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波斯市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波斯市场》是英国作曲家凯特尔贝的一首具代表性的管弦轻音乐,是一首描绘性极强的管弦小品。它描绘了一位美丽端庄的公主在侍从的簇拥下经过波斯市场的所见所闻,透过音乐形象的表现波斯集市繁华喧闹,五彩缤纷的景象。其中五个音乐主题鲜明,清晰,通俗易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SHE演唱的《波斯猫》,却不知道《波斯猫》其实正是《波斯市场》中乞丐的主题旋律。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思想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与感受,探索与创造的活动能力也不断增强,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编活动的分量,通过肢体表现增加音乐表现与创造活动,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通过自信表现和相互合作,加深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乐曲,聆听管弦乐《波斯市场》,感受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现的浓郁地风格。
2.过程与方法:听辨音色,聆听乐曲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听辨各主题并想象音乐描绘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对管弦乐的喜爱,选择适当的乐器伴奏,创编合适的动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听出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感受音乐变幻,知道每段音乐所代表的主题与情境。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乐器的音乐特点,选择小乐器为音乐伴奏,编排舞台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听SHE的《波斯猫》进教室。
2.用多媒体出示“一带一路”路线、丝绸之路路线。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带一路”吗?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吗?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带着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货物,沿着丝绸之路,途径地中海各国,去往遥远的欧洲。今天我们的音乐快车就带大家来到神秘又古老的国家——波斯(现在的伊朗)。了解一下那里风土人情。
二、完整聆听,感受音乐
1、完整聆听作品,感受乐曲的全貌,听出音乐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
师:同学们从这首《波斯市场》中感受到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
2、第二遍聆听,请学生用数字或者图形来表示,边听边记录。区分乐段。
师:请同学来回答段落的数量有哪些?
师:随着音乐,出示各段的描绘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把每段落的片段展出,请同学们来连线。
3、第三遍聆听,找同学来选择段落搭配的情景。
师:作曲家来到这个市场,每看到一个人物,他就用音乐表现出来,你都看到和听到了哪些人物呢?
4、分段欣赏
(1)聆听主题2(乞丐的歌)知道《波斯猫》和这一主题的联系。演唱形式 (男生合唱) 演唱主题2。
揭题:介绍《波斯市场》波斯的地理位置,风俗文化。简单了解作曲家。
(2)聆听主题1(骆驼商队)想象描绘的场景? 主奏乐器?(短笛)
师: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的小乐器哪件东西可以用来给这段音乐伴奏(加串铃伴奏,双手拍腿律动)。
(3)聆听主题3(美丽的公主)想象描绘的场景? 主奏乐器?(大提琴 单簧管 竖琴)
师:哪位同学可以模仿一下公主呢?
(4)聆听主题4/5(魔法师和玩蛇人)想象描绘的场景? 主奏乐器(短笛 单簧管 双簧管)
师:找学生加铃鼓伴奏,模仿魔法师和耍蛇人。
(5)聆听主题6(酋长巡视)想象描绘的场景? 主奏乐器(圆号 大号 长号) 模仿酋长巡视。
(6)聆听主题 7(乞丐再现)8(公主回宫)9(骆驼商队离开)
5、完整聆听
听出音乐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和再现主题。
1→2→3→4/5→6→2→3→1→3(尾声)。
再现主题:主题 7(乞丐再现)8(公主回宫)9(骆驼商队离开)
三、创编活动,拓展实践
1、分组分角色
师:随机把学生分三组,分别扮演《波斯市场》中的人物,每组选出两位组长,负责分配角色。
2、彩排
师:先统一引导,举例:骆驼商队的装扮、时代的特点、地域风情等。引出驼队的货物、老板、伙计,来市场时的目的和状态等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师:乞丐的扮相,找同学来提议。
师:魔术师、弄蛇人、公主、酋长等等,市场里还有哪些人?
3、表演
(1)选一些打击乐器,发给等候表演的同学,为表演组伴奏。
(2)分组表演,选出最佳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首《波斯市场》有个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作曲家凯特尔贝酷爱旅行,他也将自己在旅行中的见闻用音乐的语言进行描绘,除了今天我们听的这首乐曲外,还写了《在中国神庙的花园中》《夏威夷的蔚蓝海岸》《埃及神秘的大地》,看来他真是一位音乐旅行家呢!同学们可以在课后通过互联网来搜索、聆听他的伟大创作,相信你会有所收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