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选择题
1.《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游览顺序 D.四季顺序
2.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系(xì)绳子 稍(shāo)微 蜿(wǎn)蜒
B.漆(qī)黑 上源(yuán) 盘曲(qǔ)而上
C.浙(zhè)江 仿佛(fú) 呈(chéng)粉红色
D.一簇(cù) 臀部(tún) 狭窄(zǎi)
3.如果你想坐游船、玩石窟,但游玩时间又较为紧迫。哪条路线最适合你?( )
①探秘精华游:北大门→跑马场→环溪索桥→命名记→35号石窟。(原路返回)
②探秘体验游:北大门→跑马场→环溪索桥→命名记→2号石窟→35号石窟。(原路返回)
③探秘观光游:北大门→跑马场→环溪索桥→命名记→35号石窟→2号石窟→天鹅湖→24号石窟→西大门。(或返回至北大门)
④休闲半日游:西大门→24号石窟→天鹅湖。(原路返回)
A.探秘精华游 B.探秘体验游 C.探秘观光游 D.休闲半日游
4.下列句子中说明方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B.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C.鲸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D.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
5.对下列广告语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门锁广告——夫当关,万夫莫开。(夸张)
B.献血广告——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比喻)
C.推普广告——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对比)
D.照相机广告——你只要压一下按钮,其余的由我负责。(拟人)
二、填空题
6.比一比,再组词。
蜿( ) 杜( ) 臀( )
豌( ) 肚( ) 臂( )
7.照样子,写词语。
示例:或浓或淡
_______ ______ _______
示例:蜿蜒 笔直
扩大_______ 漆黑 _______
形容时间短暂的三字词语
一刹那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怀着好奇心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太阳慢慢地上升。(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1)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花朵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叶子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文精彩回放。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0.联系上下文,给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1)拥挤( )
A.人挤在一起 B.地方相对小
(2)突兀森郁( )
A.突然,感到很惊奇 B.高耸直立,阴暗
11.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12.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________洞,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____________。
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 ) 黑暗( )
14.洞内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内洞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打“√”。
A亮( ) B黑( ) C大( ) D小( ) E奇( )
16.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它们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画“ ”的句子改为“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值得观赏”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要对学过的文章非常熟悉,包括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这文学常识等。在本题中《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
2.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字的读音,要注意区分易错字的读音。在本题中,读音全部正确的是C项。
A项:系——jì 蜿——wān B项:盘曲qǔ——qū D项:狭窄zǎi——zhǎi
3.C
【详解】
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结合游览路线,选择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多参观经典的路线。
故答案为C。
4.C
【详解】
此题考查对句子说明方法的理解辨析能力。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常用的说明方法,学习并掌握说明方法的含义和作用。
A.打比方,把洞口比作桥洞。
B.打比方,把水柱比作喷泉。
C.作比较,将鲸的舌头的重量和猪的重量作比较。
D.打比方,把城墙比作马路。
5.C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应用。
A、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方法。题中把门锁夸张化,以达到门锁的质量很好。正确。
B、打比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题中把“血”比作“源泉”和“桥梁”。正确。
C、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题中句子的前半句“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与下半句“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而且句子表达的意义是对称,表达了相对的意思。而且句子中“说”和“用”、“迎”和“送”都是相互对应的词语。这是对偶修辞手法的使用。错误。
D、拟人是指把物(包括事物、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题中把照相机说成“我”,“我”是人称代词,表示第一人称。正确。
故答案选C。
6. 蜿蜒 杜鹃 臀部 豌豆 肚皮 手臂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7. 或大或小 或深或浅 或高或低 缩小 明亮 转瞬间 霎时间 转眼间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按要求填写恰当的词语,要注意审题,看清楚例词的格式,如本题中的例词分别为或A或B、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以及形容时间短暂的三字词语,填写相关词语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结构符合要求,其次平时多注意积累,增大词汇量,所填词语要符合生活常识和逻辑,主要不要写错别字。
8. 这是伟大的奇观。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又快结束了。 我仰卧在小船里。
略
9.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这难道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是的。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颐和园是公园。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略
10. B B
11.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12. 外 外洞很大
10.考查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①“一定不觉得拥挤”,这里的“拥挤”是指地方相对小。故选B。②突兀森郁:在本文中指山高耸直立,阴暗。故选B。
11.考查了学生对于比喻句的辨析。“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本句中,将“外洞”比作“大会堂”,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1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最后一句“这是外洞。“可知,本语段描写了外洞。结合画线句子中“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可体会到外洞的宽阔,面积之大。
13. 观赏 昏暗
14. 黄龙 青龙 石钟乳 石笋
15.黑√ 大√ 奇√
16. 形状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17.不好。原句用“即使”这个关联词强调了这些石钟乳、石笋就算不被具体比作什么也值得观赏,是为了表现石钟乳和石笋自身就很吸引人,改后就失去这层含义了。(答案不唯一)
13.
此题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能力和辨析词语含义能力。观看:观察、看见。近义词可以根据“观”字或者“看”字来找。根据全文可知,文章末尾的“观赏”可作为近义词选择。昏暗:黑暗、不清晰。根据全文可找到“昏暗”作为近义词。
14.
此题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可知,有“黄龙、青龙、石钟乳、石笋”。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概括能力。需要根据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根据“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可知内洞很黑;根据“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可知内洞很大;根据文章对洞内的景物的描写,可知景色奇美。
16.
此题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可知石钟乳和石笋的特点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17.
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分析、鉴赏能力。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法,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原句运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加强了语气,更能体现出景物的奇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