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 9.2 液体的压强
一、单选题
1.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内部压强的特点,下列做法能使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的是( )
A.将探头在水中的位置向上移动
B.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仅改变探头方向
C.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动,向杯中加入适量水,使水面到A位置
D.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动,从杯中取出适量水,使水面到 B位置
2.一个未装满水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然后反过来倒立放 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两次放置时,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F甲 和 p甲,乙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F乙和 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F甲>F乙
3.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甲液体 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 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无液体溢出)
A.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B.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C.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甲、乙
D.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4.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如图所示,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
A.木桶的粗细 B.木桶中水的质量
C.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5.在一个盛满液体的容器中,如图所示放一个木块,木块漂浮在液面上,已知木块重5牛顿,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将( )
A.增大5N B.不变 C.减小5N D.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甲乙液体的质量相等,则A点的压强等于B点的压强
B.若甲乙液体的质量相等,则C点的压强小于D点的压强
C.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
D.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液体的质量
7.如图所示,两个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底面积SA>SB,两个容器内分别盛有液体A、B(mA<mB)。若抽出相同深度的A、B液体,液体对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和,液体压力变化量分别为和,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盛有水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容器甲中抽出部分水、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乙,使容器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若容器甲中剩余的水和乙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体积分别为V甲、V乙,则( )
A.m甲>m乙,V甲>V乙 B.m甲>m乙,V甲<V乙
C.m甲<m乙,V甲<V乙 D.m甲<m乙,V甲>V乙
9.水平桌面上放着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容器,放置情况如图所示,分别装满同种液体,其中A点到甲容器顶部的距离和B点到乙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A、B两点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A、p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为F甲、F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A=pB,F甲>F乙 B.pA=pB,F甲=F乙
C.pA
F乙
10.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高度均为h的液体,则甲、乙液体的密度ρ以及各自剩余质量m的关系是( )
A.ρ甲>ρ乙,m甲>m乙 B.ρ甲>ρ乙,m甲<m乙
C.ρ甲<ρ乙,m甲>m乙 D.ρ甲<ρ乙,m甲<m乙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所示,A、B两容器内盛着液面相平的水,两容器间用一斜管相连,当开关K打开后,水将_______(选填“由A流向B”、“由B流向A”或“不流动”);图乙为液压机原理图,液压机内装有同种液体,活塞A、B的面积SA∶SB=1∶6,当用50N的力作用在活塞A上,活塞B能举起_______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活塞重力)
12.小梦、小明分别住在同一栋楼同一单元的3楼和5楼,家里浴室都装有同种淋浴头。当他们只打开冷水阀门,且将阀门调到最大,淋浴头喷水情况如图甲、乙。则图_______是小明家的淋浴头喷水情况,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均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分别倒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______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______p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9:10,把它们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x的物体A,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且使物体A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甲对桌面的压强和乙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随截取长度x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0.9×103kg/m3,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15.如图所示,A、B两个高度相等,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相等,则两夜体密度关系ρ甲___________ρ乙,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关系p甲___________p乙。若在两容器中再倒入原液体至倒满,则容器底受到压力的增加量ΔF甲___________Δ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综合题
16.请阅读《潜龙三号》并回答问题.
潜龙三号
2018年4月20号,我国最先进的无人无缆潜水器“潜龙三号”在南海成功首潜,它进入海面后以50m/min的速度下潜到达设定的3750m深度后,开始按设计路径巡航测量.潜水器在海底航行里程24.8km,其间下潜最大深度达3955m.
“潜龙三号”长3.5m、高1.5m、质量1.5t,外形像一条橘黄色的“胖鱼”,呈立扁鱼形,如图所示.别看它长得“萌”,但本领可不小.在深海复杂地形进行资源环境勘查时,具备微地貌成图探测、温盐深探测、浊度探测、海底照相等功能.小“胖鱼”的4个“鳍”是4个可旋转舵推进器,靠操控推进器可完成灵活前进后退、转动等动作;“尾巴”上安装的是磁力探测仪;“嘴巴”是前视声呐,可以将潜水器采集的声学数据转化为图象,用以识别障碍物和周边环境,随后在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自主转动和躲避,保障自身安全和正常作业.它的非回转体立扁鱼形设计,有利于减小垂直面的阻力,便于潜水器在复杂海底地形中垂直爬升,也可以增强水面航行能力.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潜龙三号”外观“立扁鱼形设计”的最主要的目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有利于减少垂直面的阻力,并增强其水面航行能力
B.可以增大“潜龙三号”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便于其在水中上浮
C.可以减少海中大型鱼类对“潜龙三号”的攻击
D.可以提高“潜龙三号”在深海中的抗压水平
(2)“潜龙三号”在上文记述的海底航行过程中,受到的海水的最大压强约为_____
A.4×105Pa B.4×106Pa C.4×107Pa D.4×108Pa
17.阅读“RO反渗透膜原理”,回答第35题.
