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何人之口?( )
A.岳飞 B.白居易 C.文天祥 D.毛泽东
2.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是在( )
A.秦朝 B.元朝 C.唐朝 D.宋朝
3.影视作品的内容背景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在一部以元朝为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可以出现的场景是( )
A.西域都护管理新疆 B.元昊称大夏皇帝
C.耶律阿保机建立辽 D.宣政院管理西藏
4.“元朝这一制度的设立,不但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对后世的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阐述的“制度”是指( )
A.三省六部制 B.“三司”制 C.行省制 D.丞相制
5.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的王朝,生活着多个民族,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A.女真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 D.回族
7.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朝代及其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
A.①处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②处是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③处是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④处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8.下列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元朝的是( )
A. B.
C. D.
9.有关“江浙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0.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统治近百年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
D.成吉思汗、忽必烈善于谋略,政治经验丰富
11.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A.实行盐铁官营 B.订立“澶渊之盟”
C.在地方设行省 D.在地方设“三司”
12.元朝在彭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相当与今天的:( )
A.云南 B.新疆 C.台湾 D.南海诸岛
13.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行省的设置( )
A.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发展 B.削弱了君主专制 C.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4.借着新冠病毒疫情之机,“台独”势力“反中”、“抗中”政治操作不断,企图用行政手段破坏、切断两岸关系。下列历代中央王朝管辖台湾措施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元朝在台湾设置了宣政院 B.元朝在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
C.康熙在台湾设置了台湾府 D.1885年清朝在台湾废府建省
15.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设北庭都护府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设澎湖巡检司 标志着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郑和下西洋 增进了中国与欧亚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D 闭关锁国政策 完全抵御了外国侵略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16.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背上的征服】
材料一 在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哪个少数民族能够统治整个中国。蒙古人崛起以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军事征伐,终于把中国的绝大部分统一起来,形成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
(1)“蒙古人崛起”与谁有关?谈谈他在历史上的功绩。
(2)“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你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文明下的统治】
材料二
皇帝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吏部 中书省直辖地 行中书省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材料二示意图中的“枢密院”与“御史台”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该示意图反映的是元朝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4)举例说明元朝是怎样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
【元朝印象】
(5)综合以上探究完成填空:元朝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
17.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于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唐中宗时,应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的请求,送金城公主入藏成亲,尺带珠丹高兴地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材料二:历史学家曾经认为,宋朝乃是历史上中国受外族侵犯较多的软弱王朝。其实,有宋一代,汉人汉文化面临强盛崛起的北方和西部民族,宋朝不仅与势如疾风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顽强坚毅地抗拒和争斗,而且还不断四出开拓和传播了汉人汉文化。北宋中原地区汉人汉文化,更是与进入中原的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密切往来、频繁交融,在吸引和凝聚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使一批又一批来到中原的少数民族,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人汉文化,从而逐步融合于汉人汉文化。
——《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和中原汉人汉文化发展》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材料四:元朝时候……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为加强友好交往,唐与吐蕃之间采取了哪种方式?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与势如疾风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顽强坚毅地抗拒和争斗”的一例史实?宋朝时期的汉文化发展有什么特点?
(3)元朝时为加强对全国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元朝时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叫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统一国家的形成与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抗元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他的《过零丁洋》,选项C符合题意;岳飞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选项A不符合题意;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选项B不符合题意;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B
【详解】
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从元朝开始,西藏地区已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B项正确;秦朝时期中央政府尚未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排除A项;唐朝时期与吐蕃(西藏)实行和亲政策,尚未进行管辖,排除C项;宋代时期中央政府尚未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得,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故选D项;依据题干中信息“元朝”“可知,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设置的,故排除A项;元昊称大夏皇帝,是在北宋时期,故排除B项;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是在10世纪初,故排除C项。故选D。
4.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元世祖(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排除A项;二府三司制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排除B项;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
元朝时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故B项正确;唐朝在元朝之前,明朝和清朝在元朝之后,排除ACD。故选B项。
6.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新成立的民族为回族,D符合题意;女真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并不是元朝时新成立的民族,排除ABC项。故选D。
7.C
【详解】
从材料中的时间轴可以看出,③处是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C项正确;①是秦汉时期,②是隋唐时期,排除AB项;④处是明清时期,在明清两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而不是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是枢密院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排除A项;明太祖为了防止丞相专权,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排除B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
江浙等处设行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江浙行省”,所以涉及到的朝代为元朝,故选D项;元朝以前的朝代如秦朝、汉朝、唐朝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
1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面对先进的农耕文化,“征服者被征服”,只有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才能够维护统治.从根本上说,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是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C
【详解】
根据示意图,可知①处是元朝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选项C符合题意;实行盐铁官营是汉武帝时期,A排除;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B排除;明朝在地方设“三司”,D排除。故选C。
12.C
【详解】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琉球(现在的台湾)。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云南、新疆和南海诸岛均不符合材料中“和琉球”的现在地理位置,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
根据“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可得出元代行省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与教育及君权无关,排除AB项;C项是在宋代,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4.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不是管理台湾的错误,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元代,设立澎湖巡检司,标志着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项正确;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闭关锁国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侵略,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6.(1)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2)忽必烈;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3)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
(4)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设立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元政府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5)统一的、疆域辽阔、民族融合。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12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金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成吉思汗就出生在这个动乱年月。他名叫铁木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他按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根据材料“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哪个少数民族能够统治整个中国。”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根据材料所给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行政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南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设立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元政府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5)
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元朝是一个统一的、疆域辽阔、民族融合的国家。
【点睛】
17.(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方式:和亲或订立友好盟约。
(2)宋辽;宋夏;宋金;宋元的战争。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于汉文化中(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行省制度;宣政院;回族。
(4)民族融合是推动国家统一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国家统一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详解】
(1)政策:根据“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得出开明的民族政策。方式:根据“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并结合所学得出和亲或订立友好盟约。
(2)“宋朝与势如疾风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顽强坚毅地抗拒和争斗”的史实主要有宋辽、宋夏、宋金、宋元的战争。任选其一进行作答即可,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根据“北宋中原地区汉人汉文化,更是与进入中原的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密切往来、频繁交融,在吸引和凝聚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使一批又一批来到中原的少数民族,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人汉文化,从而逐步融合于汉人汉文化。”宋朝时期的汉文化发展的特点是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于汉文化中。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民族大融合提供了条件。当时大量的少数民族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族人民大量迁居边疆地区,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等。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融合是推动国家统一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国家统一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