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绮(qí)丽 丝绸(chóu) B.朝(cháo)霞 谈(tán)心 C.应和(hè) 裹(guǒ)着
2.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排比)
B.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拟人)
C.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比喻)
D.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拟人)
3.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锄头(qú) 鸡冠(ɡuān) 描绘(huì)
B.慰藉(jiè) 谈话(tán) 率领(shuài)
C.绮丽(yǐ) 剥皮(bō) 朴素(pú)
D.应和(hé) 倘若(tǎnɡ) 卜落(bǔ)
4.“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喜欢顽皮的小儿子,他正在溪边躺着剥莲蓬吃。
B.最喜欢顽皮的小儿子,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吃。
C.小儿子是个无赖,经常偷偷地在溪边剥莲蓬吃。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晨,家家户户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炊烟,给乡村平添一层神秘的面纱。
B.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这里高楼林立。
C.我们走在灯火辉煌的街头,聊起了童年的往事。
D.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汽笛鸣响,就像奏响了一首紧张而刺激的交响乐。
二、填空题
6.辨字组词。
霸( ) 构( ) 徐( ) 账( )
霜( ) 购( ) 除( ) 帐( )
7.照样子,写词语。
1.例:白皑皑(ABB式) _____ _____ _____
2.例:重重叠叠(AABB式)______ ______ ______
3.例:危峰兀立(描写山的词语)______ ______ ______
4.例:水平如镜(描写水的词语)______ ______ 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仿写:你会从那________________,想象到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可能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论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物被母鸡给了这几只小鸡吃。(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炊烟(节选)
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的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早晨,天色往往最见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让人惬意的。
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里喜欢。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亦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
10.“归心似箭”的意思是_________。这个词语中含有______的修辞手法,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
11.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 ”画出来,并仿写一句。
12.短文是按照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清晨的炊烟是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的,黄昏的炊烟总会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白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云。
夏天最美的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即使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的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的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lǐn)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14.照样子,分别写两个词语。
漆黑漆黑:________、________
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___
1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朦胧:______________
凛冽:______________
16.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描写景物的。春天,最美的是__________;夏天,最美的是________;秋天,最美的是________;冬天,最美的是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__的感情。
五、书面表达
17.习作。
题目:我的家乡
要求: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述。不少于3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文中所学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平时所学及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读音。
A.有误,绮丽(qí)错,“绮”应读“qǐ”。
B.有误,朝(cháo)霞错,“朝”应读“zhāo”。
[cháo]朝廷(跟“野”相对):上~。在~党(执政党)。
[zhāo]早晨:~阳。一~一夕。~令夕改。
C.正确。
2.D
【详解】
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D选项中“草如茵”、“柳如眉”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而没有用拟人。
3.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读音全部正确的是B项。
A项:锄头qú——chú
C项:绮丽yǐ——qǐ 剥皮bō——bāo 朴素pú——pǔ
D项:应和hé——hè
4.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是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积累,结合重点字词进行翻译即可。
本句出自《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亡赖,在这里意思这里指顽皮、淘气。诗句意思:最喜欢顽皮的小儿子,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吃。
5.B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学生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A项:袅袅炊烟:意思是指古时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也指摇曳貌,飘动貌,也形容香气散发。用在句子中合适。
B项: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用在句子中和小山村冲突,不合适。
C项: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用在句子中合适。
D项: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用在句子中合适。
6. 霸道 构造 徐图 账本 除霜 购买 除去 帐篷
【详解】
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霸:霸道、霸占。霜:除霜、打霜。
构:构造、结构。购:购物、购买。
徐:徐图、纡徐。除:除法、除去。
账:记账、账本。帐:帐篷、蚊帐。
7. 绿油油 金灿灿 红彤彤 高高兴兴 干干净净 快快乐乐 峰峦雄伟 奇峰罗列 突兀森郁 波澜壮阔 一潭死水 波光粼粼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词语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示例词语的特点仿写词语。
1.ABB式的词语:亮闪闪、亮晶晶、黑沉沉、静悄悄、金灿灿等。
2.AABB式:干干净净、白白胖胖、严严实实、浩浩荡荡等。
3.描写山的词语:峰峦叠嶂、挺拔险峻、崇山峻岭、山重水复、高峻突兀、山高水阔等。
4.描写水的词语: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涓涓细流、淙淙细流、水波不兴、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烟波浩淼、水平如镜、风平浪静、涎玉沫珠、水天一色、飞珠溅玉、浩浩汤汤、一片汪洋等。
8. 小小的天窗难道不是你唯一的慰藉吗? 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 这也许是夜猫子回家了,也许是偷油的老鼠跳上了屋顶
【详解】
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1.陈述句变反问句1、判断反问句的肯定词( 能、是、会等)前是否含有否定词“不”。如有,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前的“否”定词不去掉;如没有否定词,将在肯定词(能是会)前加否定词“不”;2、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加“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3、在结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 ,句号改为问号。
在“是”前面添加反问词“难道”,将“是”改为“不是”,在句末将“。”改为“吗?”
