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赶圩归来啊哩哩》︳人音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赶圩归来啊哩哩》︳人音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11 14:2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首歌曲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本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蜷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声势进行音乐活动,创编音乐节奏,感受声势教学带给我们的快乐,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民族风格,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2、运用声势教学,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表现音乐。
   3、帮助学生掌握 ×××× 、×× 、×× ×等节奏,并用打击乐合奏。
教学重点:用声势教学完成乐曲的学习。
教学难点:声势教学的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流程:
一、节奏训练。(设计意图:通过对节奏的不同变化,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声势律动的基本动作。)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黑板上有四个倒三角形(如同打拍子),每个三角形都是一个不同的动作,第一个为跺脚,第二个为拍腿,第三个为击掌,最后一个为捻指(又叫打响指)。老师会把带颜色的磁石放在三角形中,在速度不变的前提下,请同学们根据三角形代表的不同动作和不同数量的磁石拍击节奏。
1、4/4: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X X X X||
2、师:好!真不错!下面,我们加入休止符!
4/4: X X X O | X X X O | X O O X | O X X O |
X X O X |O X O X|O X X O X|O X X O||
3、师:更难的来喽!
4/4: XXXX X X X X X |XX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师:真不错!下面,我们根据刚刚敲击过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吧!
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声势教学,对歌曲进行学唱。)
(一)、初听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播放课件。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敲击节奏。
(二)、揭题。
师: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就叫《赶圩归来啊哩哩》,这是一首具有彝族风格的歌曲,谁知道“圩”念什么呀?
生:
师:这个字念“ xu ”,就是集市的意思,赶圩,就是赶集。“归来”又是什么意思哪?
生:回来。
师:对了,就是“回来”的意思。那最后的“啊哩哩”其实表现的是一种喜悦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为“很高兴”。那《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三)、学唱歌曲。
1、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双手,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这一遍,我们只唱有“啊哩哩”的地方。(播放音乐)
2、再次聆听。
师:很聪明!接着,我们一边唱“啊哩哩”一边拍手吧!(播放音乐)。
3、师:如果,我们少拍一个字,行吗?比如:去掉“啊”!(播放音乐)
4、师:我们把脚也加上吧!(播放音乐)
4/4: 脚 脚 脚 脚 手 手 手| 脚 脚 脚 脚 手 手 手|
脚 脚 脚 脚 手 手 手| 脚 脚 脚 脚 手 手 手|
手 手 手 手 手 手 | 脚 脚 脚 脚 手 手 手|
手 手 手 手 手 手 | 脚 脚 脚 脚 手 手 手|
5、师:我们再来一遍,这一遍,我们加入唱。
6、师:我们还有拍腿和捻指的动作呀,如果只用拍腿和捻指,我们该怎样去编创节奏哪?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边唱边打节奏,一会儿展示!开始!!
7、学生讨论。
8、教师巡视指导。
9、展示
师:好,各组把讨论的成果进行展示。(播放音乐)
10、大家编创的节奏都很不错,很有新意。接下来,难度升级,我们把跺脚、拍腿、击掌和捻指这四种动作,把他们编创在一起,就像我们前面所练的一样,看看,大家还有没有更好的创意?还是边唱边打节奏,小组开始讨论!
11、教师巡视指导
12、展示
师:下面,请各组展示自己的编创成果!(播放音乐)
13、加入休止符的节奏练习
师:让我们试试,看看去掉某个音可不可以?
(四)、扩展
1、编创表演唱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综合表演。
把声势动作、歌唱与打击乐器编创在一起,进行表演。
三、小结。
四、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