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1 09:2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知识卡片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时间:1945年8-10月 人物:毛泽东、蒋介石 事件: ① 成果:达成“双十协定”
A.中共七大 B.重庆谈判 C.转战陕北 D.挺进大别山
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后,指挥西北野战军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主要将领是( )
A.邓小平 B.彭德怀 C.刘伯承 D.聂荣瑞
3.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 )
A.人民解放军有强大的战斗力 B.国民党独裁统治,不得人心
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 D.解放区将成为巩固的后方
4.人民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中原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陕甘宁解放区
5.下列人物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邓小平
6.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随后,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四保临江” B.粉碎全面进攻 C.转战陕北 D.挺进大别山
7.《大公报》刊载,“正在这个时候,(国共)两党的领袖握手了,全中国的人民要兴奋到什么程度啊!个人读到这个喜讯,简直快慰的流出泪来。”材料中的“这个喜讯”是指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重庆谈判
C.平津战役胜利 D.淮海战役胜利
8.重庆谈判本是蒋介石导演的一幕戏,可是假戏真唱起来了。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 ( )
A.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
B.向社会各界表明了中共努力争取和平的诚意
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D.迫使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9.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该诗歌反映的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挺进大别山
10.李德胜是毛泽东于1947年到1948年期间使用的化名,谐音是“离得胜”,意为“离开延安,取得胜利”。与李德胜这一别名相关的史事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中原 C.皖南事变 D.红军长征
11.在电视剧《潜伏》中的主人公余则成有句台词:“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西北野战军的青化砭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D.华东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
12.习近平主席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有( )
①国民革命军 ②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③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绘画欣赏——见证道路抉择】
(1)一组同学搜集到下面两幅油画,请分别为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写出简介,并据此简述井冈山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的。
任务二【实地考察——追寻英雄足迹】
(2)下图是二组同学为“重走长征路”而绘制的“红军长征路线图”,请你从中选择两例重大事件并说明选择的理由。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任务三【文献研究——体会智慧应对】
(3)下面是三组同学搜集到的文献史料,请结合史实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智慧应对复杂局势的。
14.风雨百年,青史可鉴。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学习总结、自我完善的历史,是一部不断传承赓续、自强创新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无到有】
材料一 一群人在上海秘密开会,因受法租界巡捕干扰,遂转移到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最终完会议议程,宣告了一个政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新征程从这里扬帆起航。
(1)材料一描写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从弱到强】
材料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图二事件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从幼年到成熟】
材料三 “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
——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
(3)材料三描写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请问长征途中的哪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长征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材料四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历史》
(4)材料四提及了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请列举两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做出的贡献。
【从在野到执政】
材料五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又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5)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五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共产党参与“较量”的目的是什么。
(6)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15.电报是一种最早用电的方式传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它是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与电报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1)材料一是什么事件后“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此密电反映蒋介石对日采取的核心态度是什么?蒋介石的这个命令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2)材料二中的”大事变“发生的时间是?这场事变标志着什么?事变后,按照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共领导的军队,改编后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 1945 年8 月14 日蒋介石致电毛泽东
材料四:“若不速予剿除, 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 且必贻害无穷……遵照中正 (即蒋介石) 所订剿共手本, 督励所属, 努力进剿, 迅速完成任务” 。
—— 1945 年10 日13 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3)从材料三中概括,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四,指出蒋介石谈判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到重庆进行谈判?
(4)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题干卡片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出现了曙光,B项符合题意;中共七大中没有蒋介石,A项不符合题意;转战陕北是解放战争的事件,C项不符合题意;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所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后,指挥西北野战军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主要将领是彭德怀,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从中说明了国民党独裁统治,是不得人心。故选B。
4.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内战爆发,A项正确;山东解放区、东北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是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方,排除BCD。故选A项。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所以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周恩来,C项正确;毛泽东参加了重庆谈判,没有参加西安谈判,排除A项;朱德和邓小平两次谈判都没有参加,排除BD项。故选C项。
【点睛】
6.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1947年3月”“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指的是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党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C项正确;“四保临江”发生在东北地区,排除A项;粉碎全面进攻指的是粉碎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排除B项;挺进大别山是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1945年8月,毛泽东去重庆进行重庆谈判,于是,《大公报》刊载,“正在这个时候,(国共)两党的领袖握手了,全中国的人民要兴奋到什么程度啊!个人读到这个喜讯,简直快慰的流出泪来。”B项正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周恩来和张学良握手,平津战役胜利、 淮海战役胜利体现出共产党在军事上战胜了国民党,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坚持独裁内战,故D项“迫使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不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重庆谈判。重庆谈判的结果是签订《双十协定》,但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充分显示了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决心。
9.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该诗歌反映的事件是重庆谈判,C项正确;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排除B项;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毛泽东转战陕北,毛泽东化名李德胜,谐音是“离得胜”,意为“离开延安,取得胜利”,体现了必胜的信念,A项正确;刘邓大军挺进中原,1941年 皖南事变,1934年到1936年红军长征,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所以说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市为了保存实力,符合“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C项正确;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是运动战,不是撤退,排除A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不符合“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排除B项;华东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是解放军的胜利,没有采取撤退的策略,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D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有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②③④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家虽然也有很多共产党的将领,但是实际领导者是中国国民党,①错误。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13.(1)图一:国民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图二: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攻打大城市受挫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后奔赴井冈山根据地,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从此,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序幕;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此后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示例:遵义会议,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围剿计划;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展现了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3)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扣押蒋介石,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内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角度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其目的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同时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曙光。
【详解】
(1)图一:主要从国民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进行简介。图二:主要从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进行简介。对于井冈山道路的开辟主要从大革命受挫后,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以及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此后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进行分析回答。
(2)事件:长征途中的事例很多,任意选取其中两个事例,然后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回答即可。如遵义会议,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围剿计划。精神遗产:对于长征途中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可从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方面进行回答。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段材料与西安事有关,第二段材料与重庆谈判有关。西安事变时,共产党以联合国民党抗日为基本政策,以大局观缓和国内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问题转化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因此并没有对蒋介石采取进步措施,因为这对抗日不利。随后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重庆谈判时,毛泽东慷慨应邀,即使知道这是蒋介石用来拖延时间,调拨军队的阴谋,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即“用协定的方法来避免内战,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充分表明了共产党谋求和平的決心,重庆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4.(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1年7月。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不怕艰险、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答出一点即可)
(4)取得平型关大捷;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百团大战等。(列举两例即可)
(5)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前景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图二反映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长征途中,遵义会议上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由此可知,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包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取得平型关大捷;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百团大战等。
(5)根据“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可知“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重庆谈判;目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前景等。
15.(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东北三省沦陷。
(2)1937年;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路军和新四军。
(3)和平谈判;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时为了欺骗人民;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4)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的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了局部侵华;根据材料“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可见,蒋介石的态度是不抵抗政策;结果导致了东三省全部沦陷。
(2)根据材料二中“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按照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3)根据材料“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可见,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谈判;根据材料“遵照中正 (即蒋介石) 所订剿共手本, 督励所属, 努力进剿, 迅速完成任务” 。可见,蒋介石谈判的真正目的是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时为了欺骗人民;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4)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