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3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3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1 15:0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3.3 光的直线传播
一、单选题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常温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的大
C.光的速度为
D.常温下在真空中声音的速度是340m/s
2.下列四幅图像中关于声音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月球表面上的两位宇航员可不通过其它工具,直接听到对方说话
B.蜡烛的烛焰会随着音箱播放的音乐“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
C.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先听到发令枪的枪声,而后看到发令枪冒烟
D.
花样游泳水上水下都有音箱,运动员的头部处于水中时听不到音乐声
3.中华诗词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对于诗词中物理知识的解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月即不解饮,影徒伴我行”。“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4.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结石,证明声波具有能量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月食是月亮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C.蜡烛通过小孔成倒立的像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km/s
6.声、光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7.小明同学在课外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制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外筒左侧中央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点燃蜡烛并置于小孔前一段距离,贴在内筒左侧半透明纸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关于小孔成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半透明纸上成的是整个蜡烛倒立的实像
B.像的形状不是三角形,而是圆形的亮斑
C.增大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并向右拉动内筒,像变大
D.其他不变,仅移动内筒,既可成放大也可成缩小的像
8.如图所示,小林同学晚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又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他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在变长 D.一直在变短
9.联欢晚会上,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如图),让观众大开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传播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镜面反射 D.光的漫反射
10.目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面对摄像头,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系统自 动拍照,扫描面部特征,确认身份信息后,即可完成交易.无需钱包或手机,整个交易过程不超过5s.由此应用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刷脸支付”过程,人脸是光源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扫描仪获取的信息是人脸反射的光再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形成的
D.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肤色有差异但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
11.下列光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林间光柱 B.日食
C.彩虹 D.手影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B.月亮是光源
C.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D.光年是时间单位
13.小明在阅读一篇科普文章时,了解到,阳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需要大约 500 秒的时间,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 3×108m/s)(  )
A.1.5×1011m B.3×105m C.1.5×108m D.3×108m
14.光和声音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它们的传播速度(  )
A.光速变大,声速变小 B.都变小 C.都变大 D.光速变小,声速变大
1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环日食”天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
C.晴天的午后,树底下的光斑的形状与树叶缝隙的形状一定相同
D.用黄光照射在穿红衣服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演员穿的是黄衣服
二、填空题
16.“当地球遮住太阳的光线,月亮便走进了地球的阴影…”,这是某影片中的台词片断,他描述的是______现象(选填“日食”或“月食”),此现象可以用______原理来解释,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km/s。
17.2020年6月21日出现的罕见日环食现象,在我国多地都可以看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_______现象;下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
18.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会投下影子,而且从早到晚影子的方位在不断地改变着如图为我国古代的种“时钟”﹣﹣日晷,它就是利用这原理来计时的,影子是由于 ________形成的,从早晨到晚上日晷晷针的影子在 _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19.生活中处处皆有物理知识。通过门缝往外看,眼睛离门缝越______(填“远”或“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可以用来______解释。
20.自制针孔照相机在外套筒的一端蒙上带孔的黑纸(图甲),在内套筒的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当光屏(图乙),把内套筒装入外套筒中(图丙)。小明使用针孔照相机时,眼睛应对着______(选填“小孔”或“塑料薄膜”)观察窗外的景物,将看到窗外景物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间的距离,看到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综合题
21.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请在甲乙两图中代表光线的直线上标出箭头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____.
