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1 10:4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文章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诗 仙”
解 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
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
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三、天姥山介绍
天姥山是浙江省新昌县境内的主山。在县东南围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属道教第16和60福地,层峰叠嶂,千态万状,苍然天表。景点有会墅岭、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桃源仙境等。
四、欣赏
鉴湖泛舟
天台顶峰
岩泉龙吟
天姥仙山----拨云尖
云海漫漫
天姥远眺
仙界云宇
天姥风光欣赏
天姥龙潭
天姥风光欣赏
镜湖风光
天姥风光欣赏
镜湖扬波
天姥风光欣赏
古驿道
天姥风光欣赏
世外桃源
天姥风光欣赏
千岩万转
天姥风光欣赏
千姿百态
天姥风光欣赏
天姥连天
天姥风光欣赏
迷花倚石
流连忘返
天姥风光欣赏
镜湖渔歌
天姥日出
岩泉龙吟
天姥风光欣赏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脚著谢公屐  
石扉  
澹澹  
訇然  
魂悸  

yíng
shàn

zhuó   jī
fēi
dàn
hōng


给画线字注音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栗森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开
虎鼓瑟兮鸾回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信,的确、实在)
(灭,暗)
(超出 遮掩 )
(使…颤栗;使…惊)
(动词,下雨)
( 打开,动词)
(弹奏)
(低头;侍奉)
解释下列加点词:
入梦缘由
梦游历程
梦中仙境
梦中惊醒
梦后别语
概括诗歌的脉络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⑴为何从“瀛洲”谈起?
⑵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⑶怎么体现?使用什么手法?
文本解析
解析:“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 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解析:对比衬托,先拿天姥山与天相比,再拿天姥山与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相比,最后拿“一万八千丈”的天台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大。
⑴为何从“瀛洲”谈起?
⑵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高大、巍峨
⑶诗人用什么手法体现这个特点的?
小组讨论:
1、诗中写一夜飞渡,湖月照送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上体现出来?
2、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哪些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写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诗人描绘洞天仙境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哪些词语反映出诗人梦醒后怎样的心情?
1、用“飞”、“送”两词,体现了诗人一路上急切兴奋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2、景象:海日、花石、熊咆虎吟、云、水。“迷”、“倚”“忽”等词表现了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的情景。作用:为了引出和烘托下文的仙境。
3、特点:富丽堂皇、热闹非凡、令人神往、神仙众多。描绘这样的仙境,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4、“长”、“惟”、“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哀痛。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 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歌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 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记梦游仙,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
艺术特色:
⑴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丰富。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瑰丽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⑶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