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1.1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2.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原因是月球上( )
A.只能传递超声波 B.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C.声音传播速度快 D.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3.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
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B.t1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
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下距离约为vt3+ct1
4.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周围溅起水花。这是为了证明( )
A.液体能够发声 B.液体传声更快
C.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声音的音调在降低
5.我国已顺利进行“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翟志刚在太空舱中可以跟刘海明、景海鹏直接对话,但翟志刚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6.2025年我国有望实现宇航员登月。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其原因是,在月球上( )
A.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 B.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
C.只能传递次声波 D.只能传递超声波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C.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交谈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得快
8.鼓发声时看不见明显振动,在鼓面放上纸屑观察其跳动主要是为了( )
A.延长振动 B.放大振动 C.受振动膨大 D.减缓振动速度
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个现象说明了
A.超声波具有能量 B.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C.固体能够传声 D.液体也可以成为声源
10.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11.下列哪种情况,人不用通信设备就不能交谈( )
A.两人一墙之隔 B.在月球
C.在一间漆黑的房间里 D.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下
1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
A.1次 B.2次 C.3次 D.以上都有可能
13.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又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
14.已知空气、水、铝管中声速分别为340m/s、1500m/s、5000m/s;并且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们才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那么,当含水铝管的长度至少为下列哪个数据的时候,敲击铝管的一端,耳朵贴在铝管另一端的人才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
A.约36.5m B.约44m C.约214.3m D.约294.8m
15.我国已顺利进行“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翟志刚在太空舱中可以跟刘海明、景海鹏直接对话,但翟志刚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二、填空题
16.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
17.如图所示是小兵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他把一个纸筒底部蒙上胶膜,胶膜上贴一小片平面镜,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兵对着纸筒说话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在月球上,该实验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18.在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墙面应选用_____________(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有时,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停在山崖前的汽车,司机鸣笛0.4秒后,听到笛声的回声(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车到山崖的距离是___________米。
19.下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空气(0oC) 331 海水(25 oC) 1531
空气(15 oC) 340 冰 3230
空气(25 oC)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oC)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可知,声速大小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2)根据表格信息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有______和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火星探测器在太空不能用声向地球传递信号是因为距离太远
B.在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C.鱼儿快要上钩时会被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空气和水可以传播声音
20.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其他同学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
三、综合题
21.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本节探究点拨中指出:“注意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注意准确表述这些问题,还应学习寻找问题中的矛盾。”下面的几个问题,符合探究点拨中的哪一点?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轰鸣、嚎叫、电锯“吱吱”……让人心烦意乱。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这是从______提出问题的。
(2)学校即将召开春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训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李老师看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们提出了一个关于速度是否变化的问题。接下来,大家议一议,你们应该如何收集证据,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李老师是______提出问题的。
(3)编钟演奏的乐曲为什么悦耳动听,木棍敲石头的声音为什么不好听?除了响度和音调的区别之外,各种声音还有什么不同呢?这是在______发现并提出问题的。
(4)你能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吗______。
22.仔细观察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图A、B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C、D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①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
②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计算,可知海水深度为________m.
(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m/s.
24.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_产生的,汽车倒车雷达利用________(超声波/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声呐也是利用它来工作的,但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却不用声呐来探测周围目标,原因是___________。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逐渐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响度____(变大/不变/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____________(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______(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25.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
介质 介质
水( ) 1450 冰 3230
水( )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 ) 1480 软木 500
海水() 1531 铁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_____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
(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
26.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经过研究,得到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式为,其中:v1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
液体 t0/℃ v0/(m/s) a/[m/(s ℃)]
丙酮 20 1192 ﹣5.5
水 25 1500 2.5
甘油 20 1923 ﹣1.8
水银 20 1451 ﹣0.46
酒精 20 1180 ﹣3.6
(1)根据资料和表可知,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_____,酒精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_____;
(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温度为5℃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m/s;
