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选择题
1.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创办《新青年》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人物中,在武昌起义胜利后被起义军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又在1912年被选举为中华民国副总统的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黎元洪 D.梁启超
3.1913 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宋案”。这一事件发生于
A.民国元年 B.民国二年 C.民国三年 D.民国四年
4.“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目睹了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形象地说明了某一历史事件的两大功绩,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 )
A.190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01年
5.与下图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孙中山当选总统 D.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颁布
6.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国,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7.下图是民国时期北平学生王晨的中学毕业证书。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 )
A.1912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0年
8.某校九年级(1)班的历史老师让大家搜集辛亥革命前后的图片资料,同学们搜集的下列图片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9.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10.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当1911年革命到来……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并在学生和士兵中做了有效的工作。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迅速传遍全国。材料中的“革命运动”( )
A.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2.下列关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的支持 B.袁世凯玩弄政治权谋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D.立宪派和旧官僚支持孙中山
13.宣告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4.20世纪的中国发生过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青年学生起了重要作用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D.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5.下图人物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有关他的革命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成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③阐发了三民主义 ④创立了中华民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6.2022年分别是近代史上《南京条约》签订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分别是180周年和11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权利;……。
——均选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内容出自1842年的什么条约?签订双方是谁?材料一中“割香港岛给英国”损害了中国什么方面主权?
(2)材料一的条约签订使得中国变为什么社会?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3)材料二内容出自1912年的什么文件?文件的性质是什么?这个文件是什么运动的重要成果?
17.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孙中山领导的新政府成立地点,这次革命有何伟大意义。
材料二 民国十四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2)材料二中的“三民”指什么?谈谈你对“一二件未竟之功”的理解。
(3)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孙中山,我们能向他学习什么精神?
材料三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
——习近平: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我们还能得到哪些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之后《民报》上明确提出了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据此可知,①②④均是孙中山的功绩,A项正确;《新青年》是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的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中,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在1912年黎元洪被选举为中华民国副总统。C项正确;孙中山在1912年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排除A项;李大钊是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没有参与武昌起义,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法转换为民国纪年法的方法是:民国纪年法年份=公元纪年法年份-1912+1。因此1913年为民国2年,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一是革了辫子的命。前者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后者是指辛亥革命以后,一些社会陋习发生了变化,如剪掉辫子、禁止缠足等等,辛亥革命开始于1911年,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5.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后人民呼吁民主,反映的事件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颁布,D符合题意;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总统与题意不符,排除ABC;故选D。
6.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被称为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主张学习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使中国强大,摆脱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D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A项不合题意;洋务运动主张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BC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7.C
【详解】
根据图片中有“民国八年”字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8-1=1919年,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所以王展毕业的时间应是1919年。C项正确;ABD项时间换算不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爆发。1905年孙中山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按出现的先后顺序,③②①符合题意,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9.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72年到1875年间,中国派遣幼童留美时,中国正在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是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由东南沿海向长江流域扩展,所以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日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受日本的影响,中国在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探索在中国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其中公派留学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这一时期的革命产生的重大成果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所以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0.B
【详解】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功绩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因而“丰碑”的含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排除C项;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
依据“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迅速传遍全国”和所学知识可知该“革命运动”是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士兵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1926年夏,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宣告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从而开展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施加压力,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立宪派和旧官僚支持孙中山的说法错误,D项不属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帝国主义的支持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排除A项;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袁世凯玩弄政治权谋,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BC项属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排除B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C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排除A;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排除B;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排除D。故选C。
14.D
【详解】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项;五四运动标志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B项;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5.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他与1894年和1905先后成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并于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①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的是袁世凯,②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1)《南京条约》;中国、英国;领土主权。
(2)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文件;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内容出自《南京条约》。1842年,清政府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于南京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
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内容出自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点睛】
17.(1)南京;推翻了清王朝,宣告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所窃取。
(3)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力量,共同奋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1)
1912年元旦,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意义。在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宣告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结;在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推动了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故材料“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中的“三民”当指民族、民权和民生。结合所学,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所窃取。
(3)
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来看,孙中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从孙中山的精神面貌来看,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4)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等角度作答。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