RO反渗透膜原理
反渗透,英文为Reverse Osmosis,它所描绘的是一个自然界中水分自然渗透过程的反向过程.早在1950年美国科学家DR.S.Sourirajan无意中发现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从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几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他由此而产生疑问:陆地上由肺呼吸的动物是绝对无法饮用高盐份的海水,那为什么海鸥就可以饮用海水呢?这位科学家把海鸥带回了实验室,经过解剖发现在海鸥嗉囊位置有一层薄膜,该薄膜构造非常精密.海鸥正是利用了这层薄膜把海水过滤为可饮用的淡水,而含有杂质及高浓缩盐份的海水则被从口中吐出.这就是以后逆渗透法(Reverse Osmosis 简称 R.O)的基本理论架构.
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薄膜称之为理想半透膜.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例如淡水)和浓溶液(例如盐水)分别置于半透膜的两侧时,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动,这一现象称为渗透.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一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即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浓缩,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理工艺中.反渗透膜的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比反渗透膜孔径大的溶解盐类、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利用反渗透原理进行水提纯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反渗透膜能截留直径大于0.0001微米的物质,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要将自来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阻隔,并使之无法通过反渗透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反渗透膜的孔径要达到___________以下.
(2)图甲中容器两侧液面在自然状态下液体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选填“从纯水到盐水”或“从盐水到纯水”).
(3)图乙中两侧液体静止达到液透平衡.如果左右两容器横截面积均为100cm2,要实现反渗透,需要在图甲中_________液面(选填“纯水”或“盐水”)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至少是多大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g=10N/kg,ρ盐水=1.03×103kg/m3)
(4)RO反渗透是当前最先进的净水分离技术,请举出一个它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_______________.
18.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我国白鹤滩水电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按设计,水电总库容206.27亿立方米,混凝土双拱坝最大坝高289米,顶宽13米,最大底宽72米.电站左岸、右岸地下厂房共有16台水轮发电机组.建成后具有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
(1)水电站库区建成后,该地区空气湿度会增大,这与水的___________(填物念变化名称)有关.
(2)从压强角度分析说明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筑成“上窄下宽”的好处_________.
(3)水电站枢纽最大总泄洪量约为42000立方米/秒,泄洪6分钟即可装满一个西湖.若以最大总泄洪量泄洪,6分钟内所泄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________
19.请阅读《探海神器﹣﹣“蛟龙”号》回答32题.
探海神器﹣﹣“蛟龙”号
2012年6月24日是个伟大的日子!“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潜7020米新纪录诞生,“神舟九号”宇宙飞船与“天宫一号”手动交会对接成功,“蛟龙”与“神九”互致祝福,进行了穿越海天的对话,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伟大梦想!
目前,“蛟龙”号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蛟龙”号的形状外观如图所示.这次深潜纪录的创造反映了“蛟龙”号许多高端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其中之一是悬停定位和自动航行.由于不同海域、不同深度的海水密度不同,“蛟龙”号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变化的.
浮力的变化要靠压载铁来平衡,所谓“压载铁”,就是给“蛟龙”号增加重量的铁块.“蛟龙”号海试团队用周密的数学模型,能根据在不同海域测得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等参数精确地计算下潜时所需要的“压载铁”重量.
“蛟龙”号挂好所需压载铁,注水下潜,当下潜至预定深度时,“蛟龙”号能克服自身晃动、海底洋流等内外干扰,通过适时抛掉一定数量的压载铁,利用相关技术实现悬停.此外,“蛟龙”号还具备自动定向、定高、定深三大功能,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动航行,在已公开的消息中,尚未有国外深潜器具备类似功能.当完成工作后,潜航员再抛掉适量的压载铁,实现上浮.可见,无论是下潜,悬停,还是上浮,压载铁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祝愿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在太空向“蛟龙”号的祝贺,道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心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海水的密度均匀,“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的压强逐渐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加速下沉的“蛟龙”号,若在经过某一密度均匀的海水区域时,迅速抛掉部分压载铁,使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不考虑海水的摩擦阻力)则“蛟龙”号最终将_____.(选填“急速加速下沉”、“减速下沉”或“匀速下沉”)
(3)在“蛟龙”号悬停时,抛掉适量的压载铁.请根据“蛟龙”号的受力情况分析其运动情况.(可画受力示意图辅助说明)
( )
(4)鱼类体内有鱼鳔,鱼通过改变鱼鳔的体积,可以轻易的改变自身的沉浮.鱼能控制自身的沉浮,主要是通过改变_____.
