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标准】
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周恩来在会中提出的方针等基础知识;
回顾建国初期国家面临的局势及观看视频,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认识到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了解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难点: 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
巩固基础
外交环境
(1)建国初:同 苏联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 态度,实行 外交孤立 政策,。
二、外交政策
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 周恩来 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 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3)发展: 1953 年,周恩来分别与 印度 、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4)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基本准则 。
2.万隆会议:
(1)召开: 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 万隆 召开的亚非会议。
(2)地位:这是 第一次 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结果: 周恩来 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 合作 。
合作交流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指什么?
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学以致用
1.1950年2月中国与苏联缔约谈判中,周恩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坚持中方立场让苏联代表“感到很惊讶”,他们甚至发出中苏“还算什么同盟者呢?”的质问。周恩来的坚持,表明新中国
A.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建立了联合反霸统一战线
2.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经历了风雨洗礼,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声音愈发自信而响亮。然而,我国外交事业刚刚起步时,情况却是异常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B.中国经济比较落后,影响力较小
C.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D.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
3.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 )
A.只注重与近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孤立封锁
C.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 求同存异原则 B 互不侵犯原则 C 平等互利原则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内容有(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7.一个美国记者在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8.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9.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 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与如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10.某中学八年级同学进行“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主题探究,下列各项中与此主题有关的是
①出席雅尔塔会议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出席万隆会议 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从1949年到2019年,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70年岁月峥嵘,70年谱写华章。回首与凝望,我们风雨兼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军越过北纬38°线,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迅速组成部队入朝参战。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请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入朝作战的部队名称。中国军队开始人朝作战距今(2020年)约多少周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依据这部法律,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1978年对农村生产关系又做了怎样的调整?
材料三:“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3)材料三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材料四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成就,联系所学,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
(5)20世纪50年代在取得工业建设成就的同时,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请你写出这一时期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和原则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实现中国梦走向新征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青年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和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被赋予了新的责任与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课堂小结】
学以致用
1-5:BDBDD ; 6-10: ABDAC ;
11.(1)中国人民志愿军;70周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实施“一五”计划。
(4)武汉长江大桥。
(5)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