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择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A.根茎(jìng) 洞穴(xué) 哄(hōng)堂大笑
B.暖和(huo) 鲫(jì)鱼 腾(téng)云驾雾
C.昏(hūn)乱 临(lín)时 奔(bēng)流不息
D.违(wéi)抗 仍(rēng)然 摇头晃(huàng)脑
2.选出每组词语中一个下划线字的错误读音( )
A.笨拙(zhuō) B.塞外(sài) C.蝙蝠(biǎn) D.竟走(jìng)
3.下面的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晴朗的夜空 漆黑的夜空 B.揭开秘密 揭露阴谋
C.自由地避开 自由地飞行 D.开展活动 发展科技
4.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是用嘴、耳配合来探路的。
“证明”一词供选择的解释:( )
A.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B.证明书或证明信。
5.下面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但是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B.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来吧!
C.之所以飞机飞行更安全了,是因为驾驶员在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D.因为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所以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
二、填空题
6.辨字组词
蚊________ 竖________ 蝇________ 驶________
纹________ 坚________ 绳________ 使________
7.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量词。
一( )飞机 一( )电线 一( )实验 两( )灯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好。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组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一百多年前。(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实践]根据图片完成练习。
(1)这家店的招牌菜是____________。
(2)这家店的招牌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家店的老板可能姓_________。
(4)爷爷的胃不好,医生嘱咐他不能吃刺激性食物。那爷爷到这家店吃饭合适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
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0.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
11.选文中加点词“终于”说明了( )
A.科学家在研究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B.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很容易被发现
C.科学家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D.科学家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原因
12.联系全文可知,科学家发明了雷达,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_________,通过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________,荧光屏就像蝙蝠的________。
13.你还能针对文段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蝙蝠和雷达》节选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4.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15.读了片段,我知道雷达的天线、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雷达的荧光屏分别对应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同学提出了“‘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的问题,这是从( )角度提出的。
A.联系生活实际 B.针对课文内容 C.课文写法
17.文中“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
18.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这是仿生学。我还知道人们从_______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B项。
A项:根茎jìng——jīng
C项:奔流不息bēng——bēn
D项:仍然rēng——réng
2.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B、D:正确;C:蝙蝠(biǎn——biān)
3.C
【详解】
自由地飞翔、奔跑;
避开应与体现灵敏性的词语进行搭配,比如:敏捷地避开。
4.A
【详解】
考查词语理解。
证明,释义是指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根据文章内容,“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是用嘴、耳配合来探路的。”表明是三次实验的结果表明。故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契合题意。
5.D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关联词。
D项错误,“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和“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之间不是因果关系,语义上构成转折关系,不能用“因为……所以”,应该用“虽然……但是”。
6. 蚊香 竖起 苍蝇 驾驶 皱纹 坚强 绳子 使命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如:蚊和纹:音同,义不同,都是左右结构。蚊:蚊子,昆虫。 一般指水生孑孓的成虫。雌虫吸人、畜的血液,能传染疟疾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组词:蚊香。纹:丝织品上的花纹;纹路。组词:皱纹。
7. 架 根 次 盏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故答案为:架;根;次;盏。
8. 科学家揭开了秘密。 即使 也 即使是在下雪的早晨,他也坚持跑步。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 奥运健儿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原来是来自于平日的刻苦训练。
【详解】
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考查对关联词的掌握并且运用关联词造句,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选择关联词即使……也……
3.考查修改病句,本题属于语序颠倒。可以修改为: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
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9. 麻辣鸭头 麻 辣 祝 不合适。因为爷爷的胃不好,不能吃刺激性食物。而这家店的招牌菜是麻辣鸭头,它的特点是麻、辣,属于刺激性食物,所以爷爷不能吃。
略
10.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1.A
12. 嘴 超声波 耳朵
13.“超声波”指的是什么?我想通过各种资料解决这个问题。
10.
此题考查的是信息提取的能力。
我们由句子“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可知答案。
11.
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终于”指的是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因此联系句子“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可知,“终于”一词在该句子中科学家在研究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12.
此题考查了联系全文的能力。
我们由全文可知,雷达的天线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13.
此题考查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由句子“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可知,我们可以联想到:超声波指的是什么呢?那么我们根据资料可以查询到答案。
14.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5. 嘴巴 发出的超声波 耳朵
16.A
17.科学家的研究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18. 蜻蜓 飞机
14.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由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我们可知答案。
15.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文章片段的理解。
由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以及句子: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综合分析,我们可知答案。
16.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文章角度的探析,由题干:一同学提出了“‘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我们可知,这是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的问题。
17.
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那么首先我们要联系词语本来的含义:“终于”指的是表示下文是最终出现的情况,联系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可知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的研究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18.
此题考查的是知识拓展,我们由课外知识积累所知,人们从蜻蜓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蜻蜓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公里/小时。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效仿蜻蜓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