A.所受的浮力 B.所受的重力 C.液体的密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将探头在水中的位置向上移动,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减小,根据公式可知,所受水的压强减小,即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所以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仅改变探头方位,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动,向杯中加入适量水,使水面到A位置,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增大,根据公式可知,所受水的压强增大,即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故C符合题意;
D.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动,从杯中取出适量水,使水面到B位置,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减小,根据公式可知,所受水的压强减小,即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ABC.水的密度不变,根据可知,甲的深度大,故甲杯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大于乙杯中水对杯底的压强,故C正确;AB错误;
D.甲杯是上宽下窄,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而乙图中容器上窄下宽,水对杯底的压力大于重力,水的重力不变,故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小于乙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设图中甲容器中液体密度 、高度 、底面积 ;图乙容器中液体密度 、高度 、底面积 . 液体对两容器底压强相同,即: ,由图可知 , ,所以 ,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质量m的液体后,液体甲对容器底减少的压强 ,液体对乙容器底减少的压强 ,因 ,所以.此时液体甲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液体乙对容器底的压强.选项A错误. 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体积V的液体后,液体甲对容器底减少的压强 ,液体乙对容器底减少的压强 ,因 ,所以 .此时液体甲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液体乙对容器底的压强.选项B错误. 两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h的液体后,液体甲对容器底减少的压强,液体乙对容器底减少的压强 ,因 ,所以 .此时液体甲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液体乙对容器底的压强.选项C错误. 两容器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V液体后,液体甲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 ,液体乙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 ,因 ,所以 .此时液体甲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液体乙对容器底的压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4.C
【详解】
由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即木桶里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
在一个盛满液体的容器中,放入一个木块,木块漂浮在液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得,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木块的重力等于液体被排开的重力,说明木块放进来后,容器的内的物体总重力大小不变,容器是柱形容器,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内物体的重力,因此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将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
AB.如图所示,,若甲乙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密度公式可知,。两容器向左突出的部分体积相同,则甲向左突出的部分的液体质量小于乙突出部分液体的质量,甲乙液体的质量相等,所以直柱部分甲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的质量,直柱体容器内液体对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故,由受力面积相同,则,而A、B到底部分的高度是一样,由公式,即A、B以下的部分的压强关系为,故A、B上方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即A点的压强大于B点的压强,同理C、D到底部的高度是一样的,则C点的压强大于D点的压强,故AB错误;
CD.如图所示,,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由于底面积相同,,即直柱体部分液体的质量是相等的。由公式可知,,两容器向左突出的部分体积相同,则甲向左突出的部分的液体质量小于乙突出部分液体的质量,甲乙直柱体部分液体的质量是相等的,所以甲容器内液体的总质量小于乙容器内液体的总质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
7.D
【详解】
根据题意,如图,hA>hB,底面积SA>SB,mA<mB,根据密度公式可得
,
故。由液体压强公式可得
,
所以。
由于液体质量是均匀的,抽出相同高度h,则抽出的质量为
,
又hA>hB,mA<mB,故。柱形容器液体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故。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圆柱形容器甲为轻质容器,质量可以忽略,因此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就等于水的重力产生的压强。因为,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当抽去部分质量后,容器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所以剩下的质量
甲容器中水产生的压强
乙对地面的压强
因为甲乙压强相等,所以
由图可知乙更高,因此
所以,剩下的体积
其中
所以
故选C。
9.D
【详解】
由图可知,A点的深度小于B点,容器内装满同种液体即液体的密度相同,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可知,A点的压强小于B点的压强,即pAF乙。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容器为规则柱状体,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相同可知两种液体重力相同,两种液体质量相同,由甲的体积较大可知,甲的密度较小,即ρ甲<ρ乙;
