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懂得它和这座水上城市的关系。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3.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4. 学会生字、生词,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刚才你们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的?(汽车,电动车......)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经过的马路变成了河道,那咱们出行得靠什么交通工具
(小艇)
这样以小艇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在哪里呢?(边出示图片边介绍威尼斯这座城市)
2.今天我们就跟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一起走进——威尼斯的小艇。(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屏幕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样子驾驶技术重要作用)
三、研读课文
(一)小艇的样子要想了解威尼斯的小艇,我们得先去看看它的样子,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拿起笔画一画,它的样子有哪些特点?在课文中作一下批注。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读一读,交流小艇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2.加点的句子是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了写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把它比作成了“独木舟”。作者为了写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的特点,把它比喻成了“新月”。作者为了写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把它比喻成了“田沟里的水蛇”。
3.指名朗读,齐读。
4.小结:我们在写某一事物特点的时候也要学习作者这种表达方法,这样才能把要写的事物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过渡:小艇的样子很独特,坐在里面会是什么感觉呢?(舒服)
5.出示第三自然段,交流感受,边读边想这种感觉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二)船夫的驾驶技术
小艇的样子很独特,坐在里面很舒服,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么船夫的驾驶技术到底怎么样呢?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写具体的?
(1)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操纵自如......)
(2)把行船环境的关键词找一找,作批注。
(3)船夫为什么会“操纵自如”?(引导:威尼斯是水上城市,开门见水,人人离不开小艇,这叫“熟能生巧”,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4).教授学生朗读的策略。
(三)小艇的重要作用
威尼斯的小艇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那么都有哪些人离不开小艇,他们乘坐小艇去做什么呢?自由朗读五自然段
(1)边读边想:谁坐了小艇?他们坐小艇去做什么?
(2)想想还有哪些人也要坐小艇,他们去干什么呢?
(3)齐读第五自然段。白天人们离不开小艇,夜晚也同样离不开小艇,我们一起去看看夜晚的威尼斯。
(四)、出示第六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威尼斯的夜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师引读:
2.师: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生: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
3.想一想:这一段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热闹、静寂)
4.指导朗读
四、读“阅读链接”看看三位作家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三位作家都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抒发了对威尼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五、推荐阅读
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
评测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水上城市”威 ní()sī(),坐上了船头和船shāo()微微向上 qiào()起的小 tǐnɡ(),小艇上的坐 diàn()柔软舒服,船夫对小艇操 zònɡ()自如。打开船舱的窗 lián(),看到其他小艇上许多孩子在保 mǔ()陪下,可能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也有老人可能是乘坐小艇去教堂 dǎo()告;远处可能是戏院散场了,人们坐上各自 gù()定的小艇,cù()拥在一起的小艇在人们的 huá()笑声和告别声中离开了 mǎ()头。我被这威尼斯独特的风景陶醉了。
二、对下面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A.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B.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河道多。
C.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三.根据课文填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行动轻快灵活,仿佛()。
四.阅读理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一( ) 倒退一( )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手忙脚乱:
(2)操纵自如:
4.“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描写了(动态、静态)的画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创设情境课堂上适时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好的情境,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们的赞叹声中可以看出这为学习课文体会威尼斯的美奠定了基础。通过让学生欣赏威尼斯的风光图片,了解威尼斯的河道多、名胜多、桥梁多、小艇多,整体地了解了这“水上城市”的地理风貌。让学生深切感受威尼斯的确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水城。这对学生了解小艇存在的必然性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对“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的理解并水到渠成。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给学生提供了“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体验“美”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比如:领读、指读、自由朗读、默读、等等,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引导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在“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再鼓励学生用读的方式表示出对小艇的喜爱。通过这样反复的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体会到了“威尼斯的美”,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尤其是明白了“小艇与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
三、朗读的同时,感悟写作方法
本课一个教学的难点就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这篇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作方法一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教师的引导要多一点。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对于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在“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环节大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末段前三个句子是动态描写,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小艇,散开,消失;传来哗笑,告别声。后三个句子是静态描写,写深夜,小艇停泊,水面沉寂,月影摇晃,万物静寂,古城入睡。环境幽静,景象优美、迷人。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描写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紧扣了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