(2)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______
A.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甲正确,乙不正确 D.乙正确,甲不正确
(3)根据他们所运用的方法,你在评价他们的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时,主要是看____
A.画图是否认真
B.图上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应该控制的变量
C.画图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是否正确
22.阅读《赵友钦和他的实验楼》并回答问题。
赵友钦和他的实验楼
我国古代典藉《墨经》中记录了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的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并且运用光沿直线传播对小孔成像做出了科学解释。元代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赵友钦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小孔成像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在《革象新书》当中。赵友钦在浙江龙游鸡鸣山筑观星台,建造了小孔成像实验楼。实验楼是两间两层楼房,每间楼下各挖一口直径为4尺的圆井,右井深4尺,左井深8尺。左井里放一张4尺高的桌案。把两块直径4尺的圆板上钉一千个铁钉做蜡烛签,实验时点燃一千支蜡烛,做为圆面形光源。井口的地面上覆盖两块直径5尺的圆板,板心各开方孔一个,左边孔的边长大约1寸,右边孔的边长大约1.5寸,用楼板做为呈接像的光屏(像屏),如图所示。赵友钦利用这个实验楼和他设计的装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模拟和对比研究,他的部分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实验1:把左边房间内的蜡烛放在桌面上,右边房间内的蜡烛放在井底,点燃井底的蜡烛,观察到左、右两个房间内的烛光穿过小孔后在像屏上都形成圆形像,但是左边像屏上的像较暗,右边像屏上的像较亮。
实验2:保持两房间内光源的位置跟实验1中的相同,熄灭右井中东边的500支蜡烛,右井上方像屏上的像缺了西边的一半。右井中只点燃疏密相间而匀称的二三十支蜡烛,在右井上方像屏上出现互不相连的二三十个方形的像,这些像整体上排列成圆形。在左井中只点燃中心的一支蜡烛,见到像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方形像。
实验3:保持两房间内光源的位置跟实验1中的相同,撤去两井上所盖的圆板,另做两块直径1尺多的圆板,在右板中心开一个边长4寸的方孔,在左板中心开一个边长5寸多的等边三角形孔,各以绳索把圆板吊在楼板底下井的正上方,而且做到圆板在空中的高低位置可调,仍以楼板为像屏。当圆板的处于某一位置时,在左边像屏上的像是三角形,在右边像屏上的像是正方形。
赵友钦在这座实验楼里进行的实验涉及几何光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他从观察到的事实出发,采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实践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1)在实验1中观察到左、右两个像屏上的像的明暗不同,这是因为______;
A.光源不同
B.孔的大小不同
C.孔到楼板的距离不同
D.井深不同
(2)小孔成像时,像跟物相比上下左右都颠倒,文章中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文字是______;
(3)利用实验3中的装置,还可以完成哪些跟小孔成像有关的探究活动?(列举一例)
______。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食
日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当天为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其二,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叫“钻石环”.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贝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 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384 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言,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1)日食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型例证.
(2)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测者处于________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
(4)为什么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很短___________ ?
24.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的缘故.
(2)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_______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名称)
(3)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____,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25.晴天正午,小健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______ (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你选用______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健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__(可靠/不可靠).
(3)小健的同桌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另外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
(4)小健知道了光斑的成因后,又动手制作简易的针孔相机,他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图戊所示.
小健用针孔相机观察校园内旗杆顶上的国旗,如图己所示.则他在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国旗的形状是 ( )
(5)小健把针孔相机靠近旗杆顶上的国旗进行观察,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国旗的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6)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6.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看到了本世纪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在上海和杭州地区,人们可以“享受”到大约5~6分钟的日全食时间:
(1)如图所示是发生日食时地球、太阳、月亮的位置,其中A是_________。
(2)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_________。
A. B. C. D.
(3)日食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形成的。
(4)若纸盒上的小孔变为三角形,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________。
A.三角形 B.圆形 C.月牙形 D.无法判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故B正确;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
【详解】
A.由于真空无法传播声音,在月球表面上的两位宇航员不通过其它工具,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故A错误;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烛焰会随着音乐“跳舞”,说明声音能够传播能量,故B正确;
C.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先看到发令枪冒烟,而后听到发令枪的枪声,故C错误;
D.由于声音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所以运动员的头部处于水中时也能听到音乐声,故D错误。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解: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固体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影”形成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障碍物被挡住,形成了阴影区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解析】
【详解】
A.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结石,证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
【详解】
A.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
B.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成的是倒立的像,故C正确;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详解】
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3×108m/s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故C正确;
D.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A.半透明纸上成的是烛焰倒立的实像,故A项错误;
B.小孔成像所成像是倒立的实像,是倒立的烛焰的形状,故B项错误;
C.增大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像会变小,向右拉动内筒,像会变大,而同时增大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并向右拉动内筒,像可能变小也可能变大,故C项错误;
D.其他不变,仅移动内筒,即物距不变,像距变大或变小,既可成放大也可成缩小的像,故D项正确。
故选D。
8.B
【解析】
【详解】
小林同学晚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从路灯经过头顶的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短,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从路灯经过头顶的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小,影子越来越长,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
【详解】
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解析】
【详解】
A.人脸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
C.扫描仪获取的信息,是人脸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成像之后,通过软件识别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转换为数字信号,故C正确;
D.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肤色有差异,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故D错误.
