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中国和欧洲,其中向中国拜师学艺的是
A.幕府统治 B.大化改新 C.武士集团 D.明治维新
2.表是古代日本一次重大改革的部分措施,反映出当时土地的所有者是( )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A.国家 B.公民 C.部民 D.贵族
3.“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从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性质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影响 D.大化改新的背景
4.从公元646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关于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不正确的是( )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地方设郡、国、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C.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D.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5.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的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武士们效忠的对象是
A.天皇 B.皇帝 C.武士的主公 D.人民
6.大化改新后,所有官职和政治权力,哪怕是较低级别,依旧属于世袭贵族。贵族地位继续得到继承,保留了很大一部分财产和高居农民之上的优越地位。这说明大化改新( )
A.造成了日本贫富分化加剧
B.尚未对日本社会产生影响
C.推动了日本社会性质变化
D.对日本政治传统影响有限
7.《全球通史》中写道:“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所推动的变革最终导致了( )
A.日本建立了大和政权 B.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C.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 D.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8.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646年,日本发动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东罗马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中国
9.从此,日本跟朝鲜半岛诸国一样,成为中国之外的另一个中国,无论文字、教育、官制、政府,甚至意识形态,和中国几乎完全相同。日本的这一变化应该是发生在( )
A.明治维新时期 B.大化改新时期
C.幕府统治时期 D.倒幕运动时期
10.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文物中有5枚日本银币,币面有“和同开你(bǎo)”四字。据考证,这批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间(708—714年)。此银币形制和中国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的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批银币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日本积极筹划大化改新
C.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D.日本开始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1.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该材料反映的是( )
A.日本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天皇专制
12.古代中国曾经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仿效隋唐时期的中国进行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1861年改革 D.明治维新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
材料二 646 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废止私有土地、部民,实行公地公民制,皇室贵族、地方贵族的部民和屯仓、田庄,均收归国有;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
材料三 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材料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 4 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节选) (2019年5月15日)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远征”事件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分析“希腊化世界”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写出推行这次“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奔波往返”者是什么人 并列举出他们“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例子。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世界古代文明交流两种不同的方式。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14.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改革了土地制度,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在这种分封土地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
材料二 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材料三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帝国政治非常腐败,贪污、贿赂成风。上自达官显贵,下到各行省的大小官员,无不滥用职权,对人民进行敲诈勒索。各地驻军对群众也百般欺凌,抢劫财物,形同强盗。查士丁尼又大兴土木,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兴建了宏伟的宫殿和辉煌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长期的侵略扩张,战争费用消耗极大,到查士丁尼统治末期,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军队濒于瓦解,削弱了抵御外族入侵的力量。从六世纪后期起,出现强敌压境的局面,拜占庭丧失了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北非的大片领土,后来南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也落入阿拉伯人之手。帝国版图大大缩小,拜占庭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已经走向崩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兰克王国此次改革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什么改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拜占庭帝国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 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
材料三 7世纪前半叶,日本土地兼并盛行,部民制衰弱,贵族们为争夺土地,不断战争……政变后,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革新政权,仿中国建年号为大化,以“法式备定”的唐制为蓝本,有步骤的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王与“金字塔”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制定法典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7世纪,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B项正确;幕府统治是日本建立的,不是向外国学习的,排除A项;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不是向中国拜师,排除C项;武士集团是日本本土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这些属于大化改新的内容,表明大化改新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和部民私有制,A项正确;公民、部民、贵族不是大化改新时土地所有者,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3.D
【详解】
依据材料中“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从646年,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大化改新的背景,故D正确;大化改新的性质是古代日本社会政治变革运动,故A错误;大化改新的内容是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故B错误;大化改新的影响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C错误。综上故选D。
4.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所以“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不是大化改新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排除C项;;“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大化改新的内容,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地方设郡、国、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是大化改新的内容,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
【点睛】
5.C
【详解】
武士道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6.D
【详解】
根据材料“所有官职和政治权力,哪怕是较低级别,依旧属于世袭贵族”可知,材料反映大化改新对日本政治传统影响有限,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造成了日本贫富分化加剧,排除A项;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排除BC项。故选D项。
【点睛】
7.B
【详解】
根据材料“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可知,这场变革指的是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B项正确;5世纪,日本建立大和政权,排除A项;12世纪,日本建立幕府统治,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选项D符合题意;阿拉伯帝国8世纪建立,A排除;东罗马帝国 、法兰克王国与当时日本没有联系,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B
【详解】
6 世纪—9 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646 年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B项正确;明治维新是19世纪后期,排除A项;幕府统治开始是12世纪以后,排除C项;倒幕运动是明治维新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唐“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日本“和同开珎”始铸于708年,可见日本的铸币是仿制唐朝的,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C项正确;材料题干没有体现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排除A项;图片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间,大化改新是年孝德天皇进行改革,B项排除;幕府统治是12世纪完全,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征兆、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进700年的幕府统治,D项排除。故选C项。
【点睛】
11.B
【详解】
646年日本推行大化改新,他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材料与日本统一无关,排除A项;12世纪晚期(1192年),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A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都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改革事件,排除BC两项;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改革事件,排除D项。故选A项。
13.(1)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得到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进一步交流和融洽,使历史进入到希腊的时代。
(2)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就很密切;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到中国,他们被大唐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吸引;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阿拉伯人。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或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4)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
(5)人类文明不断由分散孤立向整体发展,在此过程中文明相互交流获得发展,但是文明的交流伴随着苦难。
【详解】
(1)材料一“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中“远征”指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它使希腊文明得到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进一步交流和融洽,使历史进入到希腊的时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这次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促进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
(2)依据材料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背景包括国际方面,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就很密切;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到中国,他们被大唐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吸引。国内方面,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材料三中“奔波往返”者主要是阿拉伯人,他们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改进和传播了阿拉伯数字等。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入西亚和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交流的两种不同方式,一是暴力冲突,往往以战争的形式展开,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整合,二是和平交往,以商人的互市、使者的往来为主要形式,带来的是物质财富上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方式虽然不同,但都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5)依据以上材料,谈谈对人类文明交往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如人类文明不断由分散孤立向整体发展,在此过程中文明相互交流获得发展,但是文明的交流伴随着苦难。
14.(1)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
(2)改革:大化改新。
(3)道理:开放宽容带来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回答两个方面即可得)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 根据材料“在这种分封土地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概括可知:查理·马特改革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
(2) 根据材料“ 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二年(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 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在经济方面,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 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拜占庭帝国前期开放宽容与后期保守狭隘各带来的影响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开放宽容带来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4) 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等。
15.(1)金字塔是法老专制王权的集中体现。
(2)发扬正义与公道;维护社会秩序,实质是维护统治、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特点:全盘“唐国”化,由奴隶制走向封建社会;
影响: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详解】
(1)根据材料信息“国王自称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可知,金字塔是法老专制王权的集中体现。
(2)根据材料信息“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可知法典的目的在于发扬正义与公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实质是维护统治、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根据材料可知这次改革是日本的大化改新,其特点是全盘“唐国”化,由奴隶制走向封建社会;大化改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同时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