与“生活”搭配不当,可以改成“改善生活”。
B错误。搭配不当。“技术”与“改善”搭配不当,可以改成“改进技术”。“生活”与“改进”搭配不当,可以改成“改善生活”。
C正确。
D错误。搭配不当。“改正”与“方式”搭配不当,可以改成“改变方式”。
4.A
【详解】
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暖和:(气候、环境等)不冷也不太热。结合语境,句子描写阳光,应选“暖和”。
柔和:指温顺;温和。句子描写光线,应选“柔和”。
温和:指人的性情平和。句子描写妈妈的眼神,应选“温和”。
5.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有误,豆荚,读音dòu jiá;
B.有误,门框,读音mén kuàng;
C.正确。
6. 健壮 猛烈 愉快 漆黑 精美 高兴
【详解】
本题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的”“地”前面的内容是用来形容后面的内容,起到修饰的作用。根据所要修饰的内容的特点去选择恰当的形容词。
“身体”可以用“健壮、强壮、高大”等词形容。
“炮火”可以用“猛烈、激烈”等词形容。
“飞”可以用“愉快、奋力、快速”等词形容。
“乌云”可以用“漆黑、密布、黑压压”等词形容。
“彩粉”可以用“精美、漂亮、五颜六色”等词形容。
“说”可以用“高兴、生气、激动”等词形容。
7.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疑则有进
【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积累与运用。
1.“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意思是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这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3.“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出自宋代陆九渊《语录下》。意思是学习最怕没有疑问,能够提出疑问了,也就进步了。
8. 乌云越聚越密,天逐渐阴暗起来,一会儿工夫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和阿妈在月光闪闪的溪岸静静地走着。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什么?是教师。 是谁引领我们攀登科学的高峰?是敬爱的老师。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词语造句能力。做这类题,要根据给出的几个情景信息词,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情景想好了,写好了,这个句子也就扩展成功了,但是关键一点是要情景的描述要语句通顺连贯,同时还要注意所选用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题干要求,题干要求“选择一至两个描述一种情景”,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本题时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述出来,扩写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同时还要注意选用恰当地表达方式,做到扩写内容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2.此题考查学生扩写句子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
我们可以在“溪岸”前加“月光闪闪的”或“崎岖的”等修饰性词语;在“走着”前加“高兴地”“慢慢地”“静静地”等修饰性词语。
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2)句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我们仿写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爸爸是工程师吗?是的。
9. 一阵大风吹来,刚栽的小树苗横七竖八地倒了一地。 大海是那样的无边无际,海浪是那样的壮观。 这里的人们为什么那么长寿呢?原来是这里的水质特别好。 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许多天过去了,豆荚、那几粒豌豆和整个世界都变黄了。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造句。
(1)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还可以写成“隔壁商场正在装修,地上横七竖八地摆放了许多建筑材料。”等等。
(2)句子结构为“那样……那样”,还可以写成“小诺是那样聪明,小明是那样可爱。”
2本题主要考查句子仿写。
例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还可以写成“是谁打破了花瓶?是小明。”等等。
3本题主要考查句式转换。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的词,或者是将否定词改为肯定的词;接着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什么、怎么等)去掉;最后将句末表示疑问的词语(吗,呀)去掉,将问号改为句号。本题主要考查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4本题主要考查句子改写。
例句出自《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意思是豆荚、豌豆都变黄了,豌豆在豆荚里面,豆荚对豌豆来说是整个世界。还可以写成“许多天过去了,不仅豆荚变黄了,而且那几颗豌豆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了。”等等。
10.什么是智能高铁?智能高铁是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综合高效利用资源,实现高铁移动装备、固定基础设计等,实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的新一代智能化高速铁路系统。
11.ACD
12.科技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
13.智能高铁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哪些便利呢?
10.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关键信息的提取。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结合第一段“什么是智能高铁?智能高铁是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综合高效利用资源,实现高铁移动装备、固定基础设计等,实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的新一代智能化高速铁路系统。”可以看出运用了设问修辞。
11.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第一段“什么是智能高铁?智能高铁是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综合高效利用资源,实现高铁移动装备、固定基础设计等,实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的新一代智能化高速铁路系统。”和第二段“如今,中国铁路把发展智能铁路作为未来一个时期铁路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可以看出A、C、D说法正确。
12.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第一段“其智能建造安全可控,智能装备先进实用,智能运营舒适便捷。”中可以看出。
13.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这是一道开放题,作答时要结合对文章的进行理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自己的语言作答即可,表达合理,答案不唯一。
14. 日新月异 拭目以待
15. B C A
16.这篇文章是如何把眼镜的“进化”过程说清楚的?
17.不正确。程程,医生建议,近视度数在100度以内,可以不用佩戴眼镜,而且隐形眼镜佩戴时间过长容易引发干眼现象,儿童的眼睛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并不适合佩戴隐形眼镜。所以我建议你不要佩戴眼镜,平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即可。
14.
本题主要考查字词的解释。
日新月异:新:更新;异:不同。 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拭目以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15.
考查阅读的方法。
(1)通过文中画线部分“这个问题总算解决了”可知这是文章的内容,属于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
(2)“按照什么顺序”是文章的写作方法,属于针对文章的写法提出的问题。
(3)“可能会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可知这是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提出的问题。
16.
考查质疑提问的能力。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写法等角度提问,合理即可。
17.
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结合第四自然段“这种眼镜佩戴时间过长容易引发干眼现象。”和“儿童的眼睛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并不适合佩戴隐形眼镜。”指出隐形眼镜的缺点。结合第五自然段“如在100度以内,可以不用佩戴,平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即可。”从健康用眼的角度进行作答。
18.例文:
成功始于行动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都希望自己可以成功,然而,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真正的成功人士只是人群中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和成功之间到底差些什么呢?我想答案有各种因素,但绝对少不了——行动。
曾经有一个故事:两个工人是邻居,他们都希望自己可以发财,一个工人因为自以为有些学问,便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知道的一些致富方法,另一个人却认真听了进去,并立即开始实践,十年后,那个自认为有些学问的工人依旧是工人,而另一个工人却已经挣到了钱,有了一份好工作。这固然只是一个故事,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行动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在有了好的方法后,一个工人选择了做,一个工人选择了说,差别竟如此之大。因此,想要成功,不能只靠梦想,更要付诸行动,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米老鼠的创始人沃尔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一段时间,他过的十分穷苦,只能在车库里作画。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听到有一些响动,原来是一只老鼠在啃食面包馅。这时,他不是选择继续睡觉,而是选择立即提起画笔,将这只老鼠画了下来,因为他的这副画,儿童的生活中,多出来一只可爱的老鼠。他在休息和行动中选择了立即行动,也因此收获了成功。
反观生活,有多少人一边抱怨着怀才不遇,一边却不努力去寻找机会;又有多少人,一边满怀信心地规划着未来,一边却不愿意付诸行动,还有多少人,甚至连目标也没有,就这样漫无目的地生活着……
行动起来,迈向成功,我们都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详解】
命题作文,题目:成功始于行动。可根据给出的材料进行阐述。成功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万事都是需要行动去实践的,所以若想成功,必须行动,阐明你的观点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