(3)如图,是甘油、水和水银中的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其中_____表示水银中声速的规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所以月球上的航天员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来交流。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所以闪电经历的时间有多长,则雷声持续时间也有多长,即t1=t2;刚开始看到闪电时,雷声同时发出,到刚开始听到雷声时的时间为t3(因光的传播速度很大,可忽略光的传播时间),说明声音传播的时间为t3,则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s=vt3.故A正确.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可以振动发声,但声音不能传播,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只有振动,不一定听到声音,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B正确;
C.航天员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交谈,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故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详解】
鼓发声时看不见明显振动,在鼓面放上纸屑观察其跳动主要是将鼓面的振动放大;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
【详解】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选B。
【点睛】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转换法来研究物理现象。
10.C
【解析】
【详解】
A.二胡和古筝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古筝和琵琶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二胡靠弦振动发声,唢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二者发声原理不同,故C符合题意;
D.箫与笛子都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解析】
【详解】
A.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在一堵墙的两边也可以直接交谈,故A不符合题意;
B.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直接交谈,即人不用通信设备就不能交谈,故B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不需要光,漆黑的房间里有空气可以传声,可以直接交谈,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水和空气都能传声,则岸上的人和在水下的人可直接交谈,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解析】
【详解】
因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如果这根自来水管足够长时,在一端敲击一下,在另外一端能够听到三次声音:铁管传来的、水传来的、空气传来的。但是如果铁管不是足够长,接收到的两次声音之间间隔短,人耳是区分不开这两个声音的,听到的是一个声音。因为不知道铁管的长度,所以,可能听到1次、2次或者3次。故A、B、C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解析】
【详解】
A.音叉激起水花是音叉振动引起了水的振动,即音叉正在振动,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纸屑在“跳舞”是因为喇叭纸盆正在振动,引起纸屑的振动,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乒乓球被弹开是因为音叉的振动引起了乒乓球的振动,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能听到水中塑料袋内手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能传声,此现象不能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解析】
【详解】
要听到三声,则要区分空气、水和铝管传播的声音,则相应的间隔时间至少为0.1s,即
要区分空气和水的声音,设铝管的长度为L,可得
解得,
要区分水和铝管传播的声音,设铝管的最短长度为L1,可得
解得,
因此要听到三次敲击声,铝管最短长度应为214.3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5.D
【解析】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6.振动
【解析】
【详解】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17. 振动 不能
【解析】
【详解】
[1][2]本题考查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该实验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18. 减少 柔软多孔 68
【解析】
【详解】
[1]电影院空间比较大,当音响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墙壁再次反射到人耳时,人会前后分别听到两次相同的声音,即听到影片的回声,会干扰观众,因此,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进入柔软多孔的材料中时,经过小孔内部的多次反射,声音的能量逐渐消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回声的干扰,因此,墙面应选用柔软多孔的材料。
[3]由题意可知,笛声传播的距离
则车到山崖的距离是
19. 温度 介质的种类 B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根据三次空气中的声速不同,得出结论:声速与温度有关。
[2]根据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速大小与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2)[3][4]A.火星探测器在太空不能用声向地球传递信号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而不是距离太远,故A错误;
B.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故B正确;
C.因为空气和水都可以传播声音,所以鱼儿快要上钩时会被说话声吓跑,故C正确。
故选BC。
20. 振动 空气
【解析】
【详解】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其他同学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1. 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 在学生的争论中寻找问题中的矛盾 学习过程中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松涛、鸟语、流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轰鸣、嚎叫、电锯“吱吱”……让人心烦意乱,这都是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2)[2]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是在学生的争论中寻找问题中的矛盾,从中提出问题。
(3)[3]编钟演奏的乐曲为什么悦耳动听,木棍敲石头的声音为什么不好听?除了响度和音调的区别之外,各种声音还有什么不同呢?这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
(4)[4]根据说话声,为什么你能分辨出甲、乙两个同学的名字?
22.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递 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解析】
【详解】
(1)[1] 图A玻璃罩中有空气可以听到声音,图B玻璃罩中已被抽为真空,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是不可以在真空中传递的.
(2)[2] 图A中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图C中是固体,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图D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3. 声速大小和介质有关 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 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 1531 0
【解析】
【详解】
(1)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①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
②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
(2)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
由得,算海水深度为:
;
(3)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中声速是0m/s.
【点睛】
要能熟练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另外要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虽然在其它介质中的声速我们不会全记住,但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的特征.
24. 振动 超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C 变小 还能听到微弱声音 不可以
【解析】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
[2]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3]月球探测器却不用声呐来探测周围目标,原因是月球上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故选C;
(2)[5]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响度变小;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不变,响度变小;
(3)[6][7]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而是通过推理判断出真空不能传声。
25. 温度 声音在不同温度的水中传播速度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介质的种类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1531 0
【解析】
【详解】
(1)[1][2]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大,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
[3][4] 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
(2)[5][6]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
,
由得:
;
(3)[7]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中声速是0m/s.
26. 增大 减小 1450 b
【解析】
【详解】
(1)[1]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知道水的a是一个正数,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会增大。
[2]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知道酒精的a是一个负数,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声音在酒精中的传播速度会减小。
(2)[3]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温度为5℃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
(3)[4]水银的a值是负的,所以速度会随温度减小,b图像符合要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