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1 16: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选择题
1.“它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这里的“它”是指
A.都江堰 B.长城 C.故宫 D.圆明园
2.张农同学想丰富自己在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可以查阅的文献包括
①《伤寒杂病论》 ②《齐民要术》 ③《本草纲目》 ④《天工开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这充分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 B.明朝科技已落后于西方
C.科技发展依赖国家制度 D.理论探讨甚于技术发明
4.利用中医药预防治疗新冠肺炎是当前部分医学工作者正在研究的重要项目,下列可供他们参考借鉴的古代医药学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梦溪笔谈》 B.《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C.《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D.《农书》、《齐民要术》
5.历史解释是解读历史的关键能力。下列有关史实与结论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玄奘西行 为道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B 明长城技术先进 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C 戚继光抗倭 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D 李自成起义 清朝建立
A.A B.B C.C D.D
6.徐光启在《农政全书》卷二十七的《树艺》中记有从海外传来的甘薯及其种植方法,卷十九及卷二十还收有《泰西水法》。这说明徐光启( )
A.总结了北方人民生产经验 B.创新了甘薯种植方法
C.汲取了国外农业科技成果 D.首创了农业科技实验
7.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8.2018年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先后参观了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大雁塔(最早为玄奘主持修建)、大明宫和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等。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B.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C.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D.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是清代修筑的
9.分类整理历史知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分类整理中的①处应填写( )
类别 中国古代人物
第一类 宋太祖、明成祖、康熙帝
第二类 张骞、玄奘、郑和
第三类 张仲景、华佗、①
A.李世民 B.李清照 C.李时珍 D.李自成
10.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下列科技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
A.《梦溪笔谈》——宋应星 B.《天工开物》——沈括
C.《农政全书》——徐光启 D.《本草纲目》——张仲景
11.《天工开物》的序言中写道:“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其作者是:( )
A.李时珍 B.徐光启 C.贾思勰 D.宋应星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②活字印刷术是南宋时期发明的③《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④(北京故宫)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八达岭长城(下图所示)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是居庸关的重要前哨。下列关于八达岭长城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B.抵御了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隔断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D.阻挡了匈奴入侵中原地区
14.明长城与秦长城的相同之处是
①起止点一样 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政权时期
③都是为了抵御匈奴 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指的是
A.《缀术》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民族交融进程(部分)
朝代 内容
北魏 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贵族联姻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多种烹任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 种治病药方、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明朝 长城附近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朝时促进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中国古代有不少论及农业的书,但许多都失传了,保存最完整而且内容最全面的可能要算《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了。
------李长年《农业史话》
请回答:
(1)图一是唐朝发明的农具,请写出它的名称。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唐太宗为发展科举制,哪一科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3)唐朝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分别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一点即可)请问经济重心南移在何时最后完成?
(5)请写出《农政全书》的作者。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著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建筑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C项正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排除A项;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排除B项;圆明园是中国清代修建的大型皇家园林,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综合性农书,《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中国古代中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它们都并未涉及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其他选项错误。故选D。
3.A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可知,这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这三部著作是集大成者,A正确;明朝在传统科技上仍比西方先进,排除B;材料是说这一时期对传统科技进行总结,没有涉及国家制度,排除C;中国传统科技有技术发明但无理论探讨,排除D。故选A。
4.C
【详解】
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李时珍历时27年著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该书药物种类多,药方数量大,图文并茂,内容详细,总结全面,流传较广。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C项符合题意;《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传世著作。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编写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天工开物》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有关。《农书》与农业手工业生产有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明长城既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又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B项正确;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精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排除A项;戚继光抗倭基本解决东南沿海的倭患,排除C项;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
根据“记有从海外传来的甘薯及其种植方法,卷十九及卷二十还收有《泰西水法》”可知,徐光启这是在《农政全书》中汲取了国外的农业科技成果,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徐光启对国外农业科技成果的汲取,而非总结北方人民生产经验,排除A项;徐光启没有创新甘薯种植方法,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农业科技实验,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根据材料“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及所学知识可得,明长城的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C项正确;秦长城的起止点是临洮、辽东。秦始皇为巩固北疆,抵御匈奴,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排除A项;其它选项都不是明长城的起止,排除BD项。故选C项。
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作品,排除A项;唐朝玄奘西游天竺后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排除B项;紫禁城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建筑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建筑之林的瑰宝,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
据所学知识,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与张仲景和华佗是一类的人,C项正确;李世民是唐朝皇帝,排除A项;李清照是诗人,排除B项;李自成是明代后期领导起义推翻明朝,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C
【详解】
明朝农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了西方科技知识的农学专著,《农政全书》—徐光启对应正确,C项正确;《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著作,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的著作,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故D项正确;李时珍是《本草纲目》的作者,徐光启是《农政全书》的作者,贾思勰是《齐民要术》的作者,排除ABC。故选D项。
1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北京故宫紫禁城是世界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选项①③④都是正确的,符合题意。C项正确;选项②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比欧洲早大约四百多年,而不是一千多年,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A项正确;八达岭长城主要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排除B项;C项“隔断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根据材料“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鞑靼和瓦剌,结合所学可知,瓦剌军队曾直抵北京城下,可见八达岭长城并没有完全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与秦长城走向相同,都是东西走向;修建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功能相同,都是军事防御工程。因此,②④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不同之处有起止点不同,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的少数民族不同,秦长城抵御的是匈奴,明长城抵御的是蒙古。因此,综上所述,①③是二者的不同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项正确;《缀术》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算经,汇集了祖冲之和祖暅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排除A项;《齐民要术》 属于古代农书,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一本涉及农学理论的书籍,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文成公主入藏。
(2)观点:适当的政策能够促进古代民族交流。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流;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明朝设立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由此可以看出适当的政策能够促进古代民族交流。
(1)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促进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有文成公主入藏。
(2)
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图表显示了北魏、唐朝、明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古代民族交流,故观点可以是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古代民族交流。北魏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流;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明朝设立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从以上方面论证即可。
17.(1)曲辕犁。
(2)以民为本的思想;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进士科。
(3)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4)南方战乱少或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宋。
(5)徐光启;《天工开物》。
(1)
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农业发展的一个显著表现是生产工具的发明,图片反映的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
(2)
根据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唐太宗认为老百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其以民为本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4)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心南移原因有:南方战乱少或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