2.考查仿写句子。
将从天窗上看到的事物,想象开去即可。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滴滴水珠,一片片叶子,想象到窗外惊心动魄的倾盆大雨,树木同风雨进行了猛烈的厮杀。
9.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 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交警叔叔总是坚守岗位。 难道乡下人家不是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吗? 母鸡把食物给了这几只小鸡吃。
【详解】
(1)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此题语义重复,删掉“可能”。(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用关联词语造句。“不论……总是……”是条件关系。(3)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4)“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把“被”改成“把”。即成为“把字句”。
故答案为:(1)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2)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交警叔叔总是坚守岗位。(3)难道乡 下人家不是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吗?(4)母鸡把食物给 了这几只小鸡吃。
10. 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回家心切 比喻 示例:泪如雨下
11.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傍晚的阳光很温柔。
12. 时间 惬意 随意 有很多的感慨
13.短文表达了作者钟爱炊烟,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的感情。
【详解】
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3.第一空主要考查写作顺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由“清晨、中午、黄昏”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第二、三、四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14. 雪白雪白 金黄金黄 沾沾自喜 面面俱到
15. 夜晚光线暗,伴随着蒙蒙细雨,视线模糊 冬天的季节异常寒冷
16. 时间 黎明 夜晚 黄昏 早晨 喜爱赞美大自然
14.
本题考查仿写词语,学生需要根据示例的特点仿写词语。本题答案不唯一。
第一组要求写ABAB式的词语,这样的词语有:彼此彼此、咕噜咕噜、叮咚叮咚等。
第一组要求写AABC式的词语,这样的词语有:咄咄逼人、头头是道、滔滔不绝等。
15.
此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可查阅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再用具体的情景体现出来。
朦胧:指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达的感情思想不太清晰。
凛冽:一指极为寒冷,严寒刺骨。常用于形容隆冬时的寒风。二指态度严肃,令人敬畏。
16.
本题考查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和信息提取概括能力。根据“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可知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也可得出各个季节最美的景物。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示例:
我的家乡
咸宁是一个风景旅游胜地,你不信吗?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咸宁有风景如画的星星竹海,有长满钟乳石的太乙洞,还有碧波荡漾的南川水库……但是咸宁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不爱保护环境,现在名个风景名胜地总有一些令人发指的垃圾。
对了,咸宁的特产是桂花,所以又被称这“桂花之乡”,但总有一些人偷偷地把美丽的桂花打落下来,感觉那些装扮咸宁的“姑娘们”在伤心落泪。
当然,咸宁人也是善良的。记得有一次,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太阳公公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乌云走了过来,不一会儿,地上到处都是水,雷公公仿佛很不高兴,轰隆隆,就连闪电叔叔也赶来凑热闹。我多么希望妈妈赶快来接我,我愁得眉毛拧成一团,像两条毛毛虫,上牙咬着嘴唇,突然,同学打着伞,走在对面,我看到了他,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我大声吼着,可是雷公公仿佛屏闭了我的声音,同学连头都没回一下。突然,一位大姐姐走了过来,疑惑问:“小弟弟,你是不是没有伞呀?”我点了点头,她从包里拿出一把伞,递给了我,我拿着伞高兴地回家了,心里满满却是对那位大姐姐的感激之情。
咸宁,这就是那个陪伴我成长的城市!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