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格桑拉》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能用连贯流畅、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用自然干净的声音、标准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参与二合唱,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声部概念,培养学生对合唱这一首歌唱形式的认识。
2、能够用口琴演奏歌曲主旋律,并准确地视唱。
3、懂得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1、掌握变形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
2、二声部合唱的和谐、准确。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口琴、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师:请同学们注意坐姿,声音做到连贯圆润
1、单旋律 1 2 3 4 | 5 — |5 4 3 2 | 1 — ||
La
2、和声 6 6 | 6 — ||
啊 啊 啊
3 3 | 3 — ||
(三)、导入新课:
1、师:今天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这首歌大家很熟悉,因为它唱出了我们心中最爱的一个人,接下来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2、播放课件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是啊!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相信同学们都很爱你们妈妈。
师:《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藏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去听听藏族的孩子们唱给妈妈的一首歌——《妈妈格桑拉》。
4、板书课题——《妈妈格桑拉》
(四)学习歌曲
1、感受歌曲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
(放课件)“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表示幸福,拉表示对人的尊敬,“妈妈格桑拉”就是祝妈妈幸福。在藏族眼里,格桑花也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普通的一种野花。它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所以也叫幸福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把妈妈比作格桑花,象征着母亲朴实无华、勤劳善良的性格,以及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精神,也表示对母亲的敬意。
(2)完整听一遍,体会歌曲的情感,了解歌曲的内容,带着下面问题认真聆听
(放课件)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的、深情的)
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稍慢)
歌曲里有什么记号? (反复跳跃记号)
歌曲共分几个乐段?分别表达的是什么?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
第二乐段抒情---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
(3)(放课件)教师简介歌谱引出演唱形式:合唱
(4)第二次完整的聆听,感受二声部合唱的和声效果。
2、学习歌曲
(1)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第一乐段集体诵读,第二乐段分声部诵读。
(2)节奏练习(切分节奏)
xx xx | x x. │xx xx │x — ||
学唱第一乐段
教师弹唱旋律,学生划拍子。
学生边划拍边唱旋律,教师伴奏。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划拍子。
师生做默契的搭档,教师唱谱,学生唱词。
学生跟着教师的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最后一句四拍时值要唱足)
学唱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教师分别弹奏一声部、二声部旋律一遍
口琴吹奏:音阶上行下行;单独吹奏低音,找准音,吹准音。
学习第一声部:教师唱一句旋律,学生用口琴吹一句
一组吹,一组唱
学习第二声部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先听后唱。(注意音准)
分声部自主学唱(可用口琴辅助)
分声部跟伴奏唱
一组学生演唱一声部,教师演唱二声部,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效果。
两个声部合起来演唱
全班同学跟伴奏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请一名小指挥)
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歌曲的哪一部分可以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
师生合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 快乐小游戏——听歌猜歌名。
师:唱给妈妈的歌曲很多很多,接下来曾老师搜集了一些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一起来猜一猜。
送上祝福: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都被妈妈的爱感动着。
教师讲述小故事(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孩子,挽救了孩子的生命,打开她的手机,上面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孩子如果你能够活下来,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让学生从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2)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卡片上,鼓励学生把写给妈妈的话读一读。
师:同学们,感谢妈妈的话很多,今天回家之后我们可以写上对妈妈祝福的小卡片送给妈妈,同时唱上这首歌献给我们的妈妈,相信我们的妈妈会感到很幸福,很欣慰。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同学们在歌声里重温了妈妈的爱, 老师希望你们能用实际行动去报答妈妈的恩情,学会用心、用真诚去回报每一个给予你关爱的人。 让我们把祝福都唱进歌里,送给天下所有的妈妈吧!
(六)全体同学完整的唱一遍。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