11.C
【解析】
【详解】
A.树林中的透过的柱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光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手影是手挡住了光线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解析】
【详解】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合3×105km/s,故A正确;
B.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B错误;
C.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D.光年指光在一年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所以是长度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13.A
【解析】
【详解】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
s=vt=3×108m/s×500s=1.5×1011m
故选A。
14.D
【解析】
【分析】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详解】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一些,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所以,光从空气传到水中,速度变小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以,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速度变大了。故选D。
15.A
【解析】
【详解】
A.金环日食,是因为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部分光线,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都有关,成的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故B错误;
C.晴天的午后,树底下的光斑是由于孔成像形成的太阳的像,其形状与树叶缝隙的形状无关,故C错误;
D.因为红衣服只能反射红光,其他的色光被它吸收,所以用黄光照射在穿红衣服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演员穿的是黑衣服,故D错误。
故选A。
16. 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
【详解】
[1][2][3]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当太阳、地球、月亮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而且地球在中间,那么月球会进入地球的影子区域形成月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km/s。
17. 直线传播 甲
【解析】
【分析】
【详解】
[1]日食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甲图中月球在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到地球的光线,导致人们看不到太阳,是日食现象;乙图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而地球又在它们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到月球的光线,月球不能反射太阳光,所以人们也就看不到太阳,是月食现象。
18. 光的直线传播 顺时针
【解析】
【详解】
[1][2]“日晷”就是利用观察其日晷晷针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而形成的,故“日晷”是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来计量时间的;晷针垂直于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物体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所在方位相反,晷针影子与太阳的升落移动相好相反,晷针影子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19. 近 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
【详解】
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外面物体的光通过门缝进入人的眼睛时,由门缝的两边和眼睛就会形成一个区域,即下图中有OA和OB形成的区域∠AOB,也就是观察的范围;从图中可发现眼睛的位置(O)离门缝越近时,∠AOB越大,即观察的范围越大。
20. 塑料薄膜 倒立 变大
【解析】
【详解】
[1]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明亮的室外,塑料薄膜在暗室内,让光线通过小孔进入筒内,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眼睛应对着塑料薄膜观察窗外的景物。
[2]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属于小孔成像,将看到窗外景物倒立的实像。
[3]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间的距离,即把内套筒远离小孔,像距变大,看到的像变大。
21. C 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青蛙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青蛙的眼睛.
(2)画图时要以事实为依据(深度是指水平面往下的竖直高度)
(3)探究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应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只改变井的深度.
考点:探究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
22. B 熄灭右井中东边的500支蜡烛,右井上方像屏上的像缺了西边的一半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1]左边孔的边长大约1寸,右边孔的边长大约1.5寸,两个孔的大小不同,导致左、右两个像屏上的像的明暗不同,故选B。
(2)[2]由材料中“熄灭右井中东边的500支蜡烛,右井上方像屏上的像缺了西边的一半”可知,小孔成像时,像跟物相比上下左右都颠倒。
(3)[3]利用实验3中的装置,探究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距大小是否有关。
23. 光沿直线传播 一是在朔日、二是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 伪本影 因为月球体积比较小,由太阳发出的光线被月球遮挡后形成的影子也比较小而短,影子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
【解析】
【详解】
由文章第一句话:日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可得日食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当天为朔日(农历初一).其二,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由文中“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可得观测者处于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可得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很短的原因是因为月球体积比较小,由太阳发出的光线被月球遮挡后形成的影子也比较小而短,影子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
24. 光的直线传播 升华 液化 振动
【解析】
【详解】
(1)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
(2)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升华,升华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3)发声的物体都要振动,聋哑少女可以通过感知音箱、舞台的振动知道音乐节奏的变化.
25. 不合理 丙 不可靠 A A 变大 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猜想a是光斑是树叶的影子,因为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不是影子,所以不合理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改变孔的形状,观察光斑的形状,所以符合这一条件的是乙和丙卡片;但乙卡片中由于孔太小,实验时现象是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为了选择丙卡片来证实“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而甲卡片孔的形状相同,孔的大小改变,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改变孔的形状,所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孔的形状不同,所以设计的带孔的卡片如图
(3)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4)物体上部发出或反射的光经小孔后射到薄膜的下部,物体下部发出或反射的光经小孔后射到薄膜的上部,左面的光线射到右面,所成像上下和左右均相反;所以看到国旗的像应为A图
(5)小华把针孔相机靠近旗杆顶上的国旗,国旗与小孔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所以成的像变大
(6)图1实验说明:在光屏与小孔的距离相同的条件下,如果孔较小,通过孔形成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如果孔太大,通过孔形成的光斑不再是小孔成像现象,而是影子的原因,则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图2与图3实验说明:在孔的形状一定的条件下,
如果光屏与小孔的距离较近,通过孔形成的光斑不再是小孔成像现象,而是影子的原因,则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如果光屏与小孔的距离较远时,通过孔形成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由上可知:A、B、D正确;
小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无关;故C选项错.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26. 月亮 D 光的直线传播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发生日食,就是太阳被月亮给挡住了,即月亮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因此A是月亮,B是地球。
(2)[2]小孔成像时像是倒立的实像,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3]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4]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故纸盒上的小孔变为三角形,像的形状不会变化,因此像的形状仍然是月牙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