两种液体质量相同但甲液体高度较大,则相同高度时乙的质量较大。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高度均为h的体,则抽出的乙的质量大,则剩余的质量m甲>m乙。
综上所述,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不流动 300
【详解】
[1]由图可知,当开关K打开后,容器A、B的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因此容器A、B构成了连通器;由于两容器内都装有水,并且水面相平,所以打开阀门水不会流动。
[2]因为两边压强相等,根据得到
所以B活塞上的力为
活塞B能举起物体的重
G=F′=300N
12. 甲 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详解】
[1]甲图,因为小明在5楼,属于高层,高层深度小,压强小,压力小,故选甲。
[2]理由是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深度指的是最高液面到所在楼层的距离。
13. 大于 等于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容器内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根据知,水和酒精的重力相同,由于甲容器是柱状容器,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即
由图知,乙容器的容器底小于容器口,有一部分酒精压在容器侧壁上,所以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酒精的重力,即
因为
所以
[2]又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两容器的质量和液体的质量都相等,两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所以,由
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14. 18:5 0.5×103
【详解】
[1]由图丙知,截取前,甲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4p0,此时,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据 知
F甲=G甲=m甲g=4p0S甲
所以,甲的质量
放入甲截取部分前,乙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0,即
乙的质量
所以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
[2]由图丙知,当甲截取长度为20cm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为2p0,而甲是圆柱体,可据p=ρgh得
2p0=ρ甲g(h甲-0.2m),4p0=ρ甲gh甲
解以上两式得,甲的高度为
h甲=0.4cm
甲截取出长度为20cm的那部分的体积
VA=S甲×0.2m
甲截取部分浸没乙液体中时,液面上升的高度
据p=ρgh得
,p0=ρ乙gh乙
解以上两式得,乙中液体的深度为
h乙=0.18cm
据 得
即
0.9×103kg/m3: ρ乙=9:5
所以,乙的密度
ρ乙=0.5×103kg/m3
15. 小于 小于 小于
【详解】
[1]由题知,容器是薄壁圆柱形容器,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则甲、乙两种液体原来的重力相等,由得,甲、乙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根据
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即
[2]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压力相同,根据可知
[3]由图可知:A、B 两个容器高度相等、甲液体的液面高于乙液体的液面,且乙液体的液面在容器的一半高度以上;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再倒入原液体至倒满,此时乙液体的总质量一定大于甲液体的总质量;则倒入的质量m甲一定小于m乙;由于容器底受到压力的增加值
所以容器底受到压力的增加值△F甲一定小于△F乙。
16. A C
(1)根据材料中“立扁鱼形设计,有利于减小垂直面的阻力,便于潜水器在复杂海底地形中垂直爬升,也可以增强水面航行能力”可得出结论;
(2)已知最大深度达3955m,利用p=ρgh可求得受到的海水的最大压强.
【详解】
(1)流体阻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形状有关,立扁鱼形设计(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的受到的阻力较小,因此“潜龙三号”外观“立扁鱼形设计”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有利于减少垂直面的阻力,并增强其水面航行能力,故选A;
(2)最大深度h=3955m,则受到的海水的最大压强:
;
故选C.
17. 0.0001(10-4 )微米(μm) 从纯水到盐水 盐水 10.3N 海水淡化、净水机、制药等
【详解】
(1)根据反渗透膜能截留直径大于0.0001微米的物质可知,反渗透膜的孔径要达到0.0001微米以下.
(2)由题意可知,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动,这一现象称为渗透,所以图甲中容器两侧液面在自然状态下液体的流动方向是从纯水到盐水;
(3)由于图乙中两侧液体静止达到液透平衡,且右侧液面比左侧液面高出h1=10cm;而在图甲中盛盐水一侧可利用液体的压强太小,所以需要在图甲中盐水液面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才能使得盐水向纯水流动;施加的压力:F=p1S=ρ盐水gh1S=1.03×103kg/m3×10N/kg×0.1m×10 2m2=10.3N;
(4)RO反渗透是当前最先进的净水分离技术,它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有:海水淡化、净水机、制药等.
18. 汽化 见解析所示 见解析所示
【详解】
(1)水电站库区建成后,水面增大,因为水会不断汽化,即向空气中蒸发大量水蒸气,所以该地区空气湿度会增大,即空气湿度增大与水的汽化有关.
(2)从压强角度分析说明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筑成“上窄下宽”的好处:
从坝体对坝基的作用看,下宽的坝体,受力面积大,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减小对地基的压强;
从液体压强的特点看,越深水产生的压强越大,所以下宽的坝体可以抵御更大的压强.
(3)最大总泄洪量约为42000立方米/秒,6分钟泄洪量体积为:
;
水的质量为:
.
【点睛】
重点是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注意求密度时,先求出泄洪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式计算质量.
19. 变大 匀速下沉 “蛟龙”号将上浮 A
【详解】
(1)“蛟龙”号下潜的过程中,海水密度不变,深度增加,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
(2)抛掉部分压载铁,使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不计水的阻力,受的是平衡力,它将保持原状态做匀速下沉运动;故选C;
(3)在“蛟龙”号悬停时,浮力等于重力,此时抛掉适量的压载铁,重力减小,浮力不变,浮力大于重力(如图所示:) “蛟龙”号将上浮.
(4)鱼体内的鱼鳔里面是空气,改变体积时不会改变自身质量,但是可以改变自身的体积,改变排水量,从而达到改变浮力的目的,控制自身的沉浮,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