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 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 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11 14:1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茉莉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教学课时:1课时
课 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与演唱,感受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民族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体验,进行对比听辨,感受不同风格的《茉莉花》。
知识与技能:1、能听辨出《东边升起月亮》与哪首《茉莉花》旋律相似。
2、能听辨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风格上的差异,并尝试学唱一两句。
3、通过对比聆听、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能乐于收集与“茉莉花”相关的资料,激发创作、表现欲望。
教学重难点:听辨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风格上的差异,并尝试学唱一两句。
教材分析:
《茉莉花》的曲调流传极广,变体极多,全国大概有四五十个不同的版本。教材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江苏、东北、河北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作为学习内容 。
江苏民歌《茉莉花》具有小调题材的典型特征,旋律清丽流畅,委婉妩媚,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典型风韵,被誉为江南民歌“第一歌”;
东北民歌《茉莉花》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同词异曲”,融入了东北地区质朴的特点及富有东北“二人转”特点的衬词,使得歌曲粗犷铿锵,豪放“阳刚”;
河北民歌《茉莉花》词、曲皆有变化,属于汉族民歌中的“变体流传”,糅合了地方特有的戏曲元素,旋律中也取材了吕剧中“四平腔”常用的拖腔,使得歌曲给人以刚直、爽朗之感。
《东边升起月亮》选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以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作为素材贯穿全剧。
教学分析:
“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希望通过不同版本的《茉莉花》的对比聆听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因地域、文化、语言等因素的原因产生了风格上的差异,体会到民歌的变异性。小学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欣赏和感悟音乐的能力,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情感易激发。以多感官参与的方式,欣赏各种形式的“茉莉花”作品,让他们知道《茉莉花》中外传播的影响力,感受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增进民族自豪感,同时激发他们的创作、表演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播放CCTV宣传片——茉莉花篇
问: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声音是什么声音?代表中国的声音是哪一首中国民歌?
师:《茉莉花》便是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民歌。在歌剧《图兰朵》中便以中国的民歌《茉莉花》为音乐主题,贯穿全剧。因这部歌剧大热,使得《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飘得更广更远。1998年,由著名导演张艺谋在紫禁城执导的《图兰朵》惊艳了世界,随后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图兰朵》,使得一出西洋大歌剧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戏,呈现了一种中西文化交融的盛事。(播放《东边升起月亮》)
2、生哼唱熟悉的《茉莉花》曲调。
3、还有著名民歌歌唱家宋祖英,在西方各类顶级音乐殿堂,场场皆唱《茉莉花》,让茉莉花更是深入每个人的心。(播放视频)
揭题《茉莉花》
(一)茉莉花的过去
1、历史简介: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清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它也是流传的最广的一个版本。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它和 “出口”的《茉莉花》有何不同。
2、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
(1)生交流讨论
(2)再次聆听,说说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特点:(细腻)
语言:方言(吴侬软语)软、糯、娇羞
旋律:清丽流畅,委婉妩媚
风格特点:温婉、细腻
(3)结合江苏的风格、景物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理解。你能试着学唱一两句么?
(4)各自练习后,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3、聆听东北民歌《茉莉花》
师:《茉莉花》不仅在江南地区广为传播,在全国乃至少数民族地区都被传唱,当它流传到东北,会有什么变化呢?
(1)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对比聆听谈感受。(同词异曲)
(2)说东北民歌《茉莉花》的特点:(夸张)
二人转特色“衬词”,“下滑音”,旋律夸张、风趣,体现了粗犷铿锵,豪放阳刚的风格特点。
(3)尝试模仿演唱衬词部分(最后一句)及头两句(带下滑音)
4、聆听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
(1)对比聆听,谈感受,说特点:(刚直)
同名同题,词曲皆变。带有戏曲元素,旋律明快,具叙述性,体现了刚直、爽朗的风格特点。
(2)模仿一两句
5、师:为什么这几首歌曲风格各异?
民歌的变异性:受地域、语言、风土人情等因素的影响,民歌在流传过程中会派生出不尽相同的音乐风格。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音乐也一样,只有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环境,才可以在那里扎根。
(二)茉莉花的如今
1、师:如今,这首民歌经过了更多的音乐人的改编创作,更是形式多样,请欣赏合唱版《东西南北茉莉花》、古筝版《茉莉芬芳》,更有与时代接轨的,流行版《茉莉花》(宋祖英、席琳迪翁)。
2、生分别说说不同形式的作品中,出现的分别哪个地方的《茉莉花》
3、谈感受(同一首乐曲,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课堂小结:
师:为什么那么多的编导、作曲家都选择这首民歌作为音乐素材改编?
《茉莉花》作为民歌的代表,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符号,更是人民爱好和平的象征。它让我们知道“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三)茉莉花的未来
作业:(1)请大家收集各种不同版本、不同形式的《茉莉花》,并选择一种你所喜爱的形式,进行模仿,下节课和大家进行交流表演。
(2)以《茉莉花》的音调为素材,尝试改变成为“自己的”《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