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三大宗教中起源于古印度的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2.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源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亚非文明都属于( )
A.海洋文明 B.山地文明 C.大河文明 D.草原文明
3.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佛教
4.世界三大宗教中产生最早的是( )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5.乔达摩 悉达多是释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离家修行,创立佛教。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的特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等级的是( )
A.掌管祭祀的人 B.掌管行政权力的人 C.从事农业、商业的人 D.奴隶
6.小史同学在预习完某一课后,根据内容制作了年代尺(如图)。请推断该课的学习主题是( )
A.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欧洲文明 D.中华文明
7.在古印度,根据种姓制度的规定,商人的子女不能够( )
A.同军官子女结为夫妻 B.从事商业活动
C.同农民子女通婚 D.经营畜牧业
8.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印度种姓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符合农民身份的是( )
A.掌管祭祀大权 B.掌管军事和行政大权
C.纳税并供养第一和第二等级 D.可与官吏的女儿成婚
9.进化论研究表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在大河流域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 )
①黄河流域、长江流域②尼罗河流域③两河流域④印度河流域⑤恒河流域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0.以下四幅图反映的是四大亚非文明古国的发源地,由此可知,亚非古代文明均属
A.海洋文明 B.游牧文明 C.大河文明 D.工业文明
11.下图反映的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它出现在(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12.有学者指出:公元前1500年,一群雅利安人成功入侵并统治印度后,为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权以及确保各个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建立了种姓制度。最初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层及人的高低贵贱。该学者认为,种姓制度( )
A.界限森严不可逾越 B.造成社会混乱
C.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D.划分依据明确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材料三: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难以忍受的歧视和凌辱。
(1)材料一图中所示是文明它在古代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是古代哪一国家的重要历史文献?从内容看它维护谁的利益?
(3)材料三反映了古印度的什么制度?他们制定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宗教的教义。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当时它是受人们支持还是反对?请简要说明理由。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造物神“梵天”用口创造出A,用手创造出B,用腿创造出C,用脚创造出D。(如下图)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众日益增多。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向北传入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向南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1)依据材料一填写下列表格。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A ________ 祭司贵族 掌管祭祀
B ________ _____武士、官吏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C ________ 农民、牧民、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D ________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2)材料一涉及古代什么地方的什么制度?它说明了什么社会关系?
(3)河南有哪些文化景观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至少列举两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起源于古印度的公元前6世纪,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 B项正确;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排除A项;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于麦加的宗教,排除C项;道教诞生于东汉末年,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代中国文明发源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可以发现古代亚非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D项正确;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排除A项;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排除B项;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4.B
【详解】
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伊斯兰教诞生于7世纪,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B项正确,排除CD项;道教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排除A项。故选B项。
5.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形成了种姓制度,古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因此掌管祭祀的人是第一等级,A项正确;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排除B项;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排除C项;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
根据材料年代尺中“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课的学习主题是“古代印度文明”。在古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遭遇雅利安人入侵,雅利安人在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两河流域文明”、“古代欧洲文明”、“中华文明”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7.A
【详解】
据所学可知,印度种姓制度下有“婆罗门(掌祭祀);刹帝利(由国王,武士组成,负责保卫国家)、吠舍(有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组成,负责为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首陀罗(第四等级,地位最低)”,各等级间界限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军官属于刹帝利等级,故商人的子女不可以与其结婚,A项正确;种姓制度下职业世袭,故商人的子女可以从事商业,排除B项;农民和商人同属第三等级,故“商人的子女”可以同农民子女通婚,排除C项;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故同等级的人可以互换职业,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8.C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农民属于第三等级的吠舍,他们要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C项正确;掌管祭祀大权的是第一等级婆罗门,与农民身份不符,排除A项;掌管军事和行政大权的是第二等级的刹帝利,排除B项;可与官吏女儿成婚的是第二等级刹帝利,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属于四大文明古国,它们为农耕国家,均发源于大河流域,浇灌农业发达。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位于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诞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四大文明古国临近大河,孕育了古老的文明,①②③④说法正确;⑤恒河流域不属于亚洲最早的文明发祥地,⑤说法错误,排除含⑤的AB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中国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故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故亚非古代文明均属大河文明,C项正确;古希腊罗马属于海洋文明,排除A项;亚非文明古国属于农耕文明,非游牧文明,排除B项;工业文明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C
【详解】
根据材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结合所学可知是故印度的种姓制度,它是一种等级森严的不平等制度。“种姓制度”规定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利;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等;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从事农业等,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等级制度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传。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2.C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为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权以及确保各个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建立了种姓制度。”可知,种姓制度最初建立是为了巩固统治,C项正确;界限森严不可逾越是种姓制度划分阶层及人的高低贵贱以后出现的状况,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造成社会混乱,排除B项;最初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层及人的高低贵贱,所以与划分依据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1)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2)《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种姓制度;目的在于维护奴隶贵族阶级统治,保证高级种姓、特别是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利益。
【详解】
(1)根据图一内容,古埃及文明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政治体系、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以及建筑等各领域的文明成就,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2)据材料“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可知这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史上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3)根据材料信息“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难以忍受的歧视和凌辱”可知,这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其目的在于维护奴隶贵族阶级统治,保证高级种姓、特别是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利益。
14.(1)佛教。
(2)大力支持。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
【详解】
(1)根据材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的是佛教的教义。
(2)根据所学知识,我认为当时人们大力支持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故不论当时的劳苦大众还是国王都是支持的。
15.(1) 婆罗门 刹帝利 国王 吠舍 首陀罗
(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四个等级地位不平等,界限森严。
(3)洛阳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社会阶层是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社会阶层是农民、牧民、商人,他们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社会阶层是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他们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2)根据材料所给提示信息可知,这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地位不平等,界限森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的洛阳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等景观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