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三册9.1电荷 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9.1电荷 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0 23: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9.1 电荷
一、单选题
1.关于元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一个质子 B.元电荷就是一个电子
C.元电荷就是一个一价离子 D.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
2.关于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由于摩擦产生了电子
B.金属间的接触起电是因为自由电子发生转移
C.带正电的金属小球能够利用静电感应使得干燥的木头带电
D.干电池能够源源不断为电路提供电流,所以干电池能够产生电荷
3.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1.60×10-19C B.8.00×10-19C
C.-2.50×10-19C D.-1.60×10-10C
4.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手握绝缘柱,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时,可以观察到(  )
A.导体A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张开的,导体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
B.导体A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导体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张开的
C.导体A、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是闭合的
D.导体A、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是张开的
5.小华在学习元电荷(e=1.6×10-19C)知识的时候,他发现有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据中的(  )
A.4.4×10-19C B.4.6×10-19C C.4.8×10-19C D.5.0×10-19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称为元电荷
B.电荷量e=1.6×10-19 C称为元电荷
C.元电荷也可作为电荷量的单位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数值
7.和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带的正电荷。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在摩擦前和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转移到了
C.在摩擦后一定带的负电荷
D.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个电子
8.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张开。对上述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B.金属箔片的起电方式是感应起电
C.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金属箔片与金属球带异种电荷
9.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发生转移的是(  )
A.质子 B.原子核 C.电子 D.电子和质子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
B.元电荷有正、负之分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
D.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为元电荷的205.5倍
1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1C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12.用验电羽、感应起电机等可以组成一个模拟电场形状的实验。如图是某次实验中验电羽的一种形状,则两个验电羽(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异种电 D.可能只带正电
13.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5.将一束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细条散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
B.撕成细条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
C.撕成细条后,由于空气浮力作用使细条散开
D.细条之间相互感应起电,相互排斥散开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在+Q形成的电场中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和B。均放在绝缘支座上。若先将+Q移走,再把A、B分开,则A为_____电;若先将A,B分开,再移走+Q,则A为_____电。(填正、负、不带)
17.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_和______。
18.如图所示,导体棒AB靠近带正电的导体Q放置。用手接触B端,移去手指再移去Q,AB带何种电荷______。若手的接触点改在A端,AB带何种电荷______。
三、解答题
19.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并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都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把C移近导体A后,用手摸一下B导体,观察到什么现象?
20.某同学在探究静电感应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将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球都不带电。若使B带电,该同学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
21.如果不断地用塑料梳子去梳理干净、干燥的头发,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头发中有头屑,这样能梳掉吗?试说明原因.
22.关于电荷,小明有以下认识:
A.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
你认为他的看法正确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元电荷表示的是最小的电荷量,而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元电荷不是质子,A错误;
B.元电荷表示的是最小的电荷量,而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元电荷不是电子,B错误;
C.元电荷表示的是最小的电荷量,而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元电荷不是一个一价离子,C错误;
D.元电荷表示的是最小的电荷量,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A.摩擦起电没有产生电子,只是电子发生了转移,A错误;
B.金属间的接触起电是因为自由电子发生转移,B正确;
C.因为干燥的木头中没有自由电荷,所以带正电的金属小球不能利用静电感应使干燥的木头带电,C错误;
D.电荷不能凭空产生,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A.因为
比值为整数,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
比值为整数,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
比值不为整数,C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
比值为整数,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由静电感应,带正电的C让导体A左端感应带上负点,A左端金属箔也带负电,则导体A、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是张开的。
故选D。
5.C
【详解】
物体的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A.4.4×10-19 C不是1.60×10-19C的整数倍,A错误;
B.4.6×10-19 C不是1.60×10-19C的整数倍,B错误;
C.4.8×10-19 C是1.60×10-19C的3倍,C正确;
D.5.0×10-19 C不是1.60×10-19C的整数倍,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AB.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单位,即没有比e=1.6×10-19 C再小的电荷量了,不能说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称为元电荷,故A错误,B正确;
C.电荷量的单位只能是库伦,故C错误;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A.摩擦前M和N的内部都带电荷,且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目相等,故对外不显电性,故A错误;
BC.互相摩擦后M带1.6×10-19C正电荷,说明失去了负电荷,故电子从M转移到了N,则N带1.6×10-19C的负电荷,故C正确,B错误;
D .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
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B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带负电的橡胶棒和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的带电方式叫接触起电,且验电器整体即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都带负电,故ABD错误;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橡胶棒和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后,两个金属箔片均带负电相互排斥,故金属箔片张开,故C正确。
故选C。
9.C
【详解】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故选C。
10.C
【详解】
AB.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电荷,没有正、负之分,AB错误;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C正确;
D.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的存在说明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
ABC.元电荷是与电子的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但不是电子、质子,也不是表示1C电量,ABC错误;
D.元电荷是自然界最小的电荷量,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从验电羽的形状可知,两个验电羽相互吸引,一定带异种电荷。
故选C。
13.D
【详解】
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甲物体带正电,则乙带负电,若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由于丙物体带电,且带负电,则乙也一定带负电,大小为,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B
【详解】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选B。
15.A
【详解】
塑料捆扎绳与手摩擦带电;塑料捆扎绳上带的是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电越多,排斥力越多,下端散开的就越大,下端散开的就越大,故选A。
16. 不带 负
【详解】
[1]若先移走+Q,此时导体A和B中的电荷又发生中和,不再带电,再把导体A和B分开,同样不再带电,所以此时A不带电,B不带电;
[2]先把导体A和B分开,再移走+Q,导体A和B由于感应起电带上异种电荷,所以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
17. 正电荷 负电荷
【详解】
[1][2]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18. 负电 负电
【详解】
[1][2]金属棒AB在带正电的小球附近时,金属棒AB上的自由电子会向金属棒AB的左边运动,金属棒AB的左端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右端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而当手碰在金属棒AB上,不论是A端还是B端时,因人体和金属棒AB都是导体,会使人体和大地的电子流入金属棒AB;移去手指再移去Q后,金属棒AB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19.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金属箔片闭合
【详解】
用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导体A,发生静电感应现象,小球C将把导体远端的负电荷吸引到近端,故可以观察到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用手摸B,则大地与导体相连,在C和A的作用下大地的自由电子流向B,中和了B导体的正电,故可以观察到B上金属箔片闭合。
20.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见解析
【详解】
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则b球会将a球吸引过来,a与b接触后,a球与b球带上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分开。
21.头发会发生蓬松现象,理由见解析;不能,见解析
【详解】
①头发会发生蓬松现象.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后,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头发之间将因为相互排斥而出现蓬松现象.
②用这种方法是不能梳掉头发中的头屑的,这是因为头发带电会将轻小的头屑吸引在头发上,故不容易梳掉头屑。
22.见解析
【详解】
A.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电荷,故